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皇宫核心范围(2 / 2)
但远远看过去,那几头猛兽倒出乎意外地温顺,眯着眼,低着头贴在地上,就跟驯服的大猫没什么两样。
朱祁钰刚走出阶梯的那一刻,那边乐工立即鼓起嘴,猛吹号角,声音响彻云霄。
紧接着鼓声响动、铜锣轰鸣,整座还在沉睡的城市都被这巨大的喧闹声惊醒了。
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拔出刀,整齐站立不动如山;
高大的皇家侍卫手握长戟,两列排开准备就绪。
太监兴安躬身拿着祭物走来。
之后朱祁钰一步一步,谨慎地登上那辆车——那专属于天子的御驾。
那辆车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是个开放半露式的马车。
车顶是精雕华盖遮光挡雨,四面围着轻盈金纱的帷帐,风一吹便会轻轻摇摆。
围观人群可以透过这些薄纱,影影绰绰看到皇帝的面庞。
只见他的身影若隐若现、模糊遥远,就如同神仙一样令人捉摸不清。
马车一启动,銮驾从王府而出,绕道往南方,转而上大道,朝着北边的丽正门驶去。
“皇上!”
“圣上万寿无疆!”
“大明王朝永垂万年!”
四周的民众激动万分,
有的已经忍不住,当场匍匐在地跪拜叩首。
仪仗车后依次跟着的,是吴贤妃的马车,再后是皇后的汪招娣的座车。
更后面则跟随着众位文武朝臣的大队伍。
一路上人流络绎不断汇聚而来,全都自愿加入了这场庄严浩荡的前进洪流之中,一路鼓乐不断相伴前行。
到了丽正门后,一般百姓就看不见皇帝乘坐的车驾了,
只能望见长长的跟随人马络绎不绝地往宫中赶路。
继续往里走的终点便是赫赫有名的“承天门”了——这正是后来人人知晓的皇宫大门。
通过承天门就能一直通往“午门”。
穿过“承天门”不久,队伍转而走入御道左侧的一扇门——名字叫“太庙街门”。
朱祁钰便是从这里进去,进行对祖先的神圣祭祀仪式。
不过这时的“太庙”还并没有完全修建在皇城中心地带,因为它建得没几年,还不在皇宫核心范围内。
踏入“太庙街门”并非就意味着进了真正的祭祀主庙区,
真正祭拜的地方还在这条街门深处等待着天子前来亲临。
一走进去,看到的布置跟皇宫里的大殿差不多。不过跟皇宫相比,这里的玉带河要窄些,桥也少,只有三座。
走过了桥,就来到了大戟门前。这地方当年门前门后有八架戟台,每座架上摆着十五杆长戟,总共一百二十杆锋利的武器,闪闪发亮,煞气腾腾,让人心生畏惧。
跨进戟门,眼前就是太庙的正门。整个太庙的结构,和皇宫大殿差不多,也分前三殿、中三殿、后三殿。
所有三段台阶都用上等汉白玉围起栏杆,月台正中的石阶上嵌着雕龙、雕狮、兽面纹饰的石砖;大殿的主梁用的是名贵的沉香木,其余部分是金丝做的榆木打造;地面上铺着特制的“金砖”,踩上去沉稳光亮;天花板和四根立柱,贴的都是金灿灿的金箔。
前殿中间摆着朱漆红漆的神龛,皇上坐的位置雕着盘龙图案,皇后的位子上则是飞凤图腾。
殿的两边各有十五个附属屋子。东侧祭奉的是历代有大功劳的皇子皇孙,西侧放的是徐达、常遇春这些外姓的大臣的神位,他们也享用了皇家的祭拜,也就是所谓的“入享太庙”。
但朱祁钰并不是专为祭拜这些人而来,他此行要去的地方是在最后的后殿——里面安放着皇族祖先牌位的寝殿。
那才是供奉祖宗神灵的核心之处。大殿正中祭奉的是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灵位,其余各代祖先分列左右两侧。
大殿前两侧整齐站满了侍卫和群臣,在右前方靠东南的地方立着一口大鼎香炉,此刻还没点燃香烟。
直到朱祁钰一人跨进大门,穿过前殿进入里面时,两旁的大门缓缓合拢。
庙内灯火闪烁,天光透过琉璃瓦洒下来,正好落在神龛上,使灵光更盛。
左边一排神牌上列的,是历代先祖宗亲,右边摆的是徐达、常遇春、汤和这些开国有大功的人物神位。有这个资格,才能在此接受祭拜。
连刘基那样了不起的人物都未能进得来,直到姚广孝,这个出身和尚、出谋划策的文臣,才成了第一位受拜太庙的文臣。
朱祁钰微微仰头,眼中目光环视大殿一圈,轻轻一甩衣袖,大步走进内殿。
越过中间那道高高的石台后,走进了那座最重要的中殿。
刚进殿,迎面是一张宏伟的画像,正下方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