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征镇安平之平安镇征(八)(1 / 2)
李氏王朝脱胎于高丽王朝末期的豪族社会。故而李成桂既要把整顿军队、统一军制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首要,又不敢过于得罪各地豪强。最终形成的折中方案是合并李氏私兵“义兴亲军卫”、高丽遗留的中央军事机构“三军总制府”和其他地方军队,设置义兴三军府统一管辖。
随着李氏的王位继承问题演变为激烈的斗争,藩国各地豪强手中私兵成为各方势力博弈的重要工具,由此酿成了两次“王子之乱”。进而形成了王室掌握的“正兵”和驻防本地的“留防军”。
到了永乐年间李氏王国在地方采用府兵制度,确立了兵马使、节度使、万户等组成指挥系统;部队则按照地域划分成为“守城、镇营、杂色”三级。其中镇营军又是留防诸军中的主力;军队指挥权归属“义兴三军府”。
天顺元年,通过政变夺权上台的王位的李瑈重新整编军队,设立中、东、西、南、北五卫(又称义兴、龙骧、虎贲、忠佐、忠武五卫),将各地军队编入五卫,其后又设五卫都总管府统领五卫之兵。
五卫各自对相应地区实行军事管辖。每卫五部,每部四统,统以下设旅、队、伍。五卫军事力量的骨干是如甲士等通过军事技术考试选拔的军人,但实际操作中只是加强了正兵,地方留防军并未被取代。由此,藩国的军事体制正式被确立。
之后五卫军制度又屡次兴废,直到弘治十年国王李忄隆再次整军重设。如今对外虽改称打围军,内部却依旧以五卫军相称。
三月十九日,并不巍峨的苍山之下,旌旗蔽空。无数徒步武卒簇拥着少数骑士在快速移动,这就是朝鲜王李忄隆精心打造的打围军。此刻他们正在进行一场特殊围猎,猎物不是山中野物,而是大明天使。
郑直一行,自从三月十四日西京起程,行六十里至生阳馆,过六十里至黄海道,宿。黄州起程,行七十里至凤山郡,过三十里至剑水馆,过三十五里至龙泉馆,宿。龙泉起程,行四十里至安成馆,过三十里至宝山馆,过三十里至金岩馆,宿。金岩起程,行三十里至兴义馆,过三十里至金郊馆,过三十里至开城府。
历时四日,行四百四十五里,于三月十八日抵达开城。一路上每到一处,当地官员都会拜诏,然后热情款待使团,只是众人各怀心思,无心留恋。
休整一宿后,今个儿早晨,留下人夫歇息,郑直等人在迎慰使任士洪等人迎导下,来到了距离开城不远处的蜈蚣山大围场,观看打围军演武。
看得出李忄隆是下了大本钱,使团目光所及,各处打围军士卒全都顶盔掼甲罩袍束带,分外英武。只是大明使团的反应却很奇怪,金辅曾经做过各地镇守太监,哪怕不是边地,却也是见过阵仗的,故而浑不在意。程敬、吉时都是进士出身,因为以天朝上国自居,故而对周围的一切都只是看个热闹。没法子,大明读书人是看不上武夫的,遑论藩国的武夫。至于张荣、刘三、朱小旗、郑墨、田震、贺五十等人都在虞台岭上见识过真正的战阵,根本瞧不上这花架子。反而是田文胜、万镗等人看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至于郑直则眉头紧皱,不时向被任士洪派来前随侍,以备咨询的朴元宗询问打围军内情,甚至连军官佩刀都没有放过。最近几日如同受气小媳妇般的任士洪远远瞅见,终于松了口气。同时感到畅快,算是为这几日受的窝囊气找到了宣泄。大明天兵固然神勇,可是俺们五卫军也不是泥捏的。两军交手,固然结果一望便知,可若是不能全胜速胜,对你郑大器又有啥好处?
“此乃下国特色兵刃,名为环刀。共分两种款式:一种,长一尺七寸三分,广七分。另一种,长一尺六寸,广七分。”朴元宗小心为郑中堂讲解,虽然他实在看不出对方为何对这种短刃如此感兴趣。当然,郑中堂也有让他感兴趣的,比如此刻对方手里拿着的那根管子。据说可以在千里之外,窥探毫发之间。
郑直手拿千里眼看着远处的打围军,仿佛听到了朴元宗讲,又仿佛没有听到。他对于明显是刚刚从仓库里拉出来的铠甲,装具并没有啥兴趣,反而一直盯着不远处打围军武官腰间的环刀。
从在义州见到任世洪等人的那一刻,郑直就觉得奇怪,那些武将腰间挂的短刀怎么和老郑直当初腰间带的那口刀如此像。故而刚刚就随口一问,然后才晓得这种刀是朝鲜特有的环刀,旁的地方根本没有人用。郑直记得梦中老郑直那一口刀目测就该有一尺六寸左右长。
换句话说,那口刀是老郑直在朝鲜弄到的,对方也该来过朝鲜。偏偏此时郑直突然记起了老郑直那口刀上的铭文和‘李忄隆’这名字,他的好心情一下子没了。
‘朝鲜’乃是太祖高皇帝赐名,原本国号‘高丽’。‘李忄隆’,说不得就是如今的国王名字。而能够被称作‘罪人’,那么只能是阶下囚。对方不是被大明废了,就是被李忄隆国内的某一派废了。大明如今主少国疑,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说不得之后一段时间自顾不暇,自然也就顾不上一个边陲小国的内情。
而据郑直所知,藩国国王李忄隆如今身体健康,子嗣繁茂。除了净干混账事外,没啥不妥。因此李忄隆被他国内某一派废了的可能最大。至于重名?普通人谁会叫这么难写的名字。且不讲此地普通人和两班尼之间的差距远比大明读书人和黔首的差距要大,就是‘避讳禁字’这一条,就不可能。
有了这个发现,郑直对之后打围军的各种花里胡哨的表演,都没了兴趣。哪怕是随后的游猎,他也是心不在焉。
朴元宗一直紧跟在郑直身旁,自然早就发现了对方的不妥。可直到上午演武开始前,郑直的心情都很不错的。要说对方被打围军的气势吓阻,朴元宗是不信的。那么郑中堂究竟是发现了啥呢?
‘嗖!’远处的雄鹿中了一支箭,哀鸣一声,跪倒在地。
“中堂好箭法。”朴元宗一边赶忙收力,一边随同众人夸赞。
“朴中枢……”原本要和朴元宗比试的郑直突然抬手,射向雄鹿一旁的草丛“啊!”片刻后,一道身影从草丛里越出,向树林深处跑去。
“啥人?”跟在郑直身后的张荣停在了他的身旁,刘三等人则立刻抽刀纵马跑了过去。与此同时,周围的打围军士卒也都围了过去。
郑直瞅了眼随同程敬、金辅、吉时、郑墨等人凑过来任士洪,弯弓搭箭,再次射向草丛。羽箭后发先至,草丛里再次传来一声惨叫。片刻后,一具身中两箭的尸体被随后赶到的打围军从草丛里拖了出来。让众人尴尬的是,那具尸体传的是蓝衫,也就是应该是个读书人。
万镗纵马跑到尸体旁,跳了下去,然后开始小心翼翼翻检起来。
“中堂勿怪。”任士洪习惯性的先认错“下官定当严查。”
郑直不置可否,继续看着那具尸体。不多时,万镗拿着一封信返回。来到距离郑直等人十几步的时候,跳下马,将信双手奉上“禀中堂老爷,尸体携带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