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大秦帝国的税收!(2 / 2)
还衍生出了经济作物、套种、大农庄种植,其中,仅仅是西瓜一项,作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便使得众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大秦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宠溺”农民的优良传统。要知道,秦朝素有“耕战”的传统,秦军士卒都是农家子弟,土地也只分配给有战功的农家子弟,即鼓励民众积极从事农耕与战斗,以此作为国家强盛的根本保障。
如今,农民不仅能够真正步入仕途为官,并且担任的还是手握实权的重要官职。这种转变似乎意味着大秦正在努力弥补,前朝未能妥善对待农民的疏漏之处。
当下,大秦官府在政策制定方面明显向农民倾斜,就连内务府也利用工厂盈利所得,源源不断地对广大农民予以补贴。更为可喜的是,农民们曾经背负的徭役赋税也已被全部取消,让他们得以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他们只需要种植出粮食,官府定价收购一定量的粮食,而大秦的税收,完全摊广产值更高的工商业。
让农民干活一律付工钱,在许多便利实惠政策的倾斜下,让农民也爆发出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农会的成立,在短期内给农民普及了识字率,而农家编篡的农书,又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书写,这直接让农民的创新热情高涨。
农家称赞秦皇不愧是先秦秦王的后代,懂得知恩图报呢!农民们给大秦的回馈就是努力耕种,种出更多的粮食,让大秦帝国一直繁荣昌盛下去。
嘿!你猜怎么着?
农家在戈壁滩有了新发现,只要有蓄电池,就能种出紫花苜蓿草哦!只要能让紫花苜蓿草活下来,它就会慢慢扩张生长。理论上,只要有水,紫花苜蓿草就能不停地蔓延。
而且啊,这种草的根系居然长达两米多!如此发达的根系能够紧紧抓住土壤,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它具备出色的耐寒和耐旱能力,即便在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顽强生长,但有一个小小的弱点——害怕水涝。
不得不说,这仿佛就是专门为戈壁滩这样特殊地理环境,所量身打造的植物呀!
在那广阔的里海地区,水资源十分充裕。即使这片土地紧邻着沙漠和戈壁滩,人们也无需担忧会遭遇洪水淹没的困境,什么样的洪水,都会被沙漠吸干。
而紫花苜蓿草可不单单只能用来喂养战马哦,将其制成干饲料后,还可以储存起来当作牛羊的食物。
如此一来,便完美地满足了当地对于各类物资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紫花苜蓿草只需种植一次,就能连续生长达五到六年之久。并且,每年都能够收割多达五六次之多呢!
这一特点对于那些头脑相对简单、不太善于精细劳作的游牧民族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啦,也可以减少人力消耗。
然而,紫花苜蓿草存在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便是其种子不易发芽。好在大秦的农家们经过长期实践与研究,成功掌握了让这些种子顺利发芽的独门绝技。
尽管紫花苜蓿草最初是由波斯传入的,但如今唯有秦人才真正精通,如何驾驭并利用好这种神奇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