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各自的要求(2 / 2)
詹度“……”
杨元奇道:“这里有学堂,有安乐坊,有商行,甚至还会有匠司。所有的这些才能让城南安稳下来,流民才得以聚集。”
詹度懂杨元奇的意思,只要他不插手城南,这些就都是在他指导下做的。
杨元奇继续:“哪怕城南要改土归流,这些才是基本。没有这些,一切说的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来能否改土归流那是将来的事,这得时机成熟,这不是他詹度一届知州就能办到的,但他做的这些就是基础。
杨元奇的想法则是所有这些东西杨家投入是大,朝堂要拿去那就拿去,哪怕拿去了大家也会记得当时建设这些的杨家。但恰恰是这些东西朝堂不会要,这些是长期的投入收效却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真正感兴趣愿意认真做的人,他性子又不会想着拿回去。
詹度说道:“税赋可以按着羁縻寨走,我需要流民入户的数据和详细情况。”
杨元奇想了想点头。
詹度内心大喜,这其实才是他的底限,在边境收拢流民,相应的安排一些安置政策,这一切出自他之手,他这个知州就一定是上等评价,别管具体谁负责办事,詹度是知州,事情就在他领导下。
詹度清楚杨家在盐定路的权势,更明白杨家的野望。当杨元奇不再掩饰,他这个知州能做的就不多。中枢会撑他这个知州,这种支撑只是在他和杨家争权时候,中枢会偏向于他。问题在于詹度明白中枢的支撑只在高层面,杨家对盐定路的掌控来自基层。更何况,哪怕高层面,杨家还有个经略使杨兴武。
杨元奇和潘金莲从州衙出来,潘金莲一脸不爽:“这个詹大人要的就是这个吧,不用自己劳累,事情我们帮他全办了,他这个算计真是,倒给他做嫁衣。”
杨元奇呵呵的安慰:“各取所需,他要政绩要名头,我们要的定边要盐定路。你别太苛求。不管这么说,詹度还是想和我们和平共处啊。”
潘金莲也知道大家其实都得利,就是感觉詹度最后那掩饰不住的笑意太得瑟,总觉得自己亏了不少,女人这方面往往更加感性。
杨元奇一个怀抱把潘金莲揽在怀里:“你呀,你就想想詹度大人这个态度,不仅城外的城南,这个定边城你都可以尝试进来一点了。”
潘金莲一愣,这倒是……大家谈的是城南,詹度的要求其实是政绩,出自他名下的政绩,这才是他的底限态度。
潘金莲挣脱道:“这可是外面呢。”
杨元奇哈哈不管,不就搂着嘛,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