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七十八章 靖康二年

第九百七十八章 靖康二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

转眼到了除夕夜。

今年的除夕,汴京城里和皇宫都过得很低调。

理论上今年还在哲宗先帝的国丧期,按规矩,举国禁娱乐,禁嫁娶,就连过年也不能张灯结彩,只能在一片低调中度过。

城里城外偶尔也能听到几声炮仗动静,这世上总是不缺胆大的角色,冒着被刺配充军的风险,过年也非要听个响动。

开封府的差役懒洋洋地循着声儿去找人,若是找着了,便把人扔进大牢让他反省几天,不过大多数时候是找不到人的,放炮仗的人又不傻,放完后还傻乎乎留在原地等着吃官司。

当然,所谓的国丧,不过是个形式,那些高门深宅的富贵人家把大门关上,后院照样歌舞升平,欢度新年,只是不敢宣扬而已。

赵孝骞作为皇帝,当然更不能大肆庆祝,皇宫里仍然保持原样,没有任何喜庆的装饰,除夕夜的当晚,赵孝骞与妻妾孩子吃了团圆饭,趁着过年朝堂休沐之期,搂着俩日本姐妹早早睡下了。

大宋朝堂的假期是比较多的,逢年过节基本都有三五日的休沐期,春播秋收时节也有假,端午中秋重阳什么的,反正是各种理由各种假。

这次过年便有半个月的休沐期,君臣在年前把朝政处理得差不多后,便互道了恭喜,然后回家与家人团聚。

团聚是属于家人的,但朝堂仍然不平静。

南京官场被一锅端的事,影响还没过去,赵孝骞下旨夷三族的决定,直到今日除夕还深深地震慑着朝堂。

现在朝臣们对赵孝骞基本已经比较了解了,这位登基不到一年的官家,在杀人这件事上,可谓是历代帝王之罪。

别看他整日笑容温和,态度亲切,可一旦触到了他的底线,对朝臣下手可毫不留情,不管多重要的官儿,杀就杀,劝都劝不住。

大宋帝王里,有过戎马征战经历的帝王不多,仔细算算,大概只有太祖和太宗两位曾经有过领军征战的经历,现在又有了一个赵孝骞,他也是指挥过千军万马,把辽军打得花流水的狠角色。

有过戎马征战经历的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杀人从不留情,而且杀伐果断,不像别的帝王那样温吞优柔,处处顾虑各种后果。

赵孝骞端了南京官场,根本没担心过后果,因为这位官家足够自信,哪怕发生了民变,也能迅速在数日内平定。

但南京官场被一锅端,尤其是几名官员被夷了三族,对天下官员的震慑却是非常大的。

他们终于感受到皇权的可怕,明白了地方官府不是自成一国的诸侯,无论任何时候,官家和朝廷的政令和规矩,都是必须要遵守的,否则,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个李淮。

除夕夜的第二天,靖康元年正月初一。

连夜的大雪,积雪覆盖了道路,万籁俱寂,车马难行。

就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新任的南京留守郑朝宗,带着两名家仆,在牙行雇了一辆非常普通陈旧的马车,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大清早便出了城,朝应天府行去。

昨日中午,本是阖家团圆的除夕,官家却特意召见了他,并在宫中赐宴款待,算是为他饯行。

宫宴上,官家的每一句话,郑朝宗都记得很清楚。

此去南京上任,最重要的是打开新政的局面,趁着南京官场和民间豪强地主被清洗一空,权力和势力出现短暂的真空期,官员和地主对朝廷的敬畏正值顶峰,必须马上着手清查田亩,收缴土地。

辖下七县对土地田亩重新造册,将南京地面上隐报瞒报的土地查出来,另外就是妥善安置失地的农民,将空余出来的大量土地重新分配。

方田均税法颁行天下很久了,但各地官府的实情况其实很不理想,官员们大多是阳奉阴违,而监察府的官员忙成了狗,下到各地到处奔波查访。

这个重要的时刻,郑朝宗作为官家亲任的南京留守,被官家寄予厚望,他很清楚,方田均税法必须从南京开始打开局面,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幸好官家提前为他扫清了障碍,南京官场如今已是一片真空,否则若是他单枪匹马进了南京,莫推行新政,能不能活命还两。

汴京臣民低调地欢度新年的时候,郑朝宗孤单地上路,像个坚定的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他的信念和理想。

延福宫。

除夕夜与日本姐妹一夜荒唐,早上醒来果然腰酸背痛。

量变引起质变,人多了,腰子的质量就变了……

赵孝骞揉着酸痛不已的年轻老腰,皱眉看着桌案上堆积的奏疏。

别的朝臣休沐度假,皇帝休息不了,是休沐,其实每天还是要批阅不少奏疏,只是数量比往常少了许多。

“种建中所部咋还没消息?大军开打了吗?”赵孝骞喃喃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