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 > 第62章 李纲和宗泽

第62章 李纲和宗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纲发现要想调动杨元奇的差使,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殿前司指挥使高俅,一个则是国子监祭酒,否则他就得上折子弹劾。这两个人他都无法借力,高俅和杨元奇的关系又不是秘闻,至于去找国子监祭酒?那他宁愿弹劾杨元奇。

国子监祭酒是正三品高官,在推广儒学教育、选拔贤能、塑造社会风气等方面扮演着极其关键角色,职责包括主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以及课试、升黜、教导等事宜。

赵佶一朝,这个职位一直被人兼着,一个是赵佶本人,一个就是蔡京。蔡京屡次罢相,他的新党党内政敌废黜的往往就是教育政策,因为这是蔡京一手主抓的政事。

李纲并不是对蔡京反感,年轻的士子没有卷入新旧两党冲突,他不会对蔡京这种宰执有感。就国子监祭酒这个管辖事来说,李纲清楚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去找大佬,而且事关武学。这关乎盐定路另外一件事——教育。

盐定路在定安学府乃至教育一事上的坚持,是蔡京罢相期间,唯一仍然推行其政策的一路。尽管政策上有所区别,但确实和蔡京主导的政策更为相似。一个非常小的前方战事边境路(当时不过一个定边军城,经济实力连州都算不上),生存下去需要后方户部和转运的支持,他们就是自己腾挪资金硬着撑了下去。蔡京复出再次成为宰持,教育一事上变更步子迈得小了不少,盐定路亦然没有变更。某种程度上,仅当年那个政策而言,盐定路才是蔡京不折不扣的支持者。蔡京对杨家没有主动出手多少有这个方面原因,甚至因此对自己儿子蔡攸对杨家所为都不以为然。(还是原先那句话:蔡京是狠人,但的确能称能吏。当然既然是能吏,作差一些事影响也会极大。)

当时的杨兴武是盐定路经略使兼知定边,他更多心事放在武事,谁都知道教育多有杨元奇的影子,作为国子监祭酒的蔡京显然不会因为这么点事去调职杨元奇。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我可以打压你,但不该是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

李纲最后找上了一个老大人,宗泽。

李纲和宗泽有蛮多交往,宗泽现在提举一个道观,李纲是太学博士,大家都是清贵官,宗泽的道观和太学又很近,有时候就能经常会面。他们一老一少有个共同语言,西北军事,这在开封清贵官员相聚时候,是个冷门话题。

李纲有盐州通判经历,近距离接触军伍。李纲则是其父亲当年被鄜延路吕惠卿征召去帅府经略司,他随行在旁,那个时候他十来岁。

宗泽对这件事看法却和其他人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究竟是哪几个年轻武子,竟然得杨元奇另眼相待,这让李纲有点错愕。

李纲疑惑:“宗大人,现在说的不是年轻人是谁,你和杨大人有旧,他行事不妥,当劝说一二。”

宗泽啊啊的回过神来,这年纪大了思路却不清晰了。

宗泽说:“杨元奇心性非常坚定,说不好听就是固执,甚至目中无人。我去劝说又如何。再者,我和他终究……唉……不提也罢。”

李纲道:“我觉得他多少会听你点。”他这个判断源自于上次武经纲要的事,和杨元奇的交流中,他提及宗泽,杨元奇才多了好脸色。至于盐州宗泽做的那场事,在士子集团中都得人赞誉,甚至说杨元奇才是摘桃子的人,他总要顾念一点旧情。

宗泽说:“唉……我试试。只是杨元奇行事率性而为,要不也不会几升几落。就这个差使来说,他本就应是无谓结果,行事就更不会顾及。”开封他和杨元奇有过一会,那时候两个人很伤。杨元奇从杭州回到开封,上的弹劾朱勔的折子,让他对杨元奇的感观又提升不少。

李纲一听,觉得也不好就麻烦宗泽,说道:“那我和你一起去吧。”

宗泽听了点头,这事他本人去最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