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讲义气(1 / 2)
这支队伍从太平港出发,一路向北,主力是五艘福船。
范广扶着栏杆,他不太适应海浪,脸色有点发白。
这次行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把福船送回去,一部分留在备倭城,大部分要送到天津港。
船上不仅有士兵,还有很多船工。
在陈懋的帮助下,召集船工很快完成了。
“哗——”
一个浪打来,范广直接趴在栏杆上,觉得自己这辈子再也不想坐船了,可是以后可能要去旅顺港,这辈子恐怕都离不开大海了。
想到这里,他更难受了,但还是努力告诉自己要适应。
现在风平浪静,福船跑得很快,一个时辰能走四十里,只是后面跟着的马船和粮船拖慢了速度。
从太平港到备倭城大概需要十天。
范广现在比之前好多了。
神武卫的军医也在记录每个船员的身体状况,方便以后研究。
要说神武卫里谁最适应海上的生活,那就要数郑大海了。
他的名字就叫大海,第一次登上福船时,整个人都很激动。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大海,以前都是听父亲讲的。
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耳边是海浪的声音,身体随着船摇晃,郑大海甚至能在甲板上跳舞。
“郑大哥,你怎么没事啊?”
旁边方吉虽然是南方人,但他是个山匪,不是水贼!
对他来说,上船也是个大挑战。
什么南方人水性好,那都是老黄历了。
我小时候,我爸经常跟我说,他坐过天下最大的船,看过天下最宽的海,所以给我起名叫大海。以前我想不明白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亲眼看见了,真带劲!
郑大海面对大海,感受着海风,只是有点冷。
旁边的范广听了,笑着说:“那你爹是不是去过西洋?”
“不一定,我查过了,是我爷爷。”
郑大海说完,接着说:“不过我爷爷死得早,我爸也是听别人说的,说我们以前的舰队,多得遮天蔽日,远远望去,就像把整片海都占满了。”
“以前我以为,也就是占个湖那么大,现在看到大海,我真的想象不出那时候的场面。”
“哈——吐!不用想,只要在这福船上,以后都能看见。”
范广吐了口痰,调整了一下呼吸,说:“不然你以为带船工回去是干啥的?”
“我有点害怕。”
郑大海抓着栏杆,看了看方吉,又看向范广,解释道:“听说以前下西洋的时候,因为走错了航线,死了不少人,所以朝廷才不再出海。”
“这次回去,我给你请个假,赶紧娶个媳妇儿,生个胖小子,也省得你惦记家里。”
听到这话,范广笑着打趣,心里其实也有同样的担心,但他是个军人,不管是待在海上还是陆地上,危险总是有的。
再说,圣人也不可能在对海况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让水师出海。
这是范广对圣人的信任。
“多谢将军!”
郑大海双腿像扎了根一样稳稳站在甲板上,还松开双手,向范广行礼。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郑大海并不担心自己要是死了,孩子和妻子没人照顾,因为他有同袍,有朝廷,有圣人会替他养大孩子,这也是神武卫愿意拼命的原因,一条白纸黑字的血债。
“你比我能适应大海,将来水师,你大有可为!”
范广艰难地笑了笑,想显得豪迈一点,但情况不允许,没多久又趴在栏杆上喘气。
“承蒙将军吉言。”
郑大海知道,这不只是军功,更是责任。
几天后,范广等人日夜盼望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另一边,备倭城的瞭望台上,士兵看见远处出现的大舰队,立刻拉响铜钟的绳子。
顿时,警钟在整座城里传递开来。
士兵们从操练中迅速转为备战状态,一部分人排着队冲向城墙,另一部分则跳上轻型战船。
石亨来到城头,伸手挡着阳光,看着海面上的小点慢慢变大,最后福船的模样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福船!是福船!我们的船!”
一个水兵兴奋地喊道。
“咱们的船?”
石亨瞪大了眼睛,接着说道:“打旗语,派小船去确认身份!”
统领下令后,几艘小船像飞鱼一样驶了出去。但跟庞大的舰队比起来,备倭城的几艘破船就像蚂蚁冲向大象。
好在那只“大象”没有敌意,不然随便撒泡尿就能把蚂蚁淹死。
传令官在小船上回传了旗语,福船中升起了一个明亮的火光。
“哈哈哈!是范广那小子。”
石亨拍手大笑,那是神武卫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