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踏上求学之路(1 / 2)
关于做什么生意,薛灿想先干一个稳妥的,那就是收粮。
先有齐老板告诉她,连续三年干旱少雨,粮食欠收,今冬粮价一定会飞涨。
等到开春青黄不接时,粮价会飙至最高点,而后随着春耕开始回落。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她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不仅有足够的本金,还有一个可无限储物的空间。
不做点倒买倒卖的生意,对不起她用生命换来的空间。
又过了一日,薛庆林独自去北堂县里,拿到了高老的荐信。
高老有一位同窗,如今在西护县修远学堂当先生,他写完荐信,又写了一封私人书信交给薛庆林。
高老嘱咐,“你一并交给崇鸣先生,想来他会念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照拂你一下,庆林,你已蹉跎六年,想要后来居上,必定要吃常人吃不下的苦,你可准备好了?”
薛庆林心中感动,手中握着书信,深深一拜,眼中清明坚定,“准备好了,学生不怕吃苦,我必会做出一番事业,报答老师今日的恩情。”
高老一脸欣慰,他若是真能教出个举人进士,也不枉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了。
薛庆林揣着两封信回家,一刻也不想多耽误,恨不能立刻出发。
薛灿知道他拿到荐信后,本来准备陪他一起去趟西护县,没想到被薛庆林拒绝了。
薛庆林笑道,“灿妹你放心,我若是连这点事都办不好,何必出去念书闯荡,不如窝在家里种地。”
薛灿一听有道理,他有他的傲气,没必要过于操心,免得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薛灿从怀里掏出十五两银子递给他。
每月至少四两,三个月十二两,多出的三两银子防止意外发生要用钱。
三个月后过年,薛庆林肯定会回家,到时候再给他日后的花费。
薛庆林一脸郑重地接过银子,开口算起来,“还有上次借得五两,每一笔我都会铭记于心,日后必定会加倍奉还。”
薛灿笑了笑,不甚在意,都是堂兄弟,薛庆林可比她前世的堂兄弟好多了,至少知道感恩。
将他送到门口,薛灿摸了摸袖口,又拿出一串铜板,“这点零碎你路上用,多余的话我不说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薛庆林露出笑脸,接过铜板,再度对薛灿道谢,又说了好一会儿话,这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