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绝非普通人所能理解(2 / 2)
像这样的人,只要愿意,总能让他人看到自己最完美的形象,也是对方希望见到的模样。
成敬能看透这层伪装,发现石亨野心勃勃且逆反的本质,实属不易。
朱祁钰笑着用手指轻点成敬额头。
“你小子倒是聪明。”
“于大人曾提醒过朕,石亨有能力但问题不小,是一把剑。”
“可用但不可重用,这是于大人对石亨的评价,你觉得如何?”
成敬沉思片刻:“很精辟。”
朱祁钰笑了笑,随即摇头道:“这金牌若要发放,就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于爱卿战功卓著,金牌定是不可少的;石亨亦有功劳,不能因为他不够忠诚就剥夺了他的应得之物。若如此小气,只会将盟友逼成敌人,对朕不利。”
“他的金牌也得有!”
朱厚照加重语气说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才能长治久安!”
皇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朱厚照希望与先祖们有所不同,尽量做到相对公平。
付出应当得到回报,仅此而已。
但旁人却觉得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成敬若有所思,暗自揣测:“看来陛下对于爱卿的看重超出我的预料。”
“原本以为,京城守卫战一结束,于爱卿便会遭遇不幸。”
“如今看来,事情似乎有了转机,陛下的态度似乎与之前所料不同。”
朱厚照并不知道自己的话竟引发了这样的误解。
即便明白了,他也无意解释。
况且成敬的话也算是歪打正着。
他与于谦的关系,确实比旁人想象的更为深厚。
有些像是师生关系,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教与学的关系,具体而言非常复杂,绝非普通人所能理解。
皇帝与太监在路途中讨论勋章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决定在金银铜牌之上都预先钻一个小孔,方便持有者挂于腰间随身携带。
除了金银铜三牌之外,勋章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应逐步登场亮相。
最好能形成一种机制:日后大明凡有人做出杰出贡献,便有一块对应的功德牌相赠。
例如,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稻田产量、养活无数人口的人,应当获得神农牌,并享有相应的特权。
又如,教书育人无数,同时在学术领域推动重大突破的人,应当获得大学士牌,受到人们的尊敬与敬仰。
若这套勋章体系得以落实,必将深刻影响整个大明王朝,甚至可能改变后续其他王朝的发展方向。
若大明能够再度崛起,将影响力扩展至四海八荒乃至全球,这套勋章体系或许也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效果。
想到这里,朱厚照内心颇为慎重,打算尽快找合适的人选沟通交流,让这套体系尽可能趋于完善。
可惜,当下大明面临着诸多问题,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务需要花钱,朝廷一时拿不出太多经费支持这套体系。
最终,只能动用皇帝的私人小金库来支付相关费用。
好在,勋章体系目前尚处起步阶段,花费不多,皇帝的私人金库还能勉强应付。
将来,随着体系逐渐成熟,终究还是需要用国库来承担这些开支,不然总觉得不太妥当。
在这个问题上,皇帝与太监的态度存在分歧。
后者的眼界还有局限,提出勋章体系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因此难以看透其背后的深远意义。
两人聊着聊着,朱厚照突然提起了一件事。
"成敬,你认为土木堡之变中的二十万将士,是否足以配得上这份荣耀,赢得一枚铜牌?"
成敬脸色微变,随即坚定地摇头道:"陛下,无功不受禄,失败者没有资格获取荣耀。"
"土木堡一战中,二十万将士战死疆场,数十位文武官员毅然殉国。"
"他们的勇气值得称颂,他们的悲剧令人叹息,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们失败的事实。"
"输了就是输了,败了就是败了,失败者没有资格拥有荣耀!"成敬语气坚决地说,"否则,该如何安置胜利者呢?"
"是啊,失败者没有荣耀。"朱祁钰的眼神若有所思。
他想起了自己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