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03章 设七大军区,天下兵马尽受节制

第403章 设七大军区,天下兵马尽受节制(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其二,把握军队的人事任命权。

总而言之,你必须是军队的总司令。

但是军队的副司令,参谋长,

以及

总司令没有任命权,这个权力可以一直往下卡。

一直卡到旅长,团长,营长等等。

其三,

便是像李翊现在这样,把军队分成好几个军区。

这样分出来,就算有一个失控了,也没什么好怕的。

可以调动其他军区的军队过去镇压叛乱。

七大军区既定,众人目光皆聚焦于李翊。

待他揭晓大家伙最为关心的都督人选。

首相陈登轻抚茶盏,率先发问:

“七督人选关乎社稷安危,不知子玉心中可有成算?”

李翊从容展卷:

“雍凉都督一职,诸葛孔明本就在此地抚镇。”

“前又有抵御魏兵之功,我以为短时间不宜大改动,以便为此关中局势稳定。”

“所以仍留诸葛孔明续任,不知诸公可有异议否?”

让诸葛亮继续当雍凉都督,是朝廷最初的既定方略。

这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此言一出,满堂俱称善。

所有人都表示同意。

此地的牵扯的利益并不是很大。

真正大的,乃是军权最终的河北军。

关羽丹凤眼微眯,沉声说道:

“河北都督乃七督之首,北御鲜卑,南卫京畿。”

“非大才不可胜任。”

话音未落,河北诸将皆屏息。

张郃、徐晃、张辽、王经、孙礼等一众河北系将领,无不翘首以待。

都希望李翊这次依然能够照顾老兄弟,选一个河北系将领去赴任。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翊缓声说道:

“吾保举一人——徐公明可当此任。”

此言一出,举座愕然。

李翊不出意外的,选择了河北系将领。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既没有选战功赫赫的张辽。

也没有选资历老,威望高的张郃。

而是选择了,相对弱势一点的徐晃。

当然,徐晃弱势只是跟其他河北将比。

放在整个大汉军功阶层里,他还是一颗很亮眼的明星的。

当然,李翊这样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

京中还是需要老将坐镇的。

李翊正色道:

“既无人反对,便暂定徐晃为河北都督。”

“待奏明陛下,若是陛下同意,公明明日即可赴任。”

徐晃闻言,忙作揖表示感激。

“至于辽东都督人选么……”

李翊很快将河北事翻篇,提到辽东问题。

“诸位先看看这封奏疏吧。”

李翊说着,命人取出一封奏疏。

这封奏疏乃是平州牧、镇北大将军吕布上奏给刘备的。

而看落款日期,就是在辽东走私案发生后不久。

众视之,其书略曰:

“臣布顿首再拜,谨奏于陛下:”

“臣本边鄙一武夫,蒙陛下殊遇,李相不弃。”

“委以平州牧之重,镇守辽东。”

“倏忽快二十载矣。”

“昔年并州射猎之壮夫,今已华发苍颜,年逾六十。”

“每揽镜自照,但见目昏齿摇,臂弓渐弛。”

“夜半寒痹屡发,诚恐有负陛下托付之重。”

“辽东之地,北接胡羌,南临沧海。”

“臣初至时,雪深没马,烽燧不绝。”

“尝率铁骑出玄菟,逐鲜卑于白狼山。”

“亦曾泛海东征,立汉帜于带方郡。”

“今幸赖陛下威德,边关宁靖,城郭完固。”

“仓廪积粟可支三岁,甲仗器械皆已修整。”

“扶余、高句丽等遣子入侍,商旅络绎于辽西道。”

“实为百年来未有之安泰。”

“然臣近年每值秋汛,旧创辄发,左臂颤振难止。”

“去岁巡边至襄平,竟坠鞍于冰河,非左右搀扶几不能起。”

“医者言臣筋骨耗损过甚,宜静养不宜劳顿。”

“伏念陛下中兴汉祚,天下初定。”

“辽东虽重,岂乏壮年良将?”

“护鲜卑校尉田豫、护乌桓校尉牵招,镇东将军公孙续皆当世虎臣。”

“若代臣守此,必能扬国威于塞外。”

“臣闻洛中牡丹复盛,铜驼陌上新柳成荫。”

“每梦故里五原郡,醒时枕席尽湿。”

“乞骸骨之请,非敢忘驰驱之志,实恐犬马之身朽坏,反误疆事。”

“若得归陪汉帝陵寝,观百官早朝仪仗,于愿足矣。”

“临表涕零,伏惟圣裁。”

“若陛下仍念微劳,乞赐闲散官职。”

“使得预闻钟鼓之声,则臣虽白首。”

“犹能执殳前驱,为陛下呵禁阙。”

这是一篇吕布申请退休的自述。

从这篇奏疏中,也能看出吕布晚年的心境。

既陈述功绩又不居功,多次提及刘备与李翊对他的知遇之恩。

通过用“左臂颤振”、“坠鞍冰河”展现自己的老态,表明自己确实是干不动了。

又用用“五原思乡”、“洛中牡丹”来寄托情怀,打刘备最吃的感情牌。

最后再以“执殳前驱”、“观汉帝陵寝”来表忠忱。

这篇奏疏斜的可谓是相当有水平。

足见岁月是真的能改变人。

情商低如吕布,在辽东经营十多年下来后。

也知道该怎么跟陛下、跟朝廷相处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吕布这篇申请退休的奏疏,写的时间点刚好卡在了辽东走私案发生的节点。

