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所向披靡(2 / 2)
陈循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担忧。
如果真的禁海禁贸有效,这三股势力也就不会存在了。
“各位,请坐。”
陈循走到主位坐下,况里面还有自己的女儿。
能坐下来,对这些富可敌国的头目来说,已经是朝廷给的面子了。
“在座各位应该都知道,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皇上发布了开放海路、允许通商的命令,想必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来的。”
陈循神情平静地说:“不过商帮不受朝廷控制,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朝廷准备了一些规定和制度,打算把商帮改成商会,各位请看看这份文件。”
说完,陈循一挥手,衙役就将一份份文件分发给在场的商人。
议事厅里,除了翻动纸张的声音,再没有其他声音。
等大家大致看完后,陈循微笑着说道:“法律是君子的规矩,朝廷会监督商会,但只要不违法乱纪,朝廷不会干涉商会的决定。以后私下交易也能变得正规,各位也不用再找靠山,朝廷就是你们的靠山。”
他看了众人一眼,稍作停顿,拿起桌上的茶碗,掀开盖子吹了吹浮沫,给这些人一点时间消化刚才的话。
确实,陈循这番话让不少商人感到紧张。
不管是私下贩卖还是靠后台,这些都不是能公开说的事。但现在由户部尚书亲口说出来,仿佛他们的一切都被看透了。
但反过来想,既然已经说开了,是不是也意味着朝廷不会追究以前的事?
商人们心里没底,又不敢互相讨论,只能压下心思,继续听下去。
“尚书大人,文件里提到,商税是三十税一,‘暂定’是什么意思?”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朝声音的方向看去,不是陈凝香还能是谁?
她脸上戴着轻纱,身穿青色绸衣,独自坐在角落,此刻却成了全场的焦点。
“商税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情况调整,以后还会根据贸易规模来定,所以是暂时规定的,现在叫试行办法。”
陈循嘴角微微上扬,一群大老爷们一个个像鹌鹑似的,发言还得靠自己女儿。
“那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陈凝香听完这话,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让其他商人都感到惊讶,竟然敢直接向朝廷索要好处,看来这女子真是皇帝的女人,否则哪来的胆子。
“咱们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朝廷会给大家提供方便。只要是对大明百姓和朝廷都有好处的生意,朝廷也会支持。”
陈循早有准备地回答:“比如市面上的白糖,圣上甚至可以把配方公开。”
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湖里,陈循看到商人们眼中露出了贪婪的神色。
西城之所以能保持优势,是因为很多商品都是独家经营的,别人学不来,技术门槛高。
朱祁钰并不担心这些,他是皇帝,不是商人。如果是哪个侯爷或公爷,肯定会借着玻璃糖这样的东西狠狠赚一笔。但他是当家的,更希望把价格压低,让百姓买得起。
公开白糖的配方,正好能达到这个效果。
“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晋商席铭忍不住问了一句。
“天子说话,怎么会开玩笑?”
陈循瞥了席铭一眼,席铭立刻低下头,不敢对上他的眼神。
自己因为激动而问了个蠢问题,席铭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前提是你们得守规矩。”
陈循没有停顿,继续说道:“以前你们靠后台逃税避税,以后不行了。官店和皇店都要交税,你们也一样。”
“对了,如果你们的后台不服气,可以……(此处原文缺失),但……(此处原文缺失)的话,要交两倍的税。”
陈循伸出两根手指说:“要是事情严重了,还要抄家灭族,甚至丢命。”
顿时,周围响起一片吸冷气的声音。
“还要交税?这可真没想到。谁不是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交税?在场的人,……(此处原文缺失)是绝不可能……(此处原文缺失)的,他们眼里只看得见利益。”
朝廷给出的条件非常诱人,整个天下这块蛋糕也很大,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让朝廷监管,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平时朝廷也不是没管过他们,但能管得住吗?
就拿晋商来说,开中法一出,给了他们发展的机会,靠着矿产、手工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因为晋南地少人多,晋商纷纷离开家乡,遍布整个大明。
如果不是瓦剌战争打乱了局势,朱祁钰趁机低价收购地产发展商业,那“京师大贾数晋人”这句话早就应验了。
陈循在席铭身上停留了一会儿目光。
开中法以盐业为基础,让晋商壮大起来,实际上也让晋商垄断了商路,这对朝廷来说是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