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需要我做些什么?(1 / 1)
至于堂哥那边的情况,杨晓帆是特意提前铺垫的。
前几天他主动打了电话,聊起了此事。在他耐心的询问和有意的引导下,堂哥才慢慢吐露出1号矿确实有些反常的情况。
也正因提前做了这些安排,杨晓帆才真正掌握了质疑此事的主动权。
金令镇低头思索了片刻,随即抬头看向杨晓帆,眼神里没了多余的犹豫,直截了当地问道:“晓帆,你需要我做些什么?”
虽然只是简单一句话,但杨晓帆心里清楚,金令镇这是已经下了决心,而且是做好了背负不小压力的准备。
毕竟这家煤矿是实打实的中日合资企业,眼下更是张市的利税明星。每月给市里缴的税能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不小份额。
杨晓帆心里知道,前一世这煤矿明明也该有人察觉到不对劲,却能顺顺利利经营那么多年,背后肯定少不了当地领导的大力庇护。
这年代,不少官员对“外资”还带着点盲目推崇,总觉得能引来“洋大人”投资就是天大的政绩,再加上Gdp是考核官员的硬指标,谁也不愿轻易动这块“肥肉”。
对地方主要领导来说,煤矿违不违规、犯不犯法,他们或许真不知道,就算知道一些也可能装糊涂,但实实在在的利税收入、亮眼的经济数据,却是能攥在手里的政绩。
更别提这里面大概率还牵扯着官商勾结的门道,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早就把规矩抛到了脑后。
其实真实情况远比杨晓帆想的还要复杂,只是金令镇没跟他说透。
这家煤矿是现任市委书记李德高当年任市长时,一手引进、亲自督办才落地的项目。
当初的审批手续、合作条款,都是李德高带着工作组跑遍省里各个部门,硬生生啃下来的硬骨头。
如今市里不仅在煤矿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就连几个核心领导的家属,也在煤矿里当着清闲的差事,拿着优厚的待遇。
而李德高也正是靠着这个“招商引资大政绩”,才顺理成章地从市长荣升为市委书记。
可以说“煤矿”在市里的关系网非常广泛,根基扎得相当稳。没有那个部门敢打煤矿的“主意”,很多例行性的检查都流于形式了。
不过杨晓帆就算不清楚这些深层内情,也没打算让金令镇一个人去扛那些盘根错节的保护伞。
他缓了缓语气说道:“金叔叔,我是这么想的,咱们接下来可以走明面和暗地两条路,双管齐下。”
“明面上,你可以带队以安全生产大检查或者消防演练的由头,去煤矿做例行检查。不用一开始就直奔1号矿,先看看其他区域打打掩护,找机会争取进入1号矿的作业区,能拿到点书面记录、现场照片之类的证据最好。”
“暗地里,你找几个身手好、信得过的同志,最好是近期调入的,想办法摸进1号矿。重点检查他们的生产情况,尤其是挖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如果真不是常规煤炭,一定要拍照或者摄像留证,越详细越好。”
金令镇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眉头微蹙,慢慢思索着杨晓帆的提议,一时没有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