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九百三十六章 颜色不对

第九百三十六章 颜色不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还有鸿胪寺的会同馆和乌蛮驿,这里也住着不少外国人。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西城区的商业可以说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不足,就是没有。

要是想找乐子,还得去东城区。

那里有国子监,文人多,东城自然成了风月场所。

朝廷的官员也常在街头巷尾出现,偶尔买个包子馒头,体验一下京城的烟火气,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陈循不用说,他住在西城区,受环境影响,也习惯了在干净的石板路上走走,看看两边的店铺。

那家杂货店里摆着各种茶具、扫帚、火炉,这些都是圣人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手工做的,然后再收过来卖。

所以,陈循比别的大臣更容易感受到商业的气息。

想要在京城安家的流民,必须经过户部的批准。

大明的人力特别便宜,而这些流民带来的效益,将来一定会超过那些权贵。

朱祁钰不像朱棣那样强行把富人抓到京城来。

只有靠自己劳动得来的成果,流民才会格外珍惜。

京城人口多了,朱祁钰没给他们田地,但给了他们工作机会。

眼下,流民大多干建筑活,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说王恭厂是重工业,那么制衣坊就是轻工业了。

在此基础上,朱祁钰让王富贵试着提取红磷。

大明有一种工具,叫“取灯儿”,南北朝时就有了,后来被马可波罗带到欧洲,再传回来,就改名叫“洋火”,也就是火柴。

取灯儿是木棍做的,一端粘上硫磺,大概五寸长、一指宽,跟火柴的区别是它只能引火,不能生火。

而且五寸长也不像后来的火柴那么方便携带。

到了明朝后期,因为用得多,还出现了“取灯胡同”。

朱祁钰直接跳过白磷,选择红磷,也是为了安全。

白磷现在叫“火石”,经常用在里。

有钱人家一般都会同时准备火镰和火绒一起使用。

只要把磷矿石和焦炭磨碎混合,放进炉子里烧,碳就会把磷矿石里的磷置换出来,生成白磷蒸汽,再在五百度的高温下升华结晶,就能得到红磷。

王富贵平时就喜欢玩这个,对他来说并不难。

但朱祁钰特别强调的是白磷蒸汽。

从朱祁钰的角度来看,肥皂其实更容易制作,但有个关键问题——油从哪里来?

老百姓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要他们出油,就像让他们拿粮食酿酒一样,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正因为有这个底气,朱祁钰才敢不学其他皇帝,不把流民赶回老家。

背井离乡,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愿意这么做?

陈循最喜欢去杂货店,那里总能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

刚进店,就有个女店员热情地迎上来。

“欢迎光临。”

她脸上带着笑容,一句话就让陈循想多待一会儿。

“今天有什么新东西吗?”

他是个常客。

“陈大人来得正好,今天刚进了一批新玩意儿,就是这个。”

女店员拉着陈循走到架子前,从上面拿了个木盒,让他猜。

“这不是根棍子吗?不对!”

陈循一开始以为是根普通的木棍,后来才发现中间颜色不对。

“快说说,这是什么?”

他觉得这东西挺新奇,一时也猜不出来。

女店员却笑着说道:“这个,您肯定见过。”

说着,她从哪儿拿出一支炭笔,放在陈循面前。

“炭笔,我见过,也用过。”

陈循点点头,再看看木盒问:“你说这是炭笔?”

女店员神秘地摇头:“这叫铅笔,现在买还送一个铅笔刨。”

她从盒子里拿出一块小方块,翻过来就能看到中间有个圆洞,表面还固定着一片刀片。

“您只需要这样。”

女店员又不知从哪拿出一支削好的铅笔,放进铅笔刨里,转了几下。

陈循看着木屑被刀片削下来,这才明白为什么那支铅笔和盒子里的不一样,因为笔头变尖了。

“拿张纸,我试试好不好用。”

接过铅笔,他向店员要了张纸,随便在上面写了个正字。

这铅笔的硬度跟炭笔不同,用力能更重,而且字迹也比炭笔更清楚。

女店员见状点头道:“好笔,多少钱?”

“可以单买,也可以整盒买,如果您买整盒,您还是我们会员,有折扣,收您四十文。”

“这么便宜?”

陈循有点惊讶,要知道,一支毛笔最便宜也要两百文,这铅笔一盒五支,打八折后四十文,相当于每支才十文。

“这不会是皇上干的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