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复山河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

第四百七十四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人,情况有些不妙。

您刚抵达南直隶,连接风宴都没来得及参加,消息不应该这么快传开的。

如果是凑巧赶上了,那未免也太过巧合!”

文师爷神色凝重的说道。

组织士子闹事,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钦差大臣上午才抵达,下午麻烦就找上了门。就算速度再快,江南各地的士子也赶不过来。

凑巧碰上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巧合。

如果没人策划引导,就算士子们聚集在一起,也是到巡抚衙门闹腾,或者是找上南京六部。

万怀瑾是催缴税款的钦差,又不是主管江南军政大权的钦差,手中的权力并非无限。

税务之外的问题,找地方衙门解决,更加靠谱。

“看来是有人,在给老夫下马威啊!”

万怀瑾故作平静的说道。

内心深处,他早就气的不行了。

想他为官半生,那是广结善缘,朝中大小衙门,都有能说上话的人。

朝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不错。

唯一犯下错误,就是没有及时站队。

政治上没有温情可言,赶上党争最激烈的时候,只要不是自己人,那就是被打击的对象。

意识到这一点,时间线上已经太晚了。

以他的身份地位,无论进入哪个党派,都应该是其中的决策者。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第一时间加入,后面半路加入的,很难获得信任,更别说成为决策者。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自己独自拉一个山头,在朝中自成体系。

他这种人脉资源广的正二品大员,本身就具备自立门户的资格。朝中能出现众多派系,大都是这么来的。

聚集一帮政治上志投道合的人,就是一个新的党派。

“大人,既然对方出手,那么我们也不用客气了。

想要把进入别人腰包的钱掏出来,就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江南这种士绅力量强大的地区,地方衙门很难压制住他们。能够让他们感到畏惧的,唯有地方驻军。

尽管被调离了许多人,南直隶依旧有一镇勋贵系的军队驻扎。

如果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不愁拖欠的赋税,收不上来!”

文师爷的话说完,万怀瑾陷入了沉思中。

他挂职的是南京户部尚书,不是兵部尚书。想要调动地方驻军,那是需要付出大代价的。

甭管是哪个派系的军队,在地方上驻扎的时间长了,或多或少都和地方势力有了牵扯。

想要地方驻军帮忙,光一个钦差大臣的名头不够,还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勋贵系将领来说,文官无论哪个派系,本质都差不多。

没有足够的好处,人家是不会趟这潭浑水的。

“嗯!”

“师爷,你代我走一趟,先去探探他们的口风。

只要条件不是太过分,都可以先答应下来。”

万怀瑾点了点头说道。

理智告诉他,这是唯一的破局之法;但直觉又告诉他,接下来要出大事。

在下达任务的同时,他右眼就跳个不停。

……

山海关。

“大哥,粮饷又延迟了,朝廷这是摆明把我们当后娘养的!

以我看干脆带兵杀到京师,宰了朝中那帮狗娘养的,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明愤愤不平的说道。

军费是大虞朝最大的一笔开销,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当朝廷财政陷入困境时,军队钱粮划拨必然出现问题。

南方各省的驻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地的钱粮运往京师之前,就把他们的份额给预留了。

毕竟,运送钱粮进京,也是需要人家出兵保护的。

不把这些人喂饱,钱粮很难平安运抵京师。

京营要守卫皇城,后勤肯定得优先保障。

皇帝年幼,为了自己的忠臣名声,一众大臣也不能在物质上亏待皇帝。

宫中的一应开销,必须足额拨付。

北方的物价高昂,百官的俸禄用实物发放,才能让底层官吏养家糊口。

进入福安帝时代,拖欠俸禄就成为了历史。

满足了这些刚性支出后,剩下的钱粮才能拿出来分配。

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勋贵系的部队肯定得优先保障后勤,然后才是其他边军。

辽东镇固然强势,可架不住他们在朝中不受待见。文官集团需要他们制衡勋贵系,却也不想看着他们做大。

在钱粮拨付序列上,辽东镇一直享受着普通边军的待遇。

因为能闹腾的缘故,户部漂没的钱粮要更少一些,基本上能够拿到七成左右的饷。

加上自己参与走私贸易牟利,小日子才能过的舒服。

受北方物价走高的影响,走私贸易也受到了冲击。

北奴的钱是抢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也要考虑性价比。

鉴于从大虞采购物资,成本太过高昂,人家现在直接去高句丽就食。

边关的贸易额萎缩,辽东镇的日子也变得不好过起来。朝廷发放的那份钱粮,一下子变得格外重要。

“三哥,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朝廷现在困难,被拖欠军饷的,也不光是我们一家。九边之兵,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

类似的事情,前面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大家一起熬一熬,等朝廷挺过了危机,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施靖林急忙劝说道。

杀进京师,如果这么容易,早就有人干了。

大虞建立这么多年,都没有边将造反闹出大动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制度上的限制。

辽东镇摆脱了地方衙门的限制,却无法摆脱军队内部的制衡。

军中固然是施家一家独大,但不代表就没有其他将门势力。施家再怎么人丁兴旺,也不可能霸占所有的实权岗位。

能够执掌全军,那是祖辈不断联姻,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

在为辽东镇争取利益的时候,这些人和施家利益是一致的,自然不会出现问题。

可若是要举兵造反,有多少人肯跟,那就很难说了。

毕竟,他们辽东镇能打,勋贵系也不是软柿子。

京营部队战斗力虽然略差,可守城还是不成问题的。无法迅速拿下京师,各地的勤王大军杀来,那就悲剧了。

别的事情,有回旋余地,唯独造反没有。

施家可不是光脚的主,庞大的家业让他们享尽了富贵,也弱化了他们创业的心思。

“我们体谅朝廷,谁来体谅我们呢?

现在局势恶化,还不是朝中那帮混账,肆意妄为折腾出来的!

如果朝廷应对得当,及时把物资从南方调过来,北方的局势也不会持续动荡。

一群废物执掌朝政,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根本没有好转的一天。

老五,你的胆子还是太小了。

就朝中那帮鼠辈,就算今天的话传了出去,他们能奈我何!”

施靖明一脸不屑的说道。

敢这么狂妄,自然有嚣张的资本。

大虞的局势持续恶化,不光是民生经济遭到重创,军队也在舔伤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