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文明领主:我建神话天庭为运朝 > 第803章 五智如来,四朝香火

第803章 五智如来,四朝香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说到这,魏武帝语气添了几分郑重:

“道宋一朝,官家屡次加封。”

“从‘真武灵应真君’到‘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真武彻底从四方护卫神,升格为道教大神。”

“我当年阴世领兵讨逆,曾见边关驿站里供着真武像,将士们出征前必焚香祭拜,说能得真武庇佑,刀枪不入。”

周武王抬手指向上空的虚星,那里正有一道玄色光痕划过,伸手肩上有青鸾而鸣:

“元代时,真武信仰更盛,祭祀多以‘降笔扶鸾’为显灵之兆。”

“据传上古神农氏时,东方木公化出青鸾,后被天帝收为差使,奉瑶池金母之命下凡度世。”

“只因青鸾常泄天机,老祖便削其喙,令其不能多言。”

“凡间后人仿鸾形,取桃枝做‘鸾笔’,状若双翼,嘴含柳枝,求神明借笔赐示。”

“元代宫观里,常有善信扶鸾,说真武曾借鸾笔写下‘镇北安邦’四字。”

齐桓公捻须的手顿了顿:

“到了明代,真武更是得了天命加持。”

“明太祖鄱阳湖战陈友谅,据说当时风急浪高,陈友谅战船首尾相连,欲用火攻,谁知风向骤变,反烧了自家船只。”

“明太祖事后说,是‘真武神佑,遇风纵火’,自此皇明每有大典,帝王必先往真武庙祭祀。”

南明公召爽忽然插话:

“永乐帝更是将真武抬到了极致。”

“永乐帝靖难起兵,世人多言其‘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朱棣便亲下诏书,尊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称真武是‘北极紫微垣佐命之神’。”

“还命人在武当山建太和宫,铸真武铜像,高逾丈许,披发仗剑,脚踏龟蛇,气势凛然。”

“我当年在南明掌祭祀,见地方官上奏。”

“说武当山香火鼎盛,百姓求雨、求安,皆往真武殿许愿,十有八九能应。”

吴季札青衣束带,素来以德行着称,也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有分量:

“清代虽非汉人天下,却也重真武香火。”

“御花园钦安殿西北角,从前有块青砖,砖下有个脚印似的凹痕。”

“清末太监传,乾隆年间乾清宫失火,火光冲天,宫人扑救不及。”

“忽见钦安殿门开,一道玄色身影走出,站在台阶上向失火处一指,火焰瞬间熄灭。”

“那脚印,便是真武大帝救火时踏下的。”

水官司命晋文公忽然抬手,掠过腰间水波纹玉带,眼含笑意:

“诸位或许不知。”

“真武虽是水神,却常被供奉在火神庙里。”

“一则是百姓求其以水灭火,二则是传说真武曾打败火神华光,收为弟子,百姓便将其视作能镇火的神只。”

“我掌水司多年,见不少地方火神庙里,真武像旁必配水罐,说若遇火灾,叩拜真武,罐中便会涌出清水。”

所以说,真武大帝道行极深,短时间内,便能靠着香火信仰,臻至天仙境。

他们都不会感到有任何意外之感。

因为真武大帝是谁?

麒麟舞云,白泽啸风。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位真武大帝在宋、元、明、清四朝民间的香火之盛,已隐隐超越其他帝君。

“难怪真武能短时日内臻至天仙境。”

“这般与众生相连的愿力,跨朝代连绵不绝的香火信仰,便是寻常神只修千百年,也难及万一。”

“今日见地藏菩萨的锡杖,再想真武的事迹。”

“倒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香火一道的修行。”

“神之权柄,不在高位,在护众生;道之高深,不在神通,在应民心。”

列位仙官静立其间,各有所悟。

……

清末太监口中真武大帝的传说,出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真武神佑的箴言,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西征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