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如潮涌至,阴阳并举(2 / 2)
张角便将黄巾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设置渠帅统领,皆以将军相称。
谶语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州郡: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期间张角谋划。
暗合儒家推演世运之序:
从“据乱世”经“升平世”,终达“太平世”。
而所选“三月五日”起事之期,也正应“三五气和,乃成太平”之玄理,与“岁在甲子”同为术数吉兆,绝非偶然。
最终画面:
无数百姓身披纯黄长衣,扶老携幼,缓步前行如河流静涌,无兵无刃,却弥漫着沉寂而汹涌的气势。
“他们披黄衣、不持兵,步履如翔,神情迷狂。”
“宛如一条静谧而汹涌的黄色长河,无声流淌过大地。”
天空画面渐暗,最后浮现篆体大字:
黄天当立。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愿,也是一场浩劫的开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五岳帝君面容肃穆,四渎神只目光沉凝,酆都阴官们更是眉头紧锁,周身缭绕的阴气都凝重了几分。
他们刚从紫微垣朝会散去。
天穹之上那卷铺展的血色宝卷,分明是陛下有意呈现于他们眼前的景象。
阎罗杨淼手持笏板,声音低沉回响:
“天宪宝卷所示,大饥大荒,疫气横行,饿殍遍野……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此等王朝末年惨象,最易滋生魑魅魍魉,滋生怨戾之气。”
旁侧一位鬼帅接口,语气带着深深的忧虑:
“其中饿鬼、病鬼数量之巨,怨气冲天,恐严重损伤天和,若放任不管,只怕阴阳秩序都将为之动摇。”
与此同时。
五岳山神与四渎河伯虽默然不语,却已凭借宝卷中闪过的几幕景象:
流民蹒跚走过的山野路径、干涸龟裂的蜿蜒河床、枯死的禾稼。
瞬息间将地脉水势的变迁了然于胸。
他们目光交汇,已无声地推演出何处地气可承民生、哪方水脉能润枯槁。
一位河伯指尖虚划,水汽氤氲成图,低声对身旁山神道:
“睢水之阳,地势环抱,水灵未绝,可引灾民汇聚,筑阳世新城,以工代赈,暂安民心。”
那位山神颔首,神念传音回应:
“北岳之下有一处古战场,阴气虽重,地脉却稳,稍加疏导,便可化为阴司法域,容纳万千孤魂。”
“既可免其流散为害,亦能借此收拢香火,稳固幽冥。”
几位酆都阴官闻言,眼中幽光一闪,立刻领会其意。
城隍江舟抚掌低语:
“妙极!阳世筑仙城以安生灵,阴间开法域以收鬼众。”
“阴阳并举,香火共生。”
“如此,不仅能以最快速度平息灾戾,更能借此契机,扩展汉庭阴阳秩序之疆界。”
牧元语气一转,更为急促。
“此事须速决。”
“我等当尽快厘定地脉水势详图,拟定筑城辟域之策,形成章程……”
众神官彼此对视,心意已通。
“不错,”一位河伯肃然道。
“我这便梳理可引水灵之脉络,标注适宜聚落之位。”
“吾将厘定地气走向,择定仙城与法域最佳方位。”
一位山神接口。
杨淼最后沉声道:“吾等阴司将即刻起草文书,详述安魂、引渡、香火规制之策。”
“所有规划,将尽快整理成案,递交火部统筹施行,并发往各仙城道官及守将,以便协同动作,尽速平息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