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打退了瓦剌(2 / 2)
这倒让香卡有点惊讶,带着疑问问:“阿哥说了什么?”
“没什么,不重要。”
黄镐摇摇头,接着问:“香卡姑娘是来给我送吃的?”
被黄镐一提醒,香卡双手提着篮子,高高举起,笑着说:“今天多做了些,快来吃吧。”
天空湛蓝清澈,山清水秀,黄镐好像置身在陶渊明写的田园诗中。
可天下还没太平,哪有心思顾家?
坐在田埂上,吃着美食,黄镐抬头望着天空,身边坐着的女子,他可不是铁打的,怎么会不明白她的心思。
两人都是坚持不与外族通婚的宗族观念。
娶一个外族女子,对黄镐来说,意味着要承受中原人的看法。
就像你跟父母说不想结婚一样,虽然他们说不出道理,但还是会责骂你。
“香卡姑娘,想不想去中原看看?”
黄镐吃完饭后,收拾好篮子,回头问香卡。
“中原?”
香卡听了,眼睛一眨一眨,长长的睫毛扑闪着,接着嘴角微微上扬,说:“听人说中原的人都穿得很漂亮,懂礼数,女子们也都穿着好看的衣服,住在砖瓦盖的房子里面。”
现在的人,很少有人会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二十里以外。
香卡原本对中原充满美好幻想,但听多了各种传言后,开始变得自卑起来。
“听说中原的女子结婚后才梳头。”
“听说那边到处都是金银珠宝。”
她越听越小声,最后沉默不语。
“别太当真,道听途说哪有亲眼见到真实?”
黄镐看着香卡,笑了笑说:“等咱们寨子安稳了,湖广也平定后,我可能要去别的地方,说不定还会回京城。到时候,香卡姑娘愿意跟我一块走吗?”
香卡抬起头看着黄镐,抿着嘴,这算是邀请吗?
她也知道一些中原的婚俗,听说那边很多男女结婚前甚至都没见过面。
越想越觉得脸红。
但她没有避开目光,而是点了点头:“得你答应才行。”
香卡父母在战乱中去世了,和哥哥相依为命,她不可能为了黄镐丢下哥哥。
“那当然。”黄镐见她没拒绝,笑得更开心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寨子里的日子平淡无奇,大家忙着种地,就连新来的苗人也都勤勤恳恳地干活。
和无名寨不一样,薛瑄现在常去县镇,但不再去找那些土司官员。
朝廷传回来的命令很明确:能拉拢的就拉拢,不能拉拢的就打压。
新上任的县令很快让县镇恢复了秩序,薛瑄以巡抚的身份,让各地开始整顿违法乱纪的事情,还组织了一些百姓当衙役。
被朝廷狠狠整治过的官员,不敢再有任何心思,对巡抚的命令都一一照办。
各县衙门口贴满了告示,不只是办案,还鼓励百姓举报违法行为。
薛瑄根据之前接触过的土司官员,列出了要打击的对象,调查他们的家世背景,然后公开审理,情节严重的,上报刑部处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算是巡抚,如果没有王命旗牌,也不能随便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必须上报朝廷批准。
一般来说,从判决到处决需要很长时间,不是官老爷一句话就能把人押到刑场砍头。
所有犯人都必须经过皇帝的朱批,没有朱批,就是私刑。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官府动用刑罚时,犯人如果意外死了,官员最多被上级责骂几句,不会有太大问题。
土司世官在当地盘踞多年,势力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让薛瑄来打破僵局,否则以他为首的官员也不敢轻举妄动。
比如那化抓,就被族人举报违法乱纪,最后被薛瑄亲自带人带走。
薛瑄之前已经给过他机会,但他没有抓住。
像那化抓这样的土司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侵占田地、杀害仆人、欺压百姓之类的。
明朝军队的威胁下,那些敢明目张胆的土司早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了,剩下的不是见风使舵的,就是真心臣服朝廷的,或者是心里有鬼但没那个胆子的。
薛瑄之所以能这么区别对待,是因为王骥的大军已经包围了苗军,他才有这个底气。
每天县衙外都挤满了百姓,等着听县令审判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土司官吏。
这样一来,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新来的官员每天都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原本平静的长沙府也因此变得热闹起来。
长沙,襄王府。
朱瞻墡看着长史汇报的消息,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湖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主要是在靠近云贵的地方,而长沙是湖广的后方。
各地发生的事情传到襄王耳朵里,本来就很正常。
没想到,刚把田地还完,自己这个侄子又搞出这事,让他实在摸不着头脑。
“全力配合,告诉知府,如果需要本王帮忙的地方,本王一定全力支持。”
过了好一会儿,朱瞻墡才开口说道。
还没等长史回应,他又皱起眉头说:“去问问知府,本王府里的婢女有没有来历不明的,有的话请知府彻底查清楚,本王不知道这些事。”
“是,殿下。”
看着长史躬身离开,朱瞻墡坐在椅子上,心想这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自己这个侄子,刚登基就敢动孔家的祭天,这种胆子连朱瞻墡都佩服。
可佩服之余,他也得想想自己的退路,毕竟当初孙太后还曾找过他,想让他当皇帝呢。
微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