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京异变(2 / 2)
“兵马就在应天府城外驻扎,南京辖下七县若有异动,不必请示朝廷,马上出兵镇压剿灭。”
郑春和恭应,急忙出殿宣旨去了。
南京是大宋的重镇,其实早有重兵驻守,而且还是朝廷的正规禁军。
但这些禁军终究在地方上待太久,将领与地方豪强来往甚密,甚至也许还有某些见不得人的利益勾兑,一旦出了事,南京禁军不一定会迅速行动。
所以赵孝骞才会调汴京的禁军去驻守。
可以理解豪强地主们穷途末路之下疯狂反扑的心情,但是,既然敢反扑,就要承担后果,豪强的九族亲人们现在可以瑟瑟发抖,等待命运的宣判了。
方田均税法的推行,南京是第一个试行的地区,第一炮必须博个头彩开门红,否则若是连第一个地区都试行不下去,这条新政只能再次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赵孝骞这个皇帝也只徒留个笑柄。
南京辖下的豪强地主们应该不明白大宋官家推行这条新政的决心,否则他们不会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
不管杀多少人,朝廷付出多大的代价,方田均税是一定要落实的,哪怕把南京地面上的地主们全杀光,政策也要稳稳落地。
这就是赵孝骞的决心。
…………
接下来几日,赵孝骞的关注点落在了西征军上面,两桩刺杀案已经交给了皇城司去办,既然发现了线索和方向,赵孝骞就不担心了。
以甄庆和刘单的能力,天下没有他们查不出的案子。
如今已是靖康二年,开春在即,春播也要开始了,朝廷上下不仅要关注大军西征,政事堂和各部更是忙得脚不沾地,都在布置安排地方春播事宜。
作为农耕国家,土地和粮食是永恒的重中之重,春播和秋收两大重要的时节,每到此时,朝廷的工作重心都会转移到它们上面。
来自西北前线的消息,几乎是每隔两三天便有一份军情奏报。
一个月前,种建中送来紧急奏疏,大军进入西北后,第一战居然不是打西夏,而是歼灭了三千辽军。
这三千辽军浑水摸鱼,居然越境进入了大宋的境内,并且在边境烧杀抢掠,屠戮村庄,无数大宋边民遭殃惨死,多处村庄被焚毁殆尽,家园尽毁。
种建中愤怒之极,遂下令副帅郭成率军追击围歼,三千辽军不费吹灰之力,便被宋军全部歼灭,一个不留。
愤怒的情绪冷静下来后,种建中约莫心里也有点犯嘀咕,毕竟西征的第一战竟是对同盟友军下手,这事儿干得……
种建中实在拿不准官家是个啥态度,于是奏疏里的措辞有点忐忑,并且还主动向官家请罪。
赵孝骞看完奏疏后,摇头笑了笑。
这请的啥罪?辽军越境屠戮抢掠大宋边民,该请罪的是辽人啊,杀光他们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而且,这事儿还不能这么算了,没完。
赵孝骞当即召来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几位大佬,将种建中的奏疏传阅众人后,义正词严地告诉他们,此事必须追究。
政事堂门下侍郎蔡京牵头,加上礼部尚书,鸿胪寺卿等,将常驻汴京的辽国使臣叫来,一是强烈抗议,严重关切,二是要求追责,涉事的将领死了,将领的上级也要担责,三是赔偿大宋边民的损失。
总之,骂就对了。
别的不说,见面先把道德高地稳稳占住,然后居高临下以大义之名严厉谴责,最后要求辽主耶律延禧严惩辽军将领,赔偿边民损失。
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几位大佬提出的建议都很合理,赵孝骞也都一一采纳,不过赵孝骞仍然眉头紧锁,一脸难以释放的憋屈,这种感觉就像即将提枪上马前,女朋友突然告诉自己,大姨妈来了……
“虽然这些条件都是正当合理,也颇为解气,但朕总觉得还不够,这口恶气出不来……”赵孝骞摸着下巴沉吟道。
“特么的什么时代了,如今宋辽局势早已今非昔比,辽军吃错了什么药,居然还敢主动越境挑衅屠戮边民,他们难道不看新闻联播的吗?”
许将淡淡地道:“辽国灭夏的军队是从极北之地的西北诏讨司抽调而来的,那些兵马不完全是契丹人,也有奚族,渤海族,女真族等族群组成。”
“他们戍守极北之地,对南边的情况不甚明了,纵是知道辽国数败于我大宋,但估摸他们仍然没有亲身体会我大宋精锐王师的厉害,心中多半是不服气的,故而越境屠戮抢掠,应该是存了挑衅较量的心思。”
“现在好了,种将军一声令下,他们不仅尝到了挨揍的滋味,而且一个不剩全挨了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