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70章 于伟正支持朝阳,宋清仁骂了牛蒙

第1170章 于伟正支持朝阳,宋清仁骂了牛蒙(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午八点五十,谢白山开着东洪县二号车驶入市委大院。春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大院里的冬青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平添了几分生机。车子刚停稳,就看到工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廖自文正站在礼堂门口的台阶上,与人寒暄着。

廖自文曾是岳父邓牧为的秘书,与我私交不错。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梳着整齐的分头,显得干练而稳重。看到我下车,他脸上露出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朝阳啊,来得正好!”廖自文热情地伸出手,“刚才碰到李市长还提到你。”

我与他用力握了握手,笑道:“自文主任这是要在会上介绍经验了?开发区一季度成绩亮眼,我们都等着取经呢。”

廖自文摆摆手,语气谦逊中带着自信:“哪里哪里,都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有方,我们不过是落实执行。倒是你们东洪,最近有不少新举措,后来居上啊。”

我们一边低声交谈,一边朝着市委大楼走去。市委大院总是透着一股肃穆的气氛,即便是开会日,干部们也都步履沉稳,交谈声控制在适当的音量内,进了大楼,大堂里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迎门墙,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毛体鎏金大字。

开会的时间尚早,大家都是到相熟的领导那里,趁着开会前的时间找领导汇报工作,沟通感情。

我和廖自文一起先到了副市长李尚武的办公室。李叔正在和孙友福聊天,看见我们进来,便放下手中的材料,笑着招呼我们坐下。

“朝阳,自文,都到了就好。”李叔指了指沙发,“一会儿开会,自文和友福要做交流发言,讲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经验。朝阳啊你也仔细听一听,东洪的工业底子薄,但潜力大,要学着点。”

廖自文连忙说:“李市长过奖了啊,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需要向兄弟区县学习的地方,特别是东洪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探索,就很有特色。”

孙友福也按照会议要求穿了西装,上台发言也是显得意气风发。

我接话道:“自文主任太谦虚了。开发区是咱们东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验宝贵。我们一定认真学习。”

李叔发了烟,又点点头,神色略显凝重:“这次经济分析会,不比往常。一季度数据不太理想啊,全市增长乏力,于书记和张市长压力都很大。你们都是区县一把手,都是咱平安出来的干部,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来,不能让人看了笑话啊。”

与此同时,在市委大楼七层,市委书记于伟正的办公室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市长张庆合提前来到了于伟正办公室。他轻车熟路地在沙发上坐下,秘书很快端来他惯喝的绿茶。

“老张啊,我正打算找你。”于伟正见张庆合进来,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拿着几页稿纸走过来,递给张庆合,“这是我的讲话提纲,你先看看。”

张庆合接过,戴上老花镜仔细看去。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这并非一般的经济工作讲话提纲,通篇聚焦于“腐败与发展”的关系,措辞犀利,点名道姓地列举了前市委常委李显平、市政府秘书长陈东富、原市交通局局长崔浩,以及刚刚潜逃的原市农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魏昌全等数人的问题,将他们定性为“阻碍东原发展的腐败分子”。

“伟正书记,这……”张庆合抬起头,语气带着谨慎,“在会上重点谈这个,是否……?”他斟酌着用词,“经济分析会,是否还是应以鼓劲加油、部署工作为主?”

于伟正走到办公桌旁,手指用力点了点桌面:“老张啊,腐败就是我们东原发展最大的绊脚石!我让纪委初步估算了一下,就李显平、崔浩、陈东富、魏昌全这四个人,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一千万!一千万啊!滨城县一季度全县的财政收入才多少?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滨城八十万老百姓辛辛苦苦干一个季度,创造的财富,差不多就被这几个王八蛋给掏空了!”

