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路上巡逻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路上巡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朱祁钰听完后,反而好奇地问道。

驸马都尉赵辉,是府军前卫的一名千户,负责把守南京的金川门。这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有什么本事,而是因为他的父亲赵和跟随大军远征安南,在战场上战死,用命换来的。

赵辉长得英俊,又是武将世家出身,正好被朱棣看中,于是就把宝庆公主嫁给了他。

宝庆公主是朱棣最小的妹妹,自然最受哥哥宠爱,陪嫁的东西比其他公主多好几倍,婚后朱棣也经常赏赐她很多财物。

赵辉也因此沾了不少光。

宝庆公主去世时才三十九岁,赵辉那时四十七岁,在贵族里算是正当年。

没了公主管着,赵辉就开始在家里收养了不少“小妾”,慢慢地,后院就热闹起来了。

在山东,如果是没主谋的人,一般只是流放或者打几下板子,而作为买方,只要不牵涉人命,通常都会放回去,再罚点钱。

但赵辉牵涉的人太多,有上百个,具体数目记不清,生死也不清楚。

金濂虽然在山东有权处置,但对赵辉却有点犹豫。

见金濂不说话,朱祁钰笑着问:“难道大明还要看这些人脸色?驸马都尉,难道比亲王还尊贵吗?朕虽然念及亲情,但也不是他们胡作非为的理由。”

“臣,知罪。”

金濂听后立刻跪下。

他一向认为赵辉这种人不能随便动,毕竟伊王的事情还没处理完。

“你要是办不了,就让兴安来办吧。”

朱祁钰转头看向兴安,兴安立刻低头答应,对他来说,这事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还没等兴安回答,金濂急忙磕头说:“老臣一定全力以赴,彻底查办。”

金濂心里慌了,特别是当朱祁钰要让兴安来处理这件事时,让他想起了王振是怎么一步步掌握大权的。

很多时候,就是大臣办事达不到皇帝的要求,皇帝又没人可用,只能依靠自己的亲信。

“嗯,起来吧。”

朱祁钰点头继续说:“金卿在山东做得不错,这次可别再按老规矩来,刑部掌管全国的刑罚,辅佐皇上治理百姓,大事要慎重,小事也要处理,以维护国家法纪。”

世上没有绝对的法治,只要有人都会有人治。

刑部就像法院,无论判案大小,后人都会参考。

这也让刑部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百姓的行为规范。

比如扶老人这种小事,如果判得不对,也可能变成大事。

更何况赵辉这种靠父亲荫庇当官的人,从建文帝开始算起,到他这一代,已经经历了五朝的荣华富贵,死罪可以免,但活罪逃不掉。

“臣,谨记。”

金濂站起身,再次行礼。

剩下的事不用多说,朱祁钰是要整顿皇室,这些外戚也不能例外。

金濂离开王府后,并没有立刻回衙门。

才离开京城一个多月,他就发现京城又有了新变化。

不只是西城热闹了,其他地方也慢慢开始繁荣起来。

他坐在马车上,拉开窗帘的一角,看见街上的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兵马司的差役在大路上巡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治安变好了,他看到不少女子走在街上,这在以前是从未见过的景象。

耳边传来孩子们玩耍的笑声,让他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读书写字。

但时间一长,在朝廷里混久了,做事反而变得谨慎小心。

他放下窗帘,不再看外面。

再看也只是表面的东西,现在朝堂上像他这样的人很多,但他心里希望,这样的景象能一直持续下去。

因为制衣坊大量使用女工,这些女人有了工作,渐渐有了底气。

金濂看到的那些妇女,大多都是这样。

有了一份收入,可以养活家里人,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当然,这也只是少数,但和京城其他妇女相比,感觉还是不一样。

陈凝香和于谦谈妥后,制衣坊开始扩大规模。

现在已经不用再承诺让孩子们上学的事了,光是工资就足够吸引很多人来干活。

再加上京城治安好,这些人家也放心让女子出门做工。

不过,制衣坊的产量毕竟有限,各地商会成立后,于谦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一些商会。

但这些商会要比较数量、价格和质量,只有各方面都合适,才能有如今京城的繁华,缺一不可。

接下来,朱祁钰打算把厂区搬到城外,以工厂为中心,带动周边发展。

一旦有了发展的机会,朝廷就会顺势设立各种机构。

对商会的支持也是这样。

所以,在金濂离开后,朱祁钰就去了外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阜成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