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从不与我们交流(2 / 2)
也先认真起来,说起话来也是相当厉害。
他靠威逼,恩威并施,再加上他说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客观事实,很快就打动了众人。
虽然仍有一些人在之前的南下战争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实在不愿再面对大明,宁愿做一只缩头乌龟。
但绝大多数的权贵,还是认同了也先的说法,暂时统一了意见,决定在明年开春时,大举南下。
也先心里暗暗松了口气,他其实能感觉到自己在内部的威望日益降低,今天能顺利让众人信服,算是克服了南下计划的第一个难关。
随后他就安排起了作战计划。
零零碎碎,事无巨细,重点不过寥寥数点。
其一:“向元裔、兀良哈发出飞鸽传书,让他们依照古老神圣而伟大的盟约,随我们一同在来年开春时南下。”
“在信中可以稍作暗示,我们愿意付出更多,让渡一些利益,让他们能获得更多好处。”
想了想,也先仍觉得心中没底,又补充道:“此行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攻打宣府,其次才是大同。”
“后者并不奢望,但宣府是一定要拿下的。否则哪怕只是劫掠山外九州,也很容易被宣府驻军突袭埋伏,遭受损失。”
大规模的军事抢劫与小规模的劫掠,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宣府难以阻止那些小股的抢劫,是因为这些部队灵活、隐蔽,带队之人通常极为警觉,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劫,迅速撤退。
面对这样的敌人,宣府实在无计可施。即便村庄和小镇传来消息,他们立刻派出人马出击,这一来一回之间,足以让这些野猪逃之夭夭。
但若是大部队就截然不同了。
行动缓慢,甚至可以说极其迟缓。
就像一座缓缓移动的堡垒,战斗力强,但速度却很慢,灵活性几乎为零。
对付这样的部队,就如同在比拼双方的硬实力。
宣府再也不用担心追不上敌人,甚至找不到敌人的踪迹。
这样一来,若不拿下宣府,瓦剌大军肆虐之地,就很可能会遭到杨洪的突袭。
到那时,瓦剌本就损失惨重,对手又是极为熟悉他们的杨洪,且得到了大量物资支援,实力空前强大。
那么,外出抢劫的大部队,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也先认为这次南下,必须拉上那两个表面合作实则离心离德的盟友。
就算他们不打硬仗,只打顺风仗,抢东西时比谁都快,卖命时跑得比谁都远,也总好过没有。
其二:“宣府地处要冲,历代朝廷耗费大量资源加以巩固,是一个几乎毫无破绽的铁桶。”
“想要攻下此地,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内部攻破,一种是从外部攻破。”
“我打算两者同时进行!”
也先竖起两根手指,神情严肃地说道:“杨洪,作为边关守将,自青年起便一直在与我们作战。”
“此人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每年我们送上的礼物,他统统照收,却从不与我们交流,出手更是狠辣。”
“按理说,整个边关要塞,谁都有可能背叛,唯独杨洪不可能背叛!”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也先把自己刚才得到的情报,一一告诉众人。
大明皇帝将大批物资运送到宣府,动静闹得很大,就连京城的二十万大军都倾巢而出,为这次大规模运输修桥铺路。
由此可见,这笔物资的数量有多夸张,价值有多离谱。
“拿到这一笔物资,宣府的实力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膨胀!”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要炮有炮!”
“就连盔甲、刀枪棍棒,各类兵器,也都一应俱全,一点不缺!”
“各位将心比心,如果在你们的地盘上出现了这样一支军队,实力无比强大,又能自给自足,物资极为丰富,只能指望他自己忠心,而无法控制。”
“你们又会怎么想呢?”
也先这是玩起了春秋笔法。
通过话术,将京城二十万大军,以及大明的其他军队给隐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说的这些其实倒也没错,都是客观事实。
拿到这笔物资后,在短时间内,杨洪的确会膨胀到无人可制的程度。
哪怕是京城二十万大军,最多也就是靠着京城之坚固,和他们打攻城战,更多的就别想了。
在座的诸位权贵面面相觑,他们换位思考,感觉如果自己是大明皇帝,肯定会无比忌惮杨洪,欲杀之而后快。
毕竟这已是极为明显的威胁到自身权力了!
卧榻之处,岂能容他人安睡?
皇帝又该怎样,保证杨洪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