于伟正说话的语气很重,显然对四人的问题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于伟正是年前接任的市委书记,不知不觉都是要过了一个季度,经济指标的下滑,让这位市委书记感觉到面子上过不去。

于伟正继续道:“特别是这个魏昌全,年纪最轻,胆子最大,手段最恶劣!四百七十三万啊!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弄没了,人还跑了!跑了就完了?损失就算了?天下没有这个道理!老子要是抓到他,非毙了他不可!”说到激动处,于伟正的手掌重重拍在桌面上。

张庆合沉默片刻。他知道于伟正说的是事实,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各地的进步是明显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东原的干部队伍问题也不少,一些部门和领域的问题,已经触目惊心,当然这也不只是东原的问题,整个社会风气和政治风气,都有了些许的复杂。

张庆合更为顾虑,经济分析会上谈这些干部,会不会太过敏感。但他更顾虑的是另一件事:“书记啊,你的心情我理解。魏昌全的问题尤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但是……他毕竟是周鸿基秘书长以前的秘书,这个……”

于伟正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老张,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我要是顾虑这个,顾虑那个,这工作还怎么干?查处魏昌全,正是对周秘书长负责,也是维护老领导的声誉!我不仅要在会上点他的名,我还要点市纪委、市公安局的名!人跑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抓回来?工作是怎么做的?”接着又语重心长的说道:“老张啊,这种风气很不好,如果不把魏昌全抓回来绳之以法,以后这些王八蛋贪了就跑,这风气不就完了嘛。这点你放心,领导要是不满意,也是对我不满意!”

张庆合看着于伟正坚决的态度,知道很难改变他的想法。他了解于伟正,这位新任书记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急于打开局面,破除积弊。这种魄力难得,但有时也显得过于急切,甚至稍显理想化了一些。他暗自叹了口气,知道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谈谈也好,能起到震慑作用。

他转而拿起另一份文件:“书记,对了,这是《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讨论稿),根据上次常委会意见,我又让瑞凤和登峰他们做了修改,你看看。”

于伟正接过来,快速浏览着。这份文件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强调了“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正确引导、逐步发展”的原则,提出要破除“一大三铁”(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加速工业园区建设等具体路径。相比他刚才那份充满火药味的讲话提纲,这份文件显得更为务实平和。

“嗯,”于伟正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瑞凤和登峰同志是下了功夫的,修改得很好,更符合我们东原的实际。我原则同意,会上就按这个讨论吧。”

张庆合微微松了口气。于伟正在东投集团党委书记任免问题上受挫后,锋芒似乎有所收敛,对市政府这边起草的文件给予了肯定,这也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骤然响起,铃声急促而独特。

于伟正拿起话筒:“喂,我是于伟正。”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熟悉的声音:“伟正同志啊,我是曹立人。”

于伟正立刻挺直了腰板,语气变得恭敬起来:“立人部长!您好!”他同时用手势示意张庆合先别走。

张庆合见状,重新坐了下来。

曹立人在电话里不疾不徐地问道:“伟正同志,今天的省报,看了没有啊?”

于伟正愣了一下,他一大早就在准备会议,确实还没看报纸,便如实回答:“立人部长,实在抱歉,一直在准备经济分析会,还没来得及看。”

曹立人笑了笑:“报纸可不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啊,省委领导们每天都是要看的。特别是头版,很重要。”

于伟正心里更加疑惑,试探着问:“部长的意思是……?”

曹立人不再绕圈子:“今天的省报头版,第二条,可是报道了你们东洪县啊。刚才,赵道方书记把我和何思成副书记叫到办公室,专门说了这个事。你们东洪让民营企业家上党校讲台给干部讲课,这个做法很有新意嘛!赵书记说,这既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家的重视,也有助于我们的干部更深入地了解市场、熟悉经济,连说了三个‘好’!专门批示要求你们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有分量的经验材料上报。”

于伟正闻言,脸上瞬间露出惊喜的神色,最近一段时间,质疑三学活动的人不在少数,自己也接到了省城的几个电话,说他这个市委书记在东原大搞形式主义。能被省委书记认可,并且得到批示。基本上就是为三学活动站台了。

连忙道:“感谢赵书记的肯定!感谢立人部长的指导啊!我们一定认真落实赵书记的批示精神,好好总结,及时上报!”

又客气了几句,于伟正放下电话,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彩,对张庆合说:“老张,快,找今天的省报来看看!”

