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备战(1 / 2)
虽然西班牙并没有公布自己的超级无畏舰建造计划,但这并不妨碍欧洲各国也开始建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
英国政府更是多次表示,愿意将政府财政的最后一英镑花在军舰的建造上,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维持英国海军的强大。
相较于西班牙有些偷偷摸摸地建造新式战列舰的行为,英国建造新式战列舰就明显光明正大。
这倒不是说英国人不想对超级无畏舰进行保密,主要还是之前海战的失败让英国海军的名声大幅度受损,英国政府也需要公开一部分海军建造计划,让民众重新恢复对英国海军的希望。
英国的新式战列舰被命名为猎户座级战列舰,预计在1909到1911年三年时间里,建造至少四艘战列舰应对西班牙的压力。
根据西班牙情报部门打探的消息,英国所谓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常规排水量至少高达2.2万吨,满载排水量在2.5万吨到2.6万吨之间。
从吨位上来看,英国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和西班牙的胜利者级战列舰是处于同一级别的。
不过卡洛对西班牙的胜利者级战列舰还是很有信心的,就算英国拥有同等级别的战列舰,西班牙也绝对有能力去和英国竞争。
除了英国选择跟进超级无畏舰之外,德国和法国也先后宣布了自己的超级无畏舰建造计划。
本来德国和法国建造的战列舰还是在2万吨左右的,但随着西班牙和英国先后选择建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德国和法国也只能修改自己的海军建造计划,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更大吨位的超级无畏舰上。
虽然吨位不代表着全部,但能让西班牙和英国如此大张旗鼓的去建造的战列舰,相较于普通无畏舰提升的肯定不止吨位。
要是在超级无畏舰的建造上落后一步,就相当于在海军军备竞争中已经丧失了先机,这对德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虽然目前西班牙和英国都不是德国的敌人,但为了自身的强大,德国仍然选择在海军方面与这两个国家进行竞争,确保自己相较于法国拥有足够的海军优势。
而法国选择建造超级无畏舰,单纯就是为了和德国进行竞争和对抗。别看法国政府也宣布了自己的超大吨位战列舰建造计划,但实际上,法国也才刚刚接收西班牙为其建造的第一艘无畏舰,建造超级无畏舰对法国来说还有很远的距离。
除了英法德西四大超级列强之外,剩余的欧洲列强都非常默契地选择了放弃超级无畏舰的发展,而是将目光聚焦到陆军的扩张上。
没办法,随着无畏舰的诞生和超级无畏舰的研发,目前建造一艘主力战列舰的花费已经接近200万英镑,是原本铁甲舰时代的好几倍。
目前各大列强建造无畏舰的速度又非常快,西班牙平均每年能够建造1.5艘无畏舰,英国人每年更是能够建造两艘无畏舰。
这也代表着西班牙和英国,每年在建造军舰方面的开支就已经接近300万英镑,也就是7500万比塞塔。
别看这笔资金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这只是建造主力战列舰的花费。再加上其他小型军舰的建造费用以及其他军舰的维护费用,光是海军的开支就接近1.5亿比塞塔,这可不是其他小国能负担得起的。
别说小国家了,就连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这样实力比较弱的列强,也无法长时间维持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
意大利刚刚在无畏舰方面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他们是没有任何能力再继续跟进超级无畏舰的建造的。
奥匈帝国自然不用多说,从20世纪初开始,就已经基本放弃了对海军的发展,转而不断扩张自己的陆军规模。
德国政府或许也是清楚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财政能力,他们完全承担了同盟国海军建设的义务,让自己的两个盟友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陆军的扩张上。
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之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陆军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
原本只有40万人出头的奥匈帝国常备陆军,在1909年年初就已经超过了55万人,并且计划在未来两年进一步扩张到70万人以上。
意大利的陆军人数也节节攀升,在1909年年初宣告突破40万人,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扩张到50万人以上。
这也代表着,在1911年左右,光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就能为同盟国提供接近120万的兵力,这两个国家的兵力总和加起来将会超过俄国的常备陆军人数。
如果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陆军能够拖住俄国的陆军,这将代表着欧洲正面战场将变成德国和法国的单挑局。
德国对这一幕可是喜闻乐见的。他们在之前也宣布扩军15万人,目前德国常备陆军人数已经超过75万,并且还在朝80万人的目标不断前进。
而法国陆军这边,虽然早就达到了75万人的规模,但法国政府似乎没有进一步扩大陆军规模的想法。
75万人的陆军对法国政府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军费开支了,再加上法国政府还需要接济自己的盟友俄国,这也导致法国政府可动用的资金实际上是相形见绌的。
德国可不会管那么多,德国政府巴不得法国陆军规模一直限制在75万人左右,德国一旦获得人数方面的优势,将会很快结束这场战争。
没有人会怀疑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就如同现在没有人会怀疑西班牙海军的战斗力一样。
为了让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大,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拉拢了在巴尔干战争中失败的保加利亚,许诺了种种的好处,让保加利亚也加入了同盟国。
虽然保加利亚的体量远远不如同盟国的其他三个列强,但保加利亚有一项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陆军战斗力的强大。
对于两次巴尔干战争,德国政府是深有体会的。保加利亚军队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优秀来形容,巴尔干普鲁士的名称送给他们是非常贴切的。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政府才有了拉拢保加利亚的想法。别看保加利亚只能动员十几二十万的军队,这十几二十万军队的战斗力,至少也能比肩超过30万的奥匈帝国军队和超过50万的意大利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