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摸一摸(2 / 2)
这些女工都是技术过硬的高手,产品质量有保障。
对于这些女工,陈凝香不担心她们会自己开作坊。
毕竟大环境不允许,而且她们的软肋——孩子,还在学校读书。
在圣人没有扩招学生的情况下,女工们更怕的是,如果自己出去,孩子可能会被送回去。
要知道,学校管吃管住,不要钱,每天都有肉吃。
在她们眼里,自己的孩子最重要。
有时候,陈凝香甚至怀疑,这可能是圣人故意安排的。
一千多个女工,人手还算充足。
绣完春夏,接着缝秋冬。
面对京营二十万大军的规模,这些女工还是太少,幸好她们主要负责神武卫、学生和郕王府的衣物。
成衣店只是开始,只有保证收支平衡,制衣坊才会扩大规模。
拿到圣人的图纸后,陈凝香就召集领班商量,然后开始组织人手。
相比内衣,圣人拿出的图纸都是重点。
陈凝香只需要管理好制衣坊,采购方面目前由郕王府的人负责,她要做的就是核对账目。
新的记账方式,账目清楚明白,而且是出自圣人之手,谁也不敢乱来。
能糊弄的,只有不懂账目的皇帝罢了。
这个记账方法是圣人发明的,你问圣人懂不懂?
到场的女工看到图纸后,就开始裁剪布料。
因为是水滴形状,裁剪完的布条还得再切一下,然后缝合起来。
里面必须密封好,在水滴尖的一头开个口,至于用来做什么,女工们并不知道。
热气球最宽的地方有三丈,看起来还是挺大的。
在女工们忙着干活的时候,郕王府里,朱祁钰用竹子和纸做了一个简易的孔明灯。
他用铁丝把四个角固定住,中间缠着一个放蜡烛的托盘,托盘
他对陶有道讲了一些数学知识,让他先试试看这个灯能不能带着东西飞起来,以此来引起他的兴趣。
不过陶有道本来就特别兴奋,根本不需要再激励。
为了不让灯乱飘,布袋底部还拴了一根丝线。
朱祁钰可不想因为这玩意儿惹出火灾。
点上蜡烛后,热气慢慢升上来。
因为有新鲜事,朱见济也被叫了过来。
等了一会儿,灯罩里积攒了足够的热气,开始把灯罩顶起来。
它轻轻浮了起来,接着又因为布袋的重量,稍微下落了一下。
过了一会,布袋也被带动起来,整个灯缓缓地升到空中。
在陶有道看来,那个布袋,既可以装石头,也能装人。
一阵风吹过来,把灯吹向一边。
“皇上,如果人上去的话,怎么控制方向呢?”
陶有道观察得很仔细,立刻问了出来。
“加个螺旋桨,不过严格来说,不同高度的风向不一样,只要找到不同的风层就能调整方向。”
朱祁钰手里握着绳子,看着飘在空中的灯说道。
“皇上,您……上去过吗?”
陶有道指着天空,小心翼翼地问。
朱祁钰抿着嘴,没有回答。
看到这情景,陶有道也不敢再问了。
他只是望着那盏灯,已经在想象自己坐在上面的样子了。
“爹爹,能让我拿一下吗?”
朱见济眼巴巴地看着朱祁钰手里的绳子。
掌控天空的绳子,就像地上的一根木棍一样,谁看见不想要摸一摸?
“那你可要抓稳了。”
朱祁钰把绳子递给了朱见济。
“谢谢爹爹!”
朱见济一下子乐开了花,又有新玩具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绳子夹在指缝里,时不时往下拉一下,看着灯降下来,然后再慢慢升上去。
“你别想着一下子就能坐上去,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朱祁钰看着发呆的陶有道说。
陶有道回过神,看着朱祁钰,皱着眉头问:“皇上,舍我其谁?”
“鸡鸭狗都行,验证了安全性,确保能长时间在空中停留之后,再考虑载人。”
朱祁钰说,动物实验是最好的方法,也可以测试热气球是否能安全降落。
等到太阳下山,陶有道才离开王府。
今天收获不小。
陶有道很庆幸自己鼓起勇气去拜访这位圣人。
陶家住在京城东城区,这里聚集了许多权贵,当初迁都时,朱棣带了一批权贵,大多都被安排在这里。
陶家,就是其中一户。
陶有道虽然穿着青色长衫,但国子监的学生们并不重视他。
在这些学生看来,陶有道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有钱人,根本配不上读书人的身份。
就算是出身贫苦,也得有门第背景。
而陶有道是工匠的儿子,连一点书香世家的影子都没有。
回到家后,陶有道立刻躲进自己的房间,开始认真地记录今天学到的内容。
他记得很清楚,圣人说过要让他去学校教书,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写完笔记后,他又在纸上画起了热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