张庆合也听到了电话内容,同样感到意外和欣喜。他立刻让门外的郭志远去找报纸。

很快,郭志远拿着几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报纸进来了。三人头碰头地挤在办公桌前,找到了那条题为《东洪县创新形式:民营企业家走上党校讲台》的报道。

报道篇幅不长,标题也不新颖,省报注重的是务实,没有过于夸张的标题。但关于东洪县的这篇报道,位置显要,内容确实聚焦于东洪县邀请民营企业家为干部授课,促进思想解放和经验交流的做法。

于伟正看完,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扬眉吐气的神情:“好啊!太好了!之前总有些同志私下议论,说我们搞‘三学’是形式主义。看看!为什么东洪的做法就能得到赵书记的亲自批示和肯定?这就充分说明,‘三学’活动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打开我们东原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思想总开关!是关键一招!是牛鼻子!”

他猛地抬起头问郭志远:“志远,今天的会议安排里,有东洪县的发言吗?”

郭志远知道没有东洪的发言,还是翻看了一下会议议程表,回答:“书记,原定是安排经济指标前三名的光明区、平安县和工业开发区发言。东洪县排名第六,所以没有安排。”

“马上加进去!”于伟正当机立断,“让李朝阳发言!就让他围绕省报报道的这个做法,谈谈东洪县如何结合‘三学’活动,解放思想,服务发展!”

郭志远面露难色,看了看手表:“书记,这……离开会不到二十分钟了,修改议程,怕来不及准备了吧?再说朝阳同志,也没有准备嘛!”

于伟正用手指弹了弹桌上的省报:“议程简单,要瑞凤同志加进去,至于朝阳同志,这现成的材料不就是吗?让他结合实际情况谈,不用搞那么复杂的长篇大论,我看二十分钟准备足够了!快去通知!”

“好的,我马上去找李朝阳同志。”郭志远应声快步离去。

于伟正对张庆合感慨道:“老张啊,看来我们在东洪县的探索是对路的!这给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和方向!”

张庆合也点头表示赞同:“确实是个好消息。东洪底子薄,但自从朝阳同志过去之后,还是大胆改革,又稳妥处理了不少棘手的事啊,能闯出这样的新路,不容易。朝阳同志还是很有想法的。”

于伟正道:“这样的同志,就要大胆用嘛。下来之后,我去省委汇报,本来就是咱们市管干部,我看省委领导就要大胆放手!”

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议的横幅已经挂在了小礼堂,礼堂内布置得庄重简朴。主席台下方的座位摆成了回字形,方便与会者交流。为了体现对区县工作的重视,市委领导座区的正对面,特意安排了九县二区党委书记、区县长的座位。

我坐在东洪县的位置上,身边是临平县委书记吴香梅。

“朝阳啊,这次你们东洪排名中游,倒是稳当。”她声音不高,带着熟稔的调侃,“不像我们,压力大啊。”

我正要回应,市委秘书长郭志远脚步匆匆地走了过来,神色略显紧迫。他径直来到我身边,将一份折叠整齐、还带着浓郁油墨清香的《省报》塞进我手里,同时俯身低语,语速很快:“朝阳县长,于书记临时定的,加一个你的发言。就照着这头版二条的内容讲,脱稿,讲实在点,五分钟左右。准备一下,很快到你。”

郭志远说完,拍了拍我的手臂,又快步离开去忙别的事了。

我捏着那份突然而至的报纸,一时有些怔忡。旁边的吴香梅好奇地探过头,拿起她面前那份详细的会议议程表,指尖从上到下仔细滑过“交流发言单位”那一栏。

“光明区…平安县…工业开发区……”她轻声念着,随即转过脸,嘴角弯起一个意味深长的弧度,冲我扬了扬眉梢,“哟?李县长,可以啊。这议程上白纸黑字,可没咱们东洪的大名。别人发言都是念精心准备的稿子,你这……是打算上去念报纸?”

她语气里的调侃意味更浓了。

我其实早已通过电话得知东洪要上省报的消息,但真切地握着这份报纸,感觉还是截然不同。指尖能感受到新闻纸的微糙和油墨的湿润,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些跳动。

展开报纸,头版右侧那醒目的标题跃入眼帘,标题做得平实,甚至有些朴素,但其中蕴含的分量,却沉甸甸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