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晓阳赴农业局任组长,伟正到东投调研挑毛病(1 / 2)
市委小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常委们接到紧急通知匆匆赶来,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和不安。于伟正端坐主位,脸色铁青,开门见山:“同志们,临时召集大家开个紧急常委会,通报一个情况!市农业局主持工作的党组副书记魏昌全同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在组织调查期间,不仅不配合,反而畏罪潜逃!现已查明,他携家带口,开着单位配车,不知所踪!”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常委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魏昌全,那可是周鸿基书记的前秘书啊!从市委办副主任到平安县委副书记,再到主持市农业局工作,一路走来顺风顺水,是公认前途光明的年轻干部。谁能想到,他竟然会走到这一步?
纪委书记林华西紧接着通报了具体情况:“……纪委的同志已经查实,魏昌全家中贵重物品已被转移。我们初步判断啊,他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在农资指标分配、平价肥倒卖、农业项目资金拨付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目前,市纪委已联合市公安局,正在全力追查其下落。”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叹息和议论声。常务副市长王瑞凤眉头紧锁,语气带着惋惜和一丝恨铁不成钢:“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啊!从市委书记秘书到市委办副主任,再到县委副书记,组织上对他寄予厚望,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怎么就……这么糊涂!”
市长张庆合也摇头道:“是啊,青年才俊,前程似锦,却落得如此下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深刻教训!说明我们在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上,还存在漏洞!”
于伟正环视众人,声音恢复了沉稳:“好了,同志们,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魏昌全跑了,但问题还在!他留下的烂摊子,必须有人收拾!今天常委会,主要研究四件事。”
他竖起一根手指:“第一,通报魏昌全潜逃事件。此事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坏!暴露出我市在国有企业监管、特别是农资流通领域存在严重漏洞,管理混乱,监督缺位!市纪委要牵头,联合审计、公安等部门,对市农业局、市农资开发总公司进行彻底调查!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同时,要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针对国有企业的专项审计和作风整顿!‘三学’活动要结合进去,重点解决思想麻痹、监管松弛、利益输送等问题!”
“第二,”于伟正竖起第二根手指,“农业局的工作不能乱!魏昌全跑了,但全市农业生产、农资供应、粮食安全不能停摆!必须立刻明确一位同志,暂时主持农业局全面工作,稳住局面,确保各项工作特别是春耕备耕不受影响。大家议一议,谁去合适?”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组织部长李学武率先开口:“书记,市长,我建议考虑平安县委副书记贾彬同志。贾彬同志在平安县联系过农业,熟悉农村工作,政治可靠,能力也强,现在平安县班子稳定,他暂时抽出来主持一段时间,应该没问题。”
于伟正微微摇头:“贾彬同志在平安县的工作也很重要,而且他下一步有更重要的安排,不宜轻易调动。”
臧登峰副市长想了想,提议道:“那……市政协副主席史国宇同志怎么样?他是老农业局长,经验丰富,威信也高,让他回去暂时主持一下,过渡过渡?”
于伟正再次摇头:“史国宇同志年龄大了,精力有限。而且,农业局的问题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史国宇同志担任局长期间有没有责任?在调查清楚之前,让他回去主持工作,不合适,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调查工作的开展。”
接连两个提议被否,大家心里都清楚,于伟正对这个人选要求极高:要有丰富的基层农村工作经验,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还要政治绝对可靠,与农业局现有问题没有瓜葛。
于伟正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瑞凤身上,缓缓开口:“瑞凤同志,你看……让市政府副秘书长邓晓阳同志去怎么样?”
王瑞凤闻言,眉头微蹙。邓晓阳是她非常得力的助手,协调能力强,但让她去主持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市局工作,还是在这种风口浪尖上……她斟酌着词句:“书记,晓阳同志协调能力确实很强,也有乡镇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情况熟悉。但是……主持市农业局这样专业性强的部门,而且是去处理这么棘手的局面,她……可能更擅长协调统筹,直接抓业务、带队伍,恐怕……”
于伟正摆摆手:“瑞凤同志啊,现在是非常时期!稳定是第一位的!邓晓阳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大局观强,协调能力突出,这正是当前农业局最需要的!业务工作,可以依靠局里的专业干部嘛。我的意见是,先不急着任命局长。由市政府成立一个工作组,进驻市农业局!邓晓阳同志担任工作组组长,代表市政府,在纪委调查期间,全面帮助农业局日常工作!负责稳定队伍、保障运转、配合调查!至于农业局局长的人选,等调查告一段落,问题基本查清后,再上常委会慎重研究任命。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也体现了组织对干部任用的慎重。”
他看向市长张庆合:“庆合同志,你看呢?”
张庆合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我同意书记的意见。当前首要任务是稳住农业局这个大盘子,确保春耕生产不受影响。邓晓阳同志担任工作组组长,我看是合适的。瑞凤同志,大局为重啊。”
王瑞凤见书记和市长都表了态,知道再坚持已无意义,便也点头道:“好,既然书记和市长都认为晓阳同志合适,我服从组织决定。只是……工作组进驻期间,农业局的工作压力很大,希望纪委调查组能加强沟通,相互配合。”
“这个自然。”于伟正点头,随即竖起第三根手指,“第三项议程,以农资开发总公司的问题为反面典型,在全市国有企业中深入开展‘三学’活动!重点学习什么?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财经纪律,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魏昌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监管形同虚设?要通过学习,查找漏洞,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市计委要牵头,制定具体方案,迅速落实!”
“第四,”他最后说道,“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发文,将魏昌全事件通报全市!同时,向省农业厅做专题汇报!要深刻检讨我们在干部管理、监督上的不足!散会!”
常委会结束后,于伟正将王瑞凤和邓晓阳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于伟正看着晓阳,语重心长:“晓阳同志,这次任务很重,也很突然。让你去农业局,不是让你去当局长,而是让你去当‘救火队长’,去当‘定海神针’!你的任务有三条:第一,稳住队伍,确保农业局各项工作,特别是春耕农资供应、粮食安全等核心职能正常运转,绝不能出乱子!第二,推动工作,该开的会要开,该下的文件要下,该抓的落实要抓,不能因为调查就停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全力配合市纪委的调查工作!要畅通渠道,提供便利,但绝不干预具体办案!你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去的,要把握好这个度!”
晓阳虽然觉得任务艰巨且突然,但多年的政治素养让她迅速调整了心态,她马上回应道:“书记,王市长,我明白了。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好任务!保证农业局不乱,工作不断,全力配合调查!”
王瑞凤也叮嘱道:“晓阳啊,去了之后,多听、多看、多沟通。遇事多向局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业务上的事情,要依靠专业干部。你的主要精力,放在稳定大局和协调各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