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京畿巡察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京畿巡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朝臣们纷至沓来,登门拜访,赵颢强挤着笑脸招待,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夸他深明大义,夸他为大宋社稷舍家,为大家,赵颢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话都是好话,可赵颢总听着不对味儿。

怎么听都像是在骂人。

赵孝骞推行的方田均税法,本就惹人恨,如今传闻都赵颢主动上交田产,他同样也惹人恨,这些登门夸他的人夸得越狠,他就觉得人家骂得越脏。

应付了大半天后,赵颢终于受不了了,下令闭门谢客,一个都不见。

然后赵颢回了王府后院,在后院的一座假山下方指挥下人挖土搬砖,开始搞基建。

书房的密室被败家子发现了,赵颢很没有安全感,于是决定火速转移密室,在假山下方重新挖一个,把王府所有值钱的玩意儿全部转移到新地方。

虽自己就一个儿子,将来王府所有的一切都要留给儿子,但……赵颢现在不愿给。

…………

天气越来越寒冷,转眼已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

鹅毛般的雪片簌簌而下,天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开封府位于中原腹地,这里是一片平坦广袤的平原,寒流入侵之下,城池没有山脉遮挡,入冬后更觉寒冷刺骨。

如此恶劣的天气,赵孝骞为了体恤朝臣,下旨将三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不过政事堂和监察府依旧繁忙,他们基本没有休沐日,因为最近推行方田均税法,顶着天下官员豪强的唾沫星子强硬执行的新政,遇到的阻碍自然也不,政事堂和监察府最近几日都快忙疯了。

方田均税法,首先从京畿地区推行下去,然后慢慢辐射整个大宋。

这是赵孝骞和政事堂商议后做出的决定。

这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任何新政的施行,首先要范围地试一试,从中总结错漏和经验,然后再慢慢推广。

大宋的京畿地区仍然在中原腹地,属于后世的河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少部分地区。

政事堂只管将新政颁行到地方,然后处理地方呈报上来的各种事件,迅速做出批示。

最忙的却要数监察府了。

监察府官员是要下放到各个地方,亲眼监察地方官员执行新政的情况,然后现场做出处置。

这么寒冷的天气,冒着鹅毛大雪,离开汴京后在大雪覆盖的直道上蹒跚而行,来实在是辛苦。

崎岖泥泞的直道上,一辆马车正在漫天大雪中艰难前行。

马车是普通的单辕单马蓝篷,周围还跟着一支不到百人的骑队,骑队将士皆是汴京殿前司所属,他们披戴铠甲,低垂着头,顶风冒雪而行。

狭窄的马车内,一名年轻的官员正端坐在内,车内生着一炉炭火,随着马车的摇晃,炭火明暗闪烁,但车内依然寒冷刺骨。

官员的侧面坐着一名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中年人,相比年轻官员瑟缩的模样,中年人倒是没那么冷,只是安静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册子。

年轻官员名叫刘泽宁,是监察府新任的京畿东路巡察使。

刘泽宁是绍圣二年的新科进士,高中进士后的这两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翰林院当编撰,负责修史。

绍圣三年,刘泽宁在修本朝神宗实录时,查阅起居郎的记录,发现里面有一条清楚地记着,神宗拨钱二百一十四万贯,充入内帑,购天下珍奇玉石以娱己。

刘泽宁完整无缺地将这条记录写进了神宗实录里,然而就是因为这条记录捅破了天。

很明显,这条记录对神宗的身后名声是很不利的,这种行径几乎是昏君所为了。

于是刘泽宁捅了马蜂窝,将这条记录写进史书后,首先是政事堂宰相找他谈话,然后是向太后召见,最后被赵煦亲自召见,和颜悦色地问他能否把这条记录删去。

刘泽宁高中进士时很年轻,才二十四岁,正是热血沸腾满腔正义的年纪,面对赵煦的请求,刘泽宁非常头铁,义正严词地表示一字不改。

幸好赵煦算是个比较仁厚的帝王,对臣子甚是尊重,性格没那么强势,见刘泽宁梗着脖子语气坚定地表示不改,赵煦也拿他没办法,最后此事作罢,刘泽宁写进史书里的这一条,最后果然也没改。

不过此事过后,刘泽宁的仕途大受影响,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被边缘化了,史书不让他修了,把他扔进了昭文馆当校书郎,相当于让他当了个图书馆管理员,啥权力都没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