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九百五十四章 为大明效力

第九百五十四章 为大明效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京营不养闲人,要想融入大明,他们就得像三千营的骑兵一样,为大明征战,立下战功,才能保障族群的生存。

再加上平时神武卫的训练,整个瓦剌联军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归顺状态。

如今,大明的强大在他们心中点燃了对强者向往的种子,加上朱祁钰埋下的对塞北贵族的仇恨,两者结合,自然而然地让他们产生了归属感。

这比什么种族忠诚、当奴仆,要强得多。

正如朱祁钰所想,大明不会背负原罪,华夏清清白白,等到新民族诞生后,华夏不欠任何民族,而其他民族也不能以此来威胁华夏。

作为统治者,朱祁钰考虑的不是一时痛快。

“大明的好儿郎!”

朱祁钰拔出天子剑,高声喊道:“这一战,必胜!”

从营帐走向战场。

俘虏营的士气非常高涨。

这次,他们不再是被当仆从兵,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按照命令,俘虏营将在独石口与广宁伯刘安会合,然后向北前往大宁卫,也就是大宁都司。

这个地方属于朵颜卫的地盘,也叫兀良哈三卫。

正统九年一月,因为兀良哈三卫的人屡次假装进贡,却不断侵犯辽东和延安边境,反复无常,朱祁镇下令让朱勇去搜捕并消灭他们。

如今,脱脱不花带领的三万军队中,大部分来自科尔沁和兀良哈,因此经过军事会议决定,大明要求他们交出脱脱不花。

表面上是这样,但实际上朱祁钰把防线往北推进,是为了确保广宁府的安全。

辽东广宁府位于京城与辽东之间的重要位置,是辽东总兵府,为了守住这个要道,这里被建成了一个军事重镇,但终究还是处于防守状态。

如果大明与蒙古、女真开战,只要大宁的朵颜卫南下扰这座重镇,那么辽东在陆地上的支援就会被切断。

这种情况,和仁宗、宣宗两位皇帝有很大关系。

所谓守成之君,其实为蒙古的统一提供了外部条件。

现在,朱祁钰放出俘虏营,目的就是让他们内部互相争斗,毕竟对方是奴隶社会,比起朵颜三卫,俘虏营更愿意向大明的最高统治者证明自己。

和俘虏营一起出发的还有李狗蛋。

他曾经向皇上保证过,要捉住敌方首领,但一直没做到。

知道俘虏营要北上后,他就主动请战。

不过,朱祁钰只是让他以神武卫观察员的身份随行,主要负责原来副班长的职责,可以说是一种监军,但和传统的监军不一样。

俘虏营离开后,于谦开始发布各种调动命令,京营的部队开始逐步轮换。

新年一开始,朝政就非常繁忙,今排了某件事,明天就要去视察学校。

所谓的“幸学”,就是皇帝亲自到学院去看看,听国子监的人讲道理。

国子监的人得知皇上要来,大过年的,准备了各种讲解内容,想趁机展示一下。

朱祁钰还是愿意给这些人机会的,毕竟除了刘升和陶有道之外,或许还有其他人可用。

一大早,祭酒李绍带着一群学生在国子监外面等着。

昨天的大场面还历历在目,让大军穿过京城,可不是什么皇帝都能轻易做到的。

对于宣德年间的进士来说,现在的皇帝太过强势了。

李绍不仅是国子监祭酒,还是翰林学士兼经筵官,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心里渴望着一位守成之君,而这种渴望来源于他出生在江西。

李绍身后站着一些瑟瑟发抖的监生。

皇威,在东华门树立起来。

虽然他们不像胡钦那样犯了罪,但有些读书人偏偏喜欢替罪犯说话,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思。

朱祁钰走下马车,扫视了一眼跪在路边迎接的人群。

东城一直很热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设有国子监。

作为大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占地超过两万平方米。

眼前这扇门,就是集贤门。

顾名思义,这里是聚集天下贤才的地方。

正门高大雄伟,两边立着石狮和雕刻精细的石砖,工艺非常讲究,整体以黑色为主,显得庄重肃穆。

进了集贤门,是前院,再往里走,就是朱红色的太学门。

“国子监”中的“监”字,其实指的是管理机构,而“太学”才是真正的讲学场所。

所以,国子监既是管理机构,也是教学场所。

沿着主路往前走,来到彝伦堂,原本叫崇文阁,后来在永乐年间翻修时改了名字,意思是规矩和伦理。

这里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也是朱祁钰视察学习的地方。

朱祁钰先坐下了,接着是李绍和一众监生。

作为祭酒兼翰林学士,自然由李绍先开口发言。

李绍坐下后说道:“天有分赐,给它牙齿就不会再给角,给翅膀就不会再给脚,这是说得到大的就不能再求小的道理。

古代给俸禄的人,不靠力气吃饭,也不做末业,这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得到大的就不能再要小的,和天意一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