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九百四十八章 婚约

第九百四十八章 婚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来给皇帝拜年,需要点胆量,不像朝会那样随大流。

正厅里大家只是闲聊,不谈朝政。

等朱见济走到正厅外,所有人都以长辈的身份给他发红包。

今年朱见济六岁了,旁边站着十岁的徐永宁,已经可以封为世子了。

不过继承爵位要等到十五岁,朱见济也是这样,但他年纪小,暂时不需要册封,本来就是皇子。

有人总是希望皇家把争权夺利的道理早早灌输给几岁的小孩,但朱祁钰不这么想。

他不想让朱见济长大后变得心理扭曲。

这种心理有问题的人在皇室中其实不少,比如伊王就是这样。

朱见济怀里揣着红包,不停地向叔叔伯伯道谢,接着又跑到朱祁钰面前行礼问安。

做完这些,他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偷偷数着钱。

有钱人家的孩子通常对钱没什么概念,但朱见济不一样,因为汪招娣和杭惠茹一直在管理衣坊和皇店,平时跟他玩的时候经常考他算术,所以他从小就懂得钱的价值。

“我的是银币,你怎么是铜币?”

徐永宁看着一串用红绳串起来的铜钱,挠头觉得奇怪。

“你那是你爹特意准备的,当然不一样,我也有。”

朱见济算完铜钱,小心翼翼地收好,继续说:“一个银币能换一千个铜钱,比碎银子好看多了。”

徐永宁听了挠头,他就是那种对钱没概念的孩子。

“那样能买很多吗?”

徐永宁问。

“当然能,一个银币能买好多糖葫芦,还能买四石米,还有……”

朱见济一边掰手指一边说,听得徐永宁晕乎乎的,以前他从没在意过这些。

他从小就不缺吃穿,什么东西都是伸手就来,看到朱见济这样,他也好奇地问:“这些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

朱见济惊讶地反问:“你娘不教你这些吗?”

没有金钱观念的徐永宁自然不明白朱见济的想法。

金钱是个好仆人,但要是当了主人,那就麻烦了。

徐永宁摸着头问:“那这个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爹娘都说有用。”

朱见济搬出父母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徐永宁点点头:“那应该有用。”

厅堂外面两个孩子正讨论着金融大事,而在后院,耿氏拿着银币仔细端详。

“这可不止值一千文,多点都值。”

耿氏敲着两枚银币,听着清脆的声音,非常喜欢。

作为权贵之家,国公府平时用的都是银子,这也是朱祁钰为何先从银币下手,而不是铜钱的原因。

军费、官员俸禄、宫廷开销、官府支出,这些都是朝廷投放货币的主要方式。

以前,钱币就是这样先进入统治阶层手里,再通过买东西、消费、雇佣等方式慢慢流到百姓手中。

而回收则通过税收、罚俸、抄家等手段实现。

所以,这些有势力的家庭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类似银行的作用。

如果朱祁钰想让银币流通起来,这些人是绕不开的。

如果不能从他们那里把普通银子收回来,货币政策就像没有根的树,撑不了多久。

正因为如此,历代皇帝都会把权贵大户迁到京城,但京城并不是大明最富有的地方。

人到了京城,职位高了,反而会反过来帮助家乡宗祠,这现在已经很常见了。

这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大明的银子就藏在这些人家的地底、猪圈里,当作家产藏着。

“就算是一千文。”

汪招娣坐着,双手放在肚子上,微笑着说。

“那我也舍不得花,这银币比以前的钱币精致多了。”

耿氏也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用银子称重不方便,铜钱又太小,像内衣一样,一套就要几十两,夫人该花还是要花,以后店里可能就不收碎银子了。”

汪招娣看了吴太后一眼,笑着说。

耿氏听了,挑了挑眉毛,目光再次落在银币上。

按照皇后的意思,以后自家的碎银子就不能在皇店买了。

而皇店不收银子,其他商家也会跟着这么做,就算他们不愿意,还有商税压着呢。

这才是铸币真正的意义,是最高权力的体现。

“那当然是好事,腰间挂个小秤砣,多麻烦啊,还得怕别人少称或者多称,可是,妾身不知道去哪儿换银子?”

耿氏笑着问起银币兑换的事。

这种银币和银子对国公府来说差别不大,明白圣人的意思后,耿氏自然知道要抓住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