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93章 丁洪涛淡定应对,迎宾楼必须关停

第1193章 丁洪涛淡定应对,迎宾楼必须关停(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郑红旗介绍道:“书记啊,这里是灌装车间,流水线已经停了多半。”

于伟正皱了皱眉,只有最远处还有几个女工在操作,机器发出有规律的咔嗒声。流水线尽头,贴标机旁堆着不少纸箱,里面是包装好的成品酒,箱子上写着“1991年10月封藏”。

副市长臧登峰抓工业经济,作为分管领导和项目协调人,边走边向于伟正汇报:“于书记,上次签订合作意向协议之后,东投集团和曹河县、平安县方面,正在抓紧就具体的合作细节进行深入洽谈。曹河酒厂的这个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厂房、场地、部分设备都还能用,改造的潜力很大,完全具备作为高粱红酒一个重要生产基地的条件。”

郑红旗带着几分检讨和感慨:“于书记,不瞒您说,之前我们思路没完全打开,想过是不是干脆把曹河酒厂完全推向市场,甚至考虑过破产清算,厂里干部职工的情绪波动很大,意见也很集中,我们没处理好啊,才导致大家去了省城,给市委市政府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啊。幸亏您及时指示,调整了策略,确定了由东投集团牵头,整合资源、注入资金、提升管理的合作模式,现在干部群众的情绪稳定多了,生产积极性也开始调动起来,大家都盼着东投集团和高粱红酒项目能尽快正式接管酒厂,带着大伙儿重振旗鼓!”

于伟正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目光扫过略显空旷的厂区,问道:“职工安置方案,和东投集团谈得怎么样了?这是关键,要确保平稳过渡。”

东投集团的胡晓云立刻接话:“书记,我们已经和曹河县、平安县的同志共同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核心是‘人随资产走,平稳过渡,择优上岗’。愿意留下的职工,我们东投集团全部接收,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纳入新厂管理体系。确实不符合新厂要求或自愿离开的,也会依法依规给予补偿,或者由县里协助分流安置。总的原则就是确保大局稳定,不让一个职工没出路。”

“嗯,”于伟正表示认可,“方案要考虑细致,工作要做扎实。国企改革,稳定是第一位的,不能留下后遗症。”他又看向郑红旗和梁满仓,“你们县里要全力配合好,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梁满仓连忙表态:“请于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落实好您的指示,全力支持配合东投集团的工作,确保曹河酒厂改革重组工作圆满成功,让它成为咱们市国企改革的一个样板!”

众人一边陪同于伟正考察着偌大的厂区,郑红旗、孙友福、胡晓云等人一边不断地介绍着情况,汇报着进展,气氛热烈而又透着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于伟正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细节。

东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胡晓云面向于伟正书记汇报道:“于书记,我们东投集团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对曹河酒厂的合作发展有一个新的思路,想向您和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于伟正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

胡晓云继续说道:“我们初步的想法是,由我们东投集团、曹河县政府、平安县政府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一个新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新公司里,曹河县委政府主要作为出资方和监督方,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享受资产收益;具体的生产环节,依托平安县高粱红酒厂成熟的技术和我们的管理来负责;产品的销售则完全由我们东投集团的酒水销售公司专业队伍来运作。这样既能发挥各方优势,又能明晰权责利。”

于伟正听完道:“晓云同志啊,你们这个思路,听起来很市场化,很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味道。但是不是有点过于‘自由化’了?把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与地方党委政府剥离开,在当前这个阶段,尤其是在曹河这样的地方,我看还是要慎重啊。”

他目光扫过曹河县的干部,语气平和:“企业是在曹河的地界上,职工大多是曹河的人,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和保障。完全脱钩,很多工作恐怕不好开展,遇到棘手的问题容易找不到抓手。我给你们提个建议,可以参考一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治理原则嘛。比如,新公司的党委书记可以由曹河县委推荐人选担任,把握方向、抓好党建、监督保障;总经理或者说生产厂长,可以由平安县高粱红酒厂推荐懂业务、善管理的同志来担任;销售副厂长,自然由你们东投集团选派精兵强将。当然啊,”

于伟正话锋一转,强调道:“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提供一个讨论的方向。具体怎么合作,股权如何设置,治理结构怎么搭建,还需要你们三方啊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坐下来充分沟通、深入洽谈,找到最大公约数。绝不能搞行政命令式的‘拉郎配’,不能用行政指挥棒去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现在我们很多国有企业为什么活力不足、反应迟钝?很大程度上就是管得太多、统得太死,企业成了政府的附属物,缺乏面向市场、自主决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参观完酒厂的生产区、包装车间、发酵罐群以及显得有些凋敝的职工生活区后,众人在酒厂的会议室正式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常务副市长王瑞凤主持。

王瑞凤开门见山:“曹河县政府是曹河酒厂的主管部门,满仓县长,你先谈谈县里的考虑和进展吧。”

