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定格历史1(2 / 2)
章援想了想:“也好!我不久矣,留给他们也好!真好!”章援决然想不到这东西哪会到苏家兄弟手里,只会给抄本,真迹只会是杨家的。
杨元奇说:“洛阳大夫多,不过,林黛算个医生,在杨家和张小娘关系最好,多有交流,让她也看一下?”
章援点头,这是好意得接。
林黛问了一会情况,只道:“大夫用药比我周全!”看向杨元奇却是微微摇头,病入膏肓非药石可医,她医不了病,却能看出人命。
章援似乎也知道这个答案,早已不在意,问杨元奇:“你来看我这个半截入土的老人,可是有事?”
杨元奇问:“刚好路过洛阳,也就和您章先生能扯上关系,这不就来了。章相和我不认识,章楶老大人可是实实在在对杨家两代有知遇之恩。”杨家崛起有时势原因,这个时势真的是章惇和章楶这批人创造出来的,那是新党在边境的锐意进取。
章援一叹:“我那伯父才是可惜。我堂兄堂弟实在有经天纬地之才,不是我这个书生能比的。”这是一段难堪的过往,蔡京为相,在一件关于铸币的事上章楶的儿子章縡弹劾蔡京误国,被接连贬谪。(这是蔡京一大恶政,朝廷是以铸币大举改善财政,民间却是承担了所有损失,放在后世,过度的发币也会导致民间通货膨胀,收入不增那就是财富缩水。)
杨元奇道:“章先生,能否去封信章律叔父,想邀他北上盐定路。”章律随伺章楶身边,章楶在西北做帅臣期间,他弃文从武,很多军事均过章律之手。不过现在因章縡一事受牵连,章律赋闲在家。杨元奇和章律没什么交集,杨兴武在平夏城期间两个人却是打交道很多。
杨元奇此行不是因为章律,就是想看下章援,这个最后都在化解苏轼和章惇之间恩怨的人。不过刚好话说到这里,就说了起来。现在一想这个请求很好,章家闽南大族,和章家和解,对杨元幸在浙江的航海都有好处,和闽南海贸强族有事,好歹能找到个人来。
章援说:“这个可以,不过他愿意不愿意我就不知道了。”
杨元奇点头,这事回去找老爹出马,他们两个熟,加上章援这信指不定能让章律去盐定路。
这时候下人把苏轼的信函拿来,杨元奇安静看完,在信封上落笔:“洛阳,杨元奇、李清照和林黛夫妇三人从章援先生处得此信,见真迹心有戚戚。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是杨家给那段波折关系最后的结语,以此定格历史,无人敢置喙!
……
章援卒于洛阳,朝廷赠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