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拒绝践踏天之骄子 > 第535章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第535章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再见得有人,素手调琴,五音通玄,常于魔患将至之初,便心生感应,独坐危城之巅,焚香抚琴。

琴声初时如清泉流淌,涤荡人心,继而化作金戈铁马,杀伐之音直冲九霄,竟能以无形音波布下天罗地网,镇锁地脉魔窟,令万千魔物不得出,护得一隅百年安宁。

自身却因耗尽心神,青丝成雪,唯有琴弦之上,余韵悠长。

又窥得有人,出身行伍,曾为边关大将,后踏入道途,却难舍铁血丹心。

在界域屏障最为薄弱之地,筑起雄关一座,率门下弟子与道兵,常年戍守。

每逢月圆之夜,魔气最盛,便见其披甲执戈,立于城头,身后战旗猎猎,与漫天魔影对峙,仿佛一道永不倒塌的铁壁,将腥风血雨牢牢挡在关外。

甲胄之上,早已浸透暗红血渍,分不清是魔是己。

还曾见有人,出身微末,心系教化,游走于蛮荒边陲,开蒙昧,授生计,引正法。

虽自身修为不算绝顶,却以一己之力,点燃了无数蛮荒之地的文明星火,使民众知礼义,晓廉耻,得以在恶劣环境中延续繁衍。

其功德无形,却绵泽后世,宛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亦曾闻有人,游戏风尘,看似放浪形骸,实则胸怀经纬。

常以棋盘推演天下大势,落子之处,往往于不经意间化解诸多修真界与凡间潜在的浩劫纷争。

看似醉卧云端,笑看云卷云舒,实则指尖轻拂处,已定万里山河气数。

有皓首穷经的大儒,于烽火连天中护持一卷残书,带领稚子诵读圣贤篇章,声音沙哑却穿云裂石,愿以胸中一点未泯的文心,点燃文明传承的星火,哪怕身陷囹圄,脊梁不曾弯折半分,眉宇间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执拗光芒。

有缁衣芒鞋的苦行僧侣,徒步丈量疮痍大地,于尸骸狼藉处驻足,合十诵念往生咒文,佛光虽微,却执着地超度着每一缕怨魂,以肉身践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面容悲悯而宁静。

有隐居深山的丹青圣手,在国家沦亡之际,愤而掷笔,以血为墨,以魂为笔,绘就万里破碎山河图卷,图中每一笔皴擦都是无声的呐喊,每一抹血色都是泣血的控诉,将那国仇家恨、民族气节永镌于方寸之间,画卷即成,灵光冲霄,竟成不朽。

……

这一个个他或曾耳闻、或全然陌生的身影,性格迥异,道法不同,有的张扬,有的内敛,有的慈悲,有的狂放,或显赫于当世,或寂寂于无名......如走马灯般掠过心湖。

他们并非完美无瑕,亦有各自的执着、遗憾乃至悲怆。

然而,正是这万千不同的面目,万千不同的选择,万千不同的道,却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磅礴意气盈满苍穹、铮铮风骨支撑天地的壮丽画卷。

他们如同散布的星辰,虽光芒或明或暗,却共同构成了人族不屈的脊梁,构成了此界苍生得以喘息、繁衍、传承的稳固基石。

他们是历史尘埃中闪耀的金屑,是岁月长河里不沉的舟楫。

人海沉浮,百世沧桑,只在刹那之间,便有风云激荡,豪杰并起。

最终,那千千万万种声音,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身份,穿越了无尽的时空阻隔,克服了所有言语的障碍,如同百川归海,万流朝宗,在他心灵深处轰然回响,凝聚成一句贯穿古今、朴素却又重逾山岳的话。

他们的声音恢弘如天道纶音,又温柔如母亲低语:“吾为苍生来。”

简单的五个字,仿佛蕴藏着开天辟地的力量,在他混乱的识海中炸开,驱散了迷惘,照亮了前路。

这声音起初如涓涓细流,旋即汇成江海,澎湃汹涌。

这声音并非一人发出,而是无数先驱者意志的共鸣。

紧接着,一幅更为玄妙的景象在他“眼前”展开:一点微光如豆,在无垠黑暗中倔强亮起,随后,这点光引燃了邻近的另一点光,一盏、两盏、十盏、百盏……

光芒相互传递,彼此辉映,终至万千灯火齐齐闪耀,驱散了浓稠的黑暗,照彻了前路,煌煌然如同白昼!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那光芒温暖而浩大,并非灼热刺目,而是带着一种抚慰灵魂、坚定信念的力量,将鹿闻笙即将沉沦的意识温柔地包裹、托起。

下坠之感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充盈。

仿佛有无数的先贤英灵,正与他并肩,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力量、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透过这万丈光芒,传递到他的心中。

猛地一个激灵,鹿闻笙从那深沉而混乱的意识幻境中挣脱出来,骤然惊醒。

他大口地喘息着,仿佛刚从溺水的深渊中被拉回现实。

脸颊上一片冰凉的湿意,他下意识地抬手触碰,指尖传来清晰的湿润感——是泪水,不知何时,他已泪流满面。

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写满担忧的面孔。

那些随他一同毅然跃下魔渊的伙伴们,此刻都围在他的身边。

大家或多或少都显得有些狼狈,衣袍破损,发丝凌乱,身上带着战斗留下的痕迹与污渍,然而,那一双双眼睛,却依旧明亮如星火,皮囊之下的蓬勃生命力与坚定意志,丝毫未被眼前的绝境所掩盖。

方才“看到”的一切,感受是那般真实,清晰得如同亲历。

他仿佛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在那短暂的瞬间,灵魂出窍般附在了那些前辈英杰的身上,跟随着他们的视角,重新走过了他们守护过的壮丽山河,体验了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峥嵘岁月。

那沉甸甸的、名为“苍生”的分量,以前所未有的具体与深刻,压在了他的心上,也融入了他的血脉。

他体验到了那些前辈身上共同的特质——那是一种深植于灵魂深处的、对脚下土地与生活其上生灵的无疆大爱。

无论是仗剑除魔的决绝,还是着书立说的坚守,亦或是血绘丹青的悲愤,其内核,皆是对这份“苍生”的执着守护。

他们守护的,是春耕秋收的田园炊烟,是市井巷陌的烟火人气,是书院传来的朗朗书声,是文明得以传承的每一缕微光。

他们眼中所见的“苍生”,色彩各异,或为万里江山的青绿底色,或为黎民百姓的质朴面容,或为文化薪火的璀璨光芒,但归根结底,皆是这人间值得留恋的一切美好与可能。

这份体验,如同一场灵魂的洗礼,将他方才因跳下魔渊面对未知而产生的一丝迷茫与沉重彻底涤荡。

鹿闻笙擦去脸上的泪痕,那双棕色的眼眸,此刻清澈见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