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泄愤的意思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泄愤的意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官员念完后,厂卫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条白绫,靠近死囚,把他脖子缠上。

死囚被捂住嘴,知道自己快死了,眼里泛着泪光,求生的欲望达到顶点。

但他手脚都被绑着,动不了,只能挣扎。

“呜,唔,唔。”

嘴里发出临死前的声音,像是求饶,又像是诅咒。

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身体因为缺氧开始抽搐。

过了一会儿,死囚已经没了气息。

厂卫检查了一下,沉默地离开了房间。

剩下的事,他们也不用管了。

刘纯走上前,翻开死囚的眼皮,又摸了摸脖子上的动脉,然后回头看了一眼,似乎松了口气说:“死了。”

医师们并不是变态,多少还是有点内疚。

大家把捆住死囚手脚的绳子解开,还稍微清理了一下他的身体。

洁白的长桌上躺着的身体,旁边放着各种锋利的小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些刀具,是专门为了解剖准备的。

刘纯作为年纪最大的御医,拿起手术刀,脸上戴着布罩,头上戴着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看了董宿和其他医师一眼。

开始吧。

刘纯语气平静,董宿捧着医书,开始对照书上的内容进行验证。

当刀锋划破皮肤,血流出来的时候,虽然刘纯年纪大了,但手却格外稳。他下刀准确,切下一块皮肤后,仔细查看皮下的肌肉结构,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解剖过程既漫长又辛苦,厂卫的人在门口守着,时不时看到医生从屋里冲出来,在院子里干呕一阵,深吸一口气后又回到屋里继续工作。

李言闻强忍着恶心,眼睛一直盯着那不断被切割的地方。

从手臂到肩膀,再到脸上的皮肤,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屋里的医生们早已忘记了时间,适应之后,有人开始用文字记录,有人直接动手临摹,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切一半留一半,是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刘纯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身边的医生不时用布帮他擦去汗水。

直到太阳落山,这场解剖才结束。

医学院的医生们没有说话,整座学院一片寂静。

第二天,董宿组织了一场解剖研讨会,对医书内容进行验证和修改。

这才让原本安静的医学院重新热闹起来。

朱祁钰收到厂卫的汇报,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转头对兴安说:“以后医学院需要的死囚,都要经过审核上报。”

一句话就把学院的需求变成了常态。

就连兴安也觉得有些发麻,他虽然没去现场看,但光是想象就让人感到可怕。

“对了,舒良还在山东吗?”

朱祁钰突然换了话题问道。

“回陛下,确实在那儿。”

兴安恭敬地回答。

“让他去大沽口,那边船厂正在动工,需要人盯着。”

这可是朱祁钰一直惦记的无敌舰队,他自然不敢马虎。

范广带来的工匠都被安排在天津,而大沽口是最合适的军港。南京太远,朱祁钰现在还控制不了。

至于石亨那边,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朱祁钰给了石亨很大的自由,甚至把抄家所得的钱财也分给他一部分。如果这样还不能发展水师,那石亨也就没什么用了。

远在备倭城的石亨打了个喷嚏,嘟囔了一句,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

另一边,新兵训练也在进行。

自从扩编开始,备倭城外不断有人来投军,之前一直关注的人,因为靠近优势,更容易得到机会。

他们把自己的儿子、孙子送去军队,让军队来教育他们,这种想法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石亨带兵的时候,也让山东不少人见识到了京营的新面貌。

从那时起,百姓对军队产生了好奇,便开始打听各种事情,越问越希望把自己的后代送进军队锻炼。

兵役制度让百姓不用担心孩子一辈子打仗,再说,大战刚刚结束,朝廷也没打算大规模扩军,应该不会有大的战事。

老百姓心里都清楚,他们家的教育比不上军队的训练,但能让孩子认字、见世面,还能拿军饷,现在哪还有比这更合算的买卖?

所以,石亨刚开始补充兵员的时候,很快就招满了。

如今备倭城有九千个卫所,还在不断扩建。

人多了,迟早会超过原来的规模,因此石亨想着,既然要扩建军港,干脆把备倭城也一起扩大吧。

没办法,抄家得来的钱太容易了,有钱就能随便折腾。

陈安之站在石亨旁边,看着正在修建的备倭城,心中感慨不已。

和京营部队接触之后,他明显感觉到军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一种从内心深处开始的变化。

“总兵,备倭城还需要船匠来修理战船,我打听过了,他们都跑到天津去了。”

陈安之向石亨行礼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