第1641章 不同类型宇宙(1 / 2)
人类走了,人类文明的此行的目的的诉说,却仍然镌刻在洛尔特人心中,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那近乎梦幻的目标,追逐宇宙第一缕光。
而在人类进入星门的那一刻,位于第一缕光之外的某处。
这里曾经是大衍文明到过的地方,也留有大衍文明为了测量宇宙而放置的一些设备。
它原本安安静静隐藏在虚空的夹层中,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它将会在某个合适时间被大衍文明再次启动,然后勾连其他同类设备,最终帮助大衍文明完成宇宙丈量。
如果有人能看到它们的话,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设备已经脱离人们印象中的“设备”印象,因为它们确实不是由常规物质构成,而更像是一段段虚无缥缈的线段。
或者说,是形似线段的东西。
它们就好像微生物一样飘荡在虚空中,偶尔会随着大衍文明设定的程序抖动一下,然后从宇宙膜上震荡出信息,和其他同样形式的设备发生信息互通。
这些线段隐藏在这里已经很久很久,按照大衍文明现在的进度,估计再过了不到一亿年就能完成宇宙丈量了。
实际上在大衍文明这样的层次,已经掌握无限秘密的存在,它们环游宇宙一周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应该早就已经完成了才是,但他们显然不是只为了环游宇宙而去,还在每一个宇宙膜节点上布置相应设备。
这就使得他们必须停下来完成大量工作,他们要算宇宙膨胀的加速率对每一个节点造成的影响,要算真空衰变产生和蔓延的速率,还有知道在大宇宙加速膨胀的情况下,宇宙膜的变化会不会对自己丈量宇宙的结果造成影响,等等等等。
当然,这里说的环游宇宙,指的是第一缕光范围内的宇宙,而不是整个膨胀的的宇宙边沿。
因为大衍文明现在也没办法走到真正的宇宙边沿。
实际上他们丈量宇宙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到去往宇宙边沿的办法,从而进入理论中的另一个宇宙。
嗯,这样说有些歧义,会让人认为另一个宇宙和本宇宙是如同两个泡泡在虚空中存在,去到另一个宇宙的办法就是穿过这个宇宙泡泡。
可是按照大衍文明的理论却并非如此,宇宙泡泡只是一种比喻,两个宇宙不是两个悬浮在虚空中的泡泡。在他们的理论中,宇宙的诞生是虚无中的虚无能量概率涨落导致,这种涨落变成现在大多数文明所看到的物理现象,就表现为宇宙大爆炸。
这种涨落是有强度区别的,力量大的奇点,就会爆发出膨胀加速度更快的宇宙,反之更慢,甚至有一些宇宙的膨胀加速度不够大,也就是最初爆发的奇点力量不足,就会形成封闭型宇宙。
所谓封闭型宇宙,就是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最初的力量无法支持它继续膨胀下去,然后被万有引力将所有物质连同时空一起往回拉,最终又汇聚在一起,挤压在一起,再次形成一个涨落能量比之前小一些的奇点,然后在奇点的各种无限规则作用下,再度将所有时空回炉重造,最后再来一次宇宙大爆炸。
有封闭型宇宙就有开放型宇宙,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大衍文明尽管还没完成全部的丈量宇宙工程量,但他们却已经算出,本宇宙乃是一个奇点膨胀力量非常大的宇宙,也就是虚无中能量涨落非常大,导致了这个宇宙并不会像封闭型宇宙那样被万有引力拉回所有时空,而是会一直膨胀下去,直到宇宙大热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