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小心翼翼(1 / 2)
一身盔甲的孙祥拔出刀来,却发现紫荆关早已被人团团围住,前后皆敌,场面一下子乱套了,将士们心气全失。
剩下的兵力在仆从军潮水般的进攻中苦苦支撑,再加上看到不断出现在战场上的皇帝旗帜,前前后后都有敌军往城头爬。
可孙祥事先只准备正面防御,背后却防备疏漏,漏洞一个接一个。
这时敌人已经从内部爬上城门把关口打开,最前头领路冲进城的,居然是喜宁。他一马当先带着骑兵闯进紫荆关直奔前门,在人群里高声吼杀,挥刀开路。
血已经沾满在刀口上,孙祥心里却止不住打哆嗦。身边的兵卒一个个倒下去,他一边抵挡迎面杀来的敌人,一边还得防范突然从身后钻出来的人,整场战斗已然陷入混乱。
他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一路从城墙上厮杀到街巷里的,但双手惨烈地作痛,握住兵刃的力气几乎快要使尽。
身上伤痕累累,有的是刀伤,有的被箭擦过。视线也模糊了起来。
一个人影朝他走了过来,脸上带笑着,似乎得意极了。
“喜宁!你不忠不义,卖主求荣!当今皇帝绝不会放过你!你总有天身首分离,!”
嘴中吐出几口鲜血,孙祥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握紧刀冲上去就是一刀斩。
但就在这一瞬间,一支冷箭射穿他的额头。
他瞪大双眼,看着天边那一片蓝色。
“大明……必胜!”
微弱的声音随风散去,没有人听见。
战事一爆发,城中消息纷乱复杂,一个坏消息还没缓过来,又一个接踵而至。
紫荆关被攻破!
奉天殿中,各种噩耗接连报来。
朱祁钰两眼失焦。
紫荆关是怎么丢了的?守军情况如何?死了还是被抓了?
因为瓦剌主力逼近,这些都难以查明。
来自大同逃回来的士兵也好,从宣府来请求支援的人也罢,统统只告诉他们先坚守,等等京城战况明朗些再做计议。
风随猛虎,云伴飞龙,世间功名富贵,仿佛尘埃般渺小而轻飘。
抬眼望向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大片肥沃的土地荒无人耕。
朱祁钰收回思绪,再看向满堂哭泣的文武大臣,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你们这些官员,哭成一片,能哭死瓦剌人吗?”
坐在殿上的他冷冷责骂。
“你们个个都当自己是孟姜女吗?”他的声音又高了一分。
这话落下,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前线战报急报不断传来:瓦剌已带十万大军攻下紫荆关,三万骑兵控制白羊口,另有五万骑兵绕过宣府,猛扑居庸关。守白羊口的谢泽、镇守紫荆关的韩青、右副都御史孙祥,去向全都搞不清楚。唯一还有消息的是罗通死守居庸关。
再加急消息传来,说是夷王站在紫荆关城下,自封“上天选中的主人”,公然嘲笑大明没有新天子。
换句话说,如今的京城已是前后受敌。
除了最近的居庸关还在坚守,南北两边的古北口和紫荆关均已失守,情势已危在旦夕。
因此满朝文武才会抱着一团痛哭,希望皇上能南下迁都,兴许还能带着他们同行避险。
但另一方面,也先也不急着发动总攻,他正等待从东路进攻古北口的大军赶来会师。
能作战的大将也都安排到位,分别率领大军屯扎京外各营地,瓦剌和大明两军,都正在筹备即将到来的最终一战。
“关闭城门,传达朕的旨意:要与京师共存亡!现在士兵和百姓没有辜负我,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命令于谦和石亨——主将若敢抛弃军队逃命的,直接处死;士卒如果撇下统帅私自撤退,后面队伍有权立斩前队人员。”
朱祁钰听到接连不断的军事报告,神色严峻地下令。
殿下的陈循看着年轻的君主展现出这等坚毅态度,内心震动的同时也不禁提起了精神。
至于于谦本人,此刻没在上朝,他正在前线稳住守城士兵的心神。
“我赐下功名爵位,难道是看你们这群人哭成一团用的?谁要再不肯上阵杀敌,不许呆在这议事,立刻下城去安抚民心。再有人吵闹不停,胡言乱语……”
朱祁钰扫视在场众人,怒声喝道:“大汉将军在不在?”
听到皇帝召唤,殿上的锦衣卫立即列队站出,齐声高喊:“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