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 > 第897章 福尔摩斯引起读者轰动

第897章 福尔摩斯引起读者轰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投入?

当年你们用鸦片和枪炮打开国门的时候,怎么不算算欠我们的血债?”

老王寸步不让,眼神像刀子一样扎过去,“现在跟我们谈投入?少来这套!”

旁边的顾从卿没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英方代表的表情。

他注意到对方在被戳到历史痛处时,眼神有瞬间的闪烁,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钢笔——这是情绪失控的征兆。

果然,英方代表被激怒了,口不择言地喊道:“就算你们拿回去又怎么样?

没有我们的管理经验,香江迟早会衰退!”

这话一出,我方的人都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激烈的反驳。

但顾从卿却在心里记了下来——对方看似强硬,实则在担心移交后的治理问题,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底气不足。

散会时,英方代表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我方的人也个个脸色铁青。

老王喘着气说:“刚才是不是太激动了?”

“不激动才怪,”顾从卿收拾着文件,嘴角却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刚才他们说的那句‘管理经验’,就是破绽。

他们怕我们能管好,怕香江离开他们照样繁荣。”

他顿了顿,补充道:“谈判桌上的争吵,从来不是为了争输赢,是为了逼出真相。

对方越愤怒,越容易说漏嘴。咱们看似在发脾气,其实是在找他们的软肋。”

走廊里,小李还在为刚才的争吵愤愤不平:“刚才真想把他们的文件扔出去!”

“扔文件没用,”顾从卿拍了拍他的肩,“让他们自己说漏嘴,才有用。

下次再吵,注意听他们急了之后说什么。”

谈判桌上的脸红脖子粗,看似失了体面,实则是另一种较量。

每一次争吵,都是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每一次愤怒的爆发,都可能藏着破局的关键。

毕竟,在关乎主权和尊严的谈判里,比起虚与委蛇的客套,酣畅淋漓的争执,反而更能让真相浮出水面。

尽管工作上的谈判进展磕磕绊绊,顾从卿的书却出得异常顺利。

主编拗不过他坚持不改结局的执拗,只能带着几分无奈,让印刷厂加急赶工,没像往常那样铺陈大量宣传,就这么安安静静地把书送进了各大书店的书架。

可“福尔摩斯出新作”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了。

读者们一看到那熟悉的封面和新的书名,眼睛都亮了,几乎是抢着往家带——谁不想跟着这位传奇侦探再破一桩奇案呢?

书店里的书一天天减少,出版社本以为会像往常一样收获一片赞誉,没承想,没过几天,编辑部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新书上架那天,伦敦的雨下得淅淅沥沥。

书店老板把《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新单行本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封面是莱辛巴赫瀑布的暗色调插画,没像往常那样贴宣传海报,只在旁边放了块小牌子:“神探归来”。

第一个冲进书店的是个戴圆顶帽的中年男人,他几乎是抢过书就付了钱,边走边拆塑封,伞都顾不上撑。

地铁里,他靠着车门飞快地翻页,手指划过那些熟悉的推理桥段时还在微笑。

可当看到最后几行字——“瀑布的轰鸣吞噬了一切,世间再无福尔摩斯”。

他手里的书“啪”地掉在地上,惊得周围人都看过来。

“不可能!”他失态地喊出声,捡起书反复确认,指尖把书页都捏皱了,“这不是真的……”

当天下午,出版社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接线员握着听筒,耳朵里全是读者的怒吼:“你们怎么敢杀死他?!”

“把结局改回来!否则再也不买你们的书!”

还有老太太带着哭腔:“我孙子每天睡前都要听福尔摩斯的故事,现在你让我怎么跟他说?”

编辑部的邮箱很快堆成了山,信封上的邮票来自英国各地,甚至还有欧洲其他国家的。

拆开一封,里面是用红笔写的抗议信:“福尔摩斯是我们的朋友,你没有权利让他死!”

另一封里夹着张剪报,是之前报道顾从卿的文章,读者在旁边批注:“这个作者根本不懂侦探小说!”

主编坐在堆积如山的信件里,揉着发疼的太阳穴。

他早知道会这样,却没料到反应会如此激烈。

街角的书店老板打来电话,语气慌张:“刚才有个小伙子把书摔在柜台上,说要找作者理论,我拦都拦不住!”

顾从卿在大使馆加班时,收到了主编发来的电报,只有一句话:“伦敦读者在燃烧。”

他看着窗外雨中模糊的街景,想起自己写结局时的咬牙切齿,忽然觉得有点荒诞——

那些在谈判桌上撒不出去的火,竟然以这种方式在异国的读者群里炸开了。

第二天,报纸的文化版全是关于“福尔摩斯之死”的讨论。

有评论家说:“这是对侦探文学的背叛。”

也有读者组织起来,在出版社门口举着“复活福尔摩斯”的牌子抗议。

甚至有议员在议会休息时被记者追问:“您觉得福尔摩斯应该复活吗?”

刘春晓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忍不住笑:“你这是捅了马蜂窝了。”

她手里拿着封信,是安娜转寄来的,她的英国同学在信里画了个哭泣的福尔摩斯,旁边写着:“请告诉他,我们请求他,只要让神探回来。”

顾从卿接过信,指尖拂过那个歪歪扭扭的画像,嘴角难得地扬起一丝轻松的笑。

谈判桌上的压抑、英方的刁难,好像都在这些读者的愤怒里找到了出口。

他没打算改结局,却忽然懂了——有些愤怒,本就是因为太在乎。

就像读者在乎福尔摩斯,他们在乎香江一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