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偶遇高世明(1 / 2)
杨元奇和李纲聊了一会才知道事情始末,李纲还是从宗泽里得知,以前杨元奇在武学待的那段日子,修改了部分武学总经,可惜任职太短,杨元奇在西北就练兵来说让所有人称道。
杨元奇只得说道:“我可以把一些主要条陈写下来,李大人要是有心可以组织人编制,另外,定边相关军队管理的条例我让人送过来给你。”
大宋将门多有敝帚自珍,特别一些练兵秘术,杨元奇不同,他表现的非常慷慨。李纲起身道谢:“杨家军被认为西北精锐中的精锐,杨将军此举甚是大气。”
杨元奇笑道:“其实出处本就很多来自大宋武经,不过是杨家军把这一切落到实处。”杨元奇真正有所保留的是军队精神方面的建设,这不是他不愿,而是这涉及理念,杨元奇隐隐灌入给军队的思想是大宋所不容的。杨元奇这一步走得本就很小心,他以“守护”注入给军队,后面其实加了很多名词,比如家园。守护家园在杨家军中更趋于清风寨、定边、盐定路,最后扩大到其他地方的大宋平民百姓,这中间都没有朝廷。
杨元奇说道:“其实战场最重士气,心气不堕士气不散,以大宋对军队的投入是很难被异族击溃的。”
李纲表示赞同说:“大宋对辽朝,在杨将军看来是心气已然低了半分?”宋夏这些年战事不断,对大宋朝文臣来说压在头顶的还是辽国。
杨元奇点头不愿再多言,武经好编,部分提升某支军队的战力也不难,但要以次实现强军,基本不可能,这是根子的问题,大宋从初创时候起,朝廷本质是压制军队的,所以军权被拆得七零八落,这是整个体制问题。
杨元奇告辞最后说道:“李大人,要想军队有整体改变,一定得提升武人的地位,这其实就是关乎士气。这不是修订武经就能实现的。”
李纲点头送行却是没有接这话,这就是文武最大的区别,文人不可能赞同改变大宋将将和将兵的体系,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
……
武学校场。
这里最近人生鼎沸,武学宿舍现在住满各地武子,武学虑着这些人有力气没地方花,放了学生的假,同时开放武学所有设施给各地武子,校场就成了一个人员集中的地方。
从李纲那里出来,杨元奇来到武学校场,各地武子太多,总会有些争斗,虽然武学几次强调禁止在这里私斗,但是比武这种东西,方式很多,哪里非得擂台对战。
杨元奇鬼使神差跑来校场,多少因着牛皋住到武学宿舍,或许内心他觉得能碰到那个人。最让后世惊叹的那一辈士子大部分已经故去,至于那个惊才绝艳的才女李清照都是他的人了。杨元奇心心念念想见到一面的人就剩下他,那是大宋对待武将在后世留下的最深的一条疤痕。
杨元奇转悠一圈,意外碰到一个人,高家高世明。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这都能撞上。
杨元奇说:“你不跑青楼,怎么到这里?”
高世明道:“你还真跑来武学值守啊。”
杨元奇说:“喂,我从来就是尽忠职守。”
高世明愣神想了想,这话似乎对又似乎不对,杨元奇和他交往确实行事不羁有点放浪,但就他西北为将来说,他对得起自己的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