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中饱私囊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中饱私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臣在。”

两人立刻站出来,一起回答。

“军需库由你们负责,山东抄家得来的财物,暂时不拨给备倭城。”

朱祁钰看向陈镒,说:“之前巡查组出去没发现什么问题,现在才说出来,这不是打都察院的脸吗?”

陈镒心里难受,他不是都察院的最高负责人,不能完全掌控这个机构,像这种朝廷上的奏章,他也没法做主。

他看了张奎一眼,觉得这人肯定是王文那边的人。按年龄,陈镒比王文大,但按资历,王文早就当上了右都御史。

从能力上说,王文年轻,早年正直刚强,连阁老都敢弹劾,这是陈镒比不上的。可后来还是在王振的威势下低头了,之后就和王翱、于谦走上了不同的路。

王翱在辽东当右都御史,主要负责辽东军务,跟陈镒、王文不一样。瓦剌入侵时,王翱曾拔剑威胁怕死的人,说:“弃城者斩!”

为什么这么多官员没事就上奏折?像王翱这样的人,朱祁钰其实不太记得,如果内阁没人提他,那他也就这样了。

被朱祁钰这么一问,陈镒也有些底气不足。

知府不守法,御史不说话,石彪不过是个指挥同知,又不是土皇帝,而且大同还有郭登在。

为了自己的利益上奏,那就别谈什么大道理了。

“臣知罪,今后一定整顿都察院。”

陈镒低头认罪,马上把责任推到了自己身上。

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圣人似乎有意给他表现的机会,只要表现好,总宪的位置就近在眼前了。

而朱祁钰处罚石亨,不过是提醒他一下,一家老小的命,别以为朱祁钰只有他石亨一个可用的人!

弹劾了石亨之后,御史们顿时安静下来,因为接下来的弹劾,不只是一个人,按圣人的意思,要查,就查一串出来。

张奎没被圣人责骂,但心里也在琢磨。

圣人说让人当狗,就要有被踩的准备,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这么做值得吗?

朝会继续进行,陈循站出来说道:“陛下,现在商税主要靠市关税,关市征税,凡是商税每三十抽一,如今京城商人众多,税制是简是繁,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

陈循心里早有主意,一开口就说得条理分明。

商税这事儿,不管简单还是复杂,都会惹出麻烦,关键在于朝廷怎么把握尺度。

所谓的商税,并不是所有做生意的人都要交,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定的商品,比如吃饭用的、水果蔬菜、牲畜这些。

其他的就是各种杂税,像酒和醋的税。

宣德年间开始收过路税,在主要道路上设关卡收税,到了洪熙年间才开始收店铺和摊位的税。

税目越来越多,但大明的财政却越来越紧张。

因为每个皇帝的想法都不一样,导致税制混乱,官吏

勒索成了常态,所以才出现了林北这样的漕口。

说到底,就是朝廷的财务管理体系跟不上形势。

面对商业日益兴盛的局面,皇帝不懂商税,

陈循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从户部和工部里分出一个专门管这个的机构,然后根据商户规模设定不同的税率。

主要针对那些有店铺的商人,至于小贩,只收一点卫生费就行。

这样既能帮富人,也能帮穷人,还能增加朝廷的税收。

毕竟,光是商会里登记的有钱人,就比他想象的多得多。

朱祁钰听得有点糊涂,不过他可以看书面材料,倒也不用太担心。

大明从来就没不收商税过,只是税目太多,制度不清,很多钱都被某些人中饱私囊了。

陈循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发现,只要把商税抓得紧,就能为朝廷以后提供更多手段,当然,前提是必须抓得牢。

圣人压制银币,某种程度上等于废除了宝钞,没有宝钞,商税就必须实打实收,这不是折成宝钞那种空头支票。

说完后,陈循停下来,其他大臣也听得认真,毕竟这是皇上布置的任务,而且只有户部尚书提前交了答卷,大家自然要仔细听听,说不定还能参考一下。

“各位觉得怎么样?”

高台上,皇帝问出了他的问题。

朱祁钰听了个大概,感觉还不错,但还是要听听众位大臣的意见。

“陛下,陈尚书说的确实抓住了重点,但涉及范围太广,光是那个核算部门,人手就不够,还有分类和不同税率,对朝廷来说压力不小。”

王直听得仔细,立刻指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吏部在人才方面的困难。

明朝科举里的明算科目是算学,但商税这一块,如果按陈循说的设立新部门,需要大量擅长计算的人,这不是科举的重点。

“朕知道。”

朱祁钰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他知道,没有教育系统,也没有足够的人才,这才是大明最严重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