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复山河 > 第四百六十六章、烫手的山芋

第四百六十六章、烫手的山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清流党衰落,也意味着他们祖辈的努力,全部付诸流水。

此时跌落下去,就意味着维系清流阵营核心的一众士绅大族,离开政治权力中心。

越是到了王朝中后期,上升的阶梯就越封闭。

跌落下去,就甭想复起。

竞争对手会顺势落井下石,把他们隐藏在暗地里的黑历史,有选择的揭露出来。

最后给他们扣上奸党的帽子,也有可能是“阉党”。

毕竟,他们之前就是这么干的。

击垮政治对手之后,就给扣上阉党的帽子,败坏在士林中名声,不给对手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清流党人最强势的时期,还出现了谁和清流党对着干,谁就是阉党的闹剧。

前面把事情做绝了,衰落期就到了还债的时候。

清流党大佬接二连三的发生意外,看似只是偶然事件,实际上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看几位阁臣的反应就知道,打压清流党的重要性,甚至排在了打压勋贵系的前面。

倒不是大家放下了文武之争,主要是勋贵系现在推出来的当家人,政治手腕比之前的景国良、李原差远了。

名义上是老大,实际上威望有限,根本整合不了勋贵集团。

同习惯了玩弄权谋的文官大佬相比,那是妥妥的“老实人”。

放两个没有威胁的“老实人”在内阁,总好过引入两头饿狼强。

高层斗争缓和下来,朝廷还需要勋贵们卖命,文武之争也逐步淡化下来。

外部矛盾没了,就轮到文官集团的内部矛盾。

作为朝中第一大派系,以攻击性著称的清流党,自然不甘心在内阁丧失话语权。

清流党一系的御史言官,前些日子表现的尤为活跃,在朝中四面开炮。

嘴炮对轰中,以一党之力对抗多派联合,硬是不落下风。

“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得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过去的事情,朝廷可以不追究,但现在的烂摊子必须收拾掉。

损毁的河堤、建筑物,工部负责修复。

资金缺口,工部自己想办法筹集。

赈灾善后的事,顺天府、五城兵马司负责落实,所需钱粮户部负责筹集。

禁止挪用其他款项。

完不成任务,自尚书往下一律革职,交锦衣卫查办!”

姜书翰的话音落地,户部和工部的官员,一个个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嘴上说不追究责任,实际上已经把罪责扣在了他们头上。

“革职,交锦衣卫查办”,更是断了大家的退路。

在官场上混的,有几个人,能经得起查啊!

一旦进了诏狱,那可就生死不由人。

摆明是逼他们掏钱,填上现在的窟窿。

事实上,姜书翰一度想过趁机扩大化,给予清流党人予以重创。

怎奈户部的破事,牵连的人太多,朝中各派都有人涉案。

掀开盖子乱杀,那就是一锅大乱炖。

何况此时发起大规模党争,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那就没人干活了。

城外聚集的流民,没人理会的话,那是会闹出大乱子的。

若是有人振臂一呼,在顺天府揭竿而起,大虞朝的体面可就全没啦。

如果处理不善,搞不好连大虞朝的江山,也一并给葬送掉了。

未来史书记录历史,他这个发起党争的首辅,就是第一责任人。

“首辅,这……”

辩解的话没说出口,吕凌风又被迫咽了回去。

钱没了,还可以再捞回来。

官没了,可就再也回不来啦!

户部尚书虽然难当,可也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

都不需要刻意,就会有人把钱送过来。

何况首辅说,不许挪用其他款项,那就不挪用了?

真要那么听话,那还争个屁,直接向政敌投降算了。

权力在谁手中,谁就拥有决策权。

……

京师,安南会馆。

自从第一批粮食,在天津卫登陆,这里就变得热闹起来。

每天前来拜访的商人,那是络绎不绝。

整个北方都缺粮,现在谁的手中有粮,谁掌握了财富。

无需囤积居奇,粮价本身就在天上飘着。

连平常没人吃的糟糠,现在一石都能卖上一两银子。

如果是普通商人,手握大量的粮食,早就被人吃抹干净。

现在情况不一样,这些安南过来的商人,在替汉水侯干活。

采取非常手段,那就是在打汉水侯的脸。

朝中有人能不给汉水侯面子,但其中绝不包括他们这些商人。

大家都有后台靠山,自然要按规矩来。

讨价还价的声音,那是不绝于耳。

同乡聚会的会馆,变成了大型商贸合作现场。

在这里谈生意有一个好处,抽取百分之一的佣金,签订合同就能请馆长充当见证人。

发生违约事件,会馆会介入处理,帮忙追讨违约金。

馆长是李牧亲自任命的,相当于安南都护府驻京办事处负责人,代表着汉水侯府。

“尚书大人,您若是需要粮食,应该去找那些粮商。

安南会馆不参与商业活动,手中也没有您需要的粮食。”

李和颂笑着婉拒道。

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对普通商人有效,但汉水侯府不缺官面上的人脉。

户部尚书的招牌,对侯府没有任何价值。

“李先生,朝廷救济的百姓,最后可是大都去了安南都护府。

这些都是上好的劳动力,提前预支一批粮食,侯府并不亏。”

吕凌风强忍着不满说道。

朝会结束后,他就在户部召开内部会议,想办法筹集钱粮。

没有任何例外,谁也不想把吃进去的吐出来。

最后他连哄带威胁,才从大家的口袋里,掏出了一笔款子。

粮食的问题依旧无解,被掏空的官仓,早就被大家变了现。

京中的粮商都是聪明人,知道朝会结果之后,一众粮商巨头直接把手中粮食批发出去。

唯恐手中持有大量粮食,被朝廷盯上,当成肥羊给宰了。

粮食分散到了粮店手中,一家多则囤积上千石,少则只有几百石。

这么点儿体量,户部就算愿意当冤大头去收购,一时半会儿也买不到足够的粮食。

何况大肆收粮,还会进一步哄抬京中粮价,这是朝廷所不允许的。

后续的粮食,还在半路上。

环顾四周之后才发现,安南会馆正在向外界抛售粮食。

眼瞅着赈灾粮快要见底,他只能放下架子,亲自到安南会馆商谈。

“如果尚书大人觉得我们移民碍眼,大可上奏朝廷关闭移民通道。

这个便宜,我们不占也罢!”

李和颂的回答,把吕凌风气了一个半死。

关闭移民通道,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难民是要吃饭的。

就算朝廷能从南方各省,调集到足够多的粮食,他们也没钱买这些天价粮。

没有安南都护府,替大虞朝消化了几百万难民。

现在的北方大地,早就已经狼烟四起。

百姓没有揭竿而起,除了官府努力维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有退路。

实在是活不下去,可以举家移民去安南。

一旦断了这条生路,没有了生计的百姓,可不会原地等死。

对大虞朝廷来说,难民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

安南都护府能接手,对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敢提议把这烫手山芋留下,官场上的同僚能组团问候他祖宗十八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