曹河县县长梁满仓打开面前的话筒,先向于伟正、王瑞凤、臧登峰等领导点头致意,然后开始汇报:“尊敬的于书记、瑞凤市长、登峰市长,各位领导:受红旗副市长和县委的委托,我简要汇报一下近期我们曹河县围绕酒厂合作所做的工作。自从东投集团、平安县和我们曹河县签订合作意向协议以来,三方明确了合作的基本框架和大方向。为了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三方也进行了多轮密集的沟通磋商。”

他翻了一下笔记本:“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前后后正式的谈判已经进行了七、八轮,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我们曹河县的态度是明确的,可以不在新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作为资产所有者的一方,必须享有相应的收益权。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参照‘3331’的利润分配方案,即曹河县享有30%的利润分成,东投集团享有30%,平安县方面享有30%,剩下的10%作为企业的机动经费。”

在于伟正听取汇报的同时,王瑞凤微微侧身,低声向他简要介绍了梁满仓的情况。于伟正只是在本子上记了几笔,并未多言。

梁满仓汇报完毕,王瑞凤接着点名:“曹河县谈完了,平安县方面,友福书记,你们也谈谈想法。”

平安县县委书记孙友福接过话筒,声音洪亮:“于书记,各位领导,我汇报一下平安县的情况。平安县委县政府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曹河酒厂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这次合作机会。我们高粱红酒厂的总工程师孙向东同志已经带队来曹河酒厂实地考察调研了两次,还做了一些前期工艺试验。从初步的试验数据看,曹河酒厂现有的窖池、水源等基础条件,经过改造升级,是基本能够满足我们‘高粱红’品牌酒的发酵和生产环境要求的。当然,白酒酿造对温度、湿度、水质乃至当地微生物环境都有特定要求,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纯粮酿造、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曹河酒厂未来生产的‘高粱红’系列产品是有很大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

于伟正听到这里,身体往后一靠,将手中的钢笔轻轻放在笔记本上,开口道:“技术工艺层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先不深入讨论。今天这个会,主要是听你们谈合作中还存在哪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有哪些需要市委、市政府层面来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孙友福坦言道:“书记啊,大家还是对利润的分配方案上,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意见。分歧还比较大,这个和我们意向性协议有些出入……”

于伟正听到大家还在纠结利润分配的问题,脸色不悦,待几人发言之后,于伟正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没想到啊,到现在你们几家还在各打各的算盘,这样吧,我补充几点意见吧。首先,现在曹河酒厂职工情绪初步稳定下来了,但要想保持长期稳定,关键是要有活干、有收入、有盼头。但这个收入,绝不能再搞过去‘大锅饭’、‘铁工资’那一套了!所以,你们刚才争论的利润分成比例、管理权分配,在我看来,都是你们县级层面、企业之间完全可以协商解决的微观问题,没必要拿到我和瑞凤同志面前来讨说法。”

于伟正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同志们啊,我们搞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方向是什么?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如果眼光只盯着三瓜两枣的利益分配,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那说明我们对‘三学’活动精神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学用结合、推动实践还有差距!改革,核心就是要破‘三铁’!要打破职工的‘铁饭碗’,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要打破分配的‘铁工资’,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将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紧密挂钩,充分调动积极性;要打破干部的‘铁交椅’,打破管理人员的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这才是根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点,为什么之前曹河县一度倾向于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一放了之?本质上是想规避责任、甩掉包袱。一个有上千名职工的国有企业,简单地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职工群众能不闹事吗?换做我是职工,我也要闹!改革不是甩包袱,不能一放了之。改革要有步骤、讲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步子迈得太大、太急,容易摔跤。我们推行破‘三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挽救和搞活我们的国有企业,是为了让它们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是救企业,也是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

于伟正的语调愈发深沉,带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第三点,大家要通过曹河酒厂的改革,为全局积累经验、探索路子。我了解过,曹河县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非常复杂,三角债、连环债的总规模估计不下一个亿。这些债务千丝万缕,很多都直接或间接与曹河酒厂有关联。大家想过没有,曹河酒厂这根支柱如果彻底倒了,破产清算了,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曹河县整个国有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风险。所以说,抓曹河的国企改革,关键要抓曹河酒厂;稳住曹河酒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稳住曹河县的国企大盘子。曹河酒厂不能倒,必须通过改革走出困境,实现自救和发展。只有曹河酒厂活下来了,发展好了,曹河县的其他国有企业才有更多重组盘活、转型升级的机会和空间。”

说完这话,于伟正书记瞥了一眼旁边的郑红旗和孙友福。

“说句实在话,从长远看,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走向关停并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但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是要想方设法给企业争取机会、给职工争取出路、给地方争取时间。所以市里才下决心拿出五百万资金注入曹河酒厂,目的就是要先稳住阵脚,保住这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曹河县是东原市国有企业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县,曹河的国企如果出大问题,必然会影响全市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因此,同志们看待曹河酒厂的改革问题,绝不能仅仅算经济账,更要学会算政治账、大局账、长远账!”

于伟正书记不愧是长期在组织战线工作,又担任过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领导,看问题深刻透彻,站位高、思虑远。他的这番话,不仅郑红旗、孙友福、胡晓云听进去了,连旁边的王瑞凤和臧登峰也频频点头,认真在本子上记录着。

于伟正最后总结道:“所以,平安县、曹河县,还有东投集团的同志们,要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在小利益、小算盘上斤斤计较,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曹河酒厂改革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这项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红旗同志,我给你交个底,如果曹河酒厂改革失败了,不仅曹河县会背上更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债务负担,恐怕你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可能拖累全市的发展步伐。希望大家真正重视起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快推进力度!”

他环视一周,语气略显严肃:“这是我第二次来曹河酒厂了。说实话,我对你们目前的谈判进展和合作深度不太满意。你们提出的有些思路和方案,我也不完全认同。希望你们会后认真领会市委的意图和精神,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加快磋商节奏,尽快拿出一个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来。贾彬同志之前拿出来的方案就很好,为什么不执行?不能签了个意向协议就放在那里,或者仅仅为了上个报纸、作为‘三学’活动的所谓成果来应付了事。如果我们的干部就是这种工作作风和水平,市委是要考虑调整人的。”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王瑞凤、臧登峰和郑红旗:“瑞凤同志,登峰同志,红旗同志,你们三位是市政府的领导成员,分管经济工作,应该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不能什么事都等我和庆合同志来拍板。要主动担当作为!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要认真反思一下,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或者是方法问题?”

于伟正讲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气氛凝重。王瑞凤虽然被点了名,但也是觉得于伟正的话确实切中要害,很有道理。她带着诚恳的检讨语气说道:“于书记,您批评得对!这项工作,受庆合市长委托,目前是由我在总牵头协调。说实在的,今天听了您这番话,我感到很惭愧。之前我们的很多工作,确实更多的是站在各自部门、各自县区的角度来考虑和推动,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请您和市委放心,下来后我们一定深刻领会您的指示精神,加强协调,加快进度,争取尽快形成一个成熟的、三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扎实推进曹河酒厂的改革重生工作。”

于伟正脸色稍霁,敲了敲桌子强调道:“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打表推进!”

当晚,于伟正在曹河县招待所简单用了晚餐,并决定在曹河住一晚。饭后,初夏的晚风带着些许凉意,于伟正在郑红旗、梁满仓等干部的陪同下,到曹河县城的大街上走了走。看到县城中心居然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夜市,灯火通明,人流不少,于伟正的兴致高了些。郑红旗在一旁介绍道:“书记,曹河县的经济底子和商贸基础还是有一些的,三化三基建设我们还是争取走在前面。”

于伟正点头道:“红旗啊,市委对曹河的发展是寄予厚望的。基础好,就更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发展不等人,改革更不能拖啊。”

第二天一早,郑红旗和梁满仓等人早早等候在招待所小餐厅。于伟正、王瑞凤、臧登峰等人一起用了早餐后,便乘车返回市里。

在返回市里的中巴车上,于伟正又和王瑞凤、臧登峰谈了一些关于国企改革和区县经济发展的思路,但他心里始终还惦记着丁洪涛那件事的处理情况。

到了市委大院,于伟正先回到办公室,随即让秘书林雪请市纪委书记林华西过来一趟。

林华西很快来到书记办公室,将纪委对丁洪涛同志相关问题的初步核查情况做了汇报,重点说明了经查,迎宾楼的那顿饭确系丁洪涛个人出资,未发现使用公款报销的证据。

于伟正听完,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华西啊,查不出问题?有时候,查不出问题本身可能就是最大的问题。一个酒店,一顿饭能吃掉两千块钱?这在咱们东原,一个普通干部一年的工资啊!这正常吗?合理吗?我说过,迎宾楼开在市委大院门口,规格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贵,已经成了藏污纳垢、滋生腐败、拉拢腐蚀干部的场所了!此风绝不可长!党的风气,往往就是从这些吃喝享乐之风开始败坏的!我的意见,迎宾楼必须进行整顿,必须马上关停!”

林华西面露难色,谨慎地回应道:“书记,从经营手续和目前调查的情况看,迎宾楼本身是合法注册的企业,我们直接要求其关停,恐怕……”

于伟正打断他,语气坚决:“合法?合法也要合情合理!要符合我们东原的实际!更要符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党的优良传统!再者说,它真的完全合法吗?偷税漏税问题有没有?我不是反对东原有高档一些的酒楼,经济发展了,适当有一些消费场所也正常。但我反对的是迎宾楼这种开在市委市政府眼皮子底下,专门搞的就是公款吃喝和腐蚀领导干部,搞豪华宴请、铺张浪费的风气!晚上的时候,我在家属院都能听到那边领导干部喝酒吹牛批的声音!看看我们的干部,还像他妈什么样子!群众看到怎么想,必须马上关停,没有商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