他虽然不知道这次案件会造成什么影响。

但至少能够察觉朝中局势要变化了,很多人肯定都会受到此案的牵连。

索性,干脆借此机会隐退算了。

正好他也确实是干不动了。

由于在辽东娶了太多媳妇儿,加之每日都在做合体运动。

早上起来,他已能明显感觉到双腿乏力,浑身使不动劲儿了。

还是退了吧。

“陛下同意了吕奉先的奏请。”

李翊缓声说道:

“如此一来,平州牧与辽东都督二职,便有空缺了。”

未等众人反应,李翊立马接着说道:

“目今,陛下已经拟定了平州牧与辽东都督的人选。”

“平州牧由田豫担任,辽东都督由牵招担任。”

“所以东北军的安置,就不劳诸位操心了。”

接下来,便轮到至关重要的江南都督人选了。

窗外春雪压枝,簌簌落玉,阁内气氛却比雪天更寒三分。

首相陈登轻叩茶案,打破沉寂:

“江南水泽纵横,山越未平,需得通晓水战之将。”

“吾举三人:徐盛沉稳,蒋钦机敏,周泰勇猛。”

“他们皆是水中健儿,最会弄潮,可当此任。”

既然李翊为河北老兄弟争取利益,陈登自然也不能忘了他在江南的老兄弟。

这江南都督一职,陈登果断推举了自己的旧部。

当然,他没有推举甘宁。

主要甘宁品性不太好,性格过于残暴。

担不起这样的大任。

言毕,阁中寂然。

庞统等众见李翊不发言,已知他心里作何感想。

于是庞统出列,山羊须轻笑:

“相公所荐虽佳。”

“然徐盛资历未足,蒋钦军功尚轻,周泰勇则勇矣。”

“恐难慑服陆、顾等江南士族。”

刘晔随即接口:

“江南士林盘根错节,非德高望重者不能服众。”

“昔孙仲谋据江东,尚需联姻四姓。”

“今单遣一将,恐生肘腋之变。”

徐庶更直指要害:

“且三人皆无安邦定国之才,都督一职,并非只看勇略兵法。”

他们都是李翊的党羽,知道李翊不想安排这些淮南旧将上位。

那他们便纷纷站出来反对。

陈登面色渐沉,手中茶盏泛起涟漪。

他环视满堂,只见李翊党羽皆垂眸观心,心下顿时雪亮——

这江南都督之印,断不会落入淮南系囊中了。

“既如此,”

陈登强展笑颜,“子玉必有良选?”

陈登已经知道江南都督他是争取不到了。

李翊在开会之前,明显是已经跟刘备提前商量好了的。

估计这江南都督人选,君臣二人早已内定。

他也只能放弃了。

李翊从容展卷,指着一行朱批:

“吾举一人:黄汉升可当此任。”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

不是说江南都督,必须要用安邦定国之才吗?

这黄忠勇则勇矣,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经纬安邦之才的人吧?

张飞更是瞪大环眼,诧怪道:

“黄老将军年逾古稀矣!”

“若使之担任此职,未免不合适了些。”

李翊淡然道:

“昔赵充国七十六岁平定西羌,马伏波六十二岁南征交趾。”

“汉升今年七十有三,去岁破吴之战、”

“犹能力斩东吴骁将。”

“以其军功,足可担任江南都督一职。”

安排黄忠,也是出于几个考量。

江南新定,势力盘根错节。

不管安排谁上位,都容易培养出一个巨大的势力出来。

而黄忠他其实没什么家族势力,也没什么党羽。

而他有着灭吴的军功,可以服众。

同时,黄忠已是古稀之年。

这个年纪,指不定哪天就嗝屁了。

所以不论是江南人也好,亦或者那帮觊觎江南都督的人,都不会有太大的不满。

因为他们知道黄忠干不了几年。

就算他不老死,以他这个年纪,还有精力继续干下去呢?

所以安排黄忠,是相对最能平衡好各方势力的决定。

也是帮助大汉消化江南势力的一次很好的过渡。

关羽丹凤眼微亮:

“汉升确是宿将。然江南多水战,恐非其所长?”

“故设副都督二人。”

李翊又指两名,“丁奉掌水军,徐盛领步卒。”

“汉升坐镇建业,统筹全局。”

丁奉是吴国降将,徐盛则是淮南宿将。

众人心里暗叹,陛下这波安排,算是将制衡给玩明白了。

“河南军都督一职,由高顺统领。”

李翊的声音似金石相击,惊得堂前雁阵掠过长空。

“青徐军统领——由张辽接任。”

阶下文武骤然寂静。

陈登皱起眉头,沉声道:

“请三思!”

“臧宣高坐镇青徐二十载,民皆呼为‘泰山君’。”

“去岁徐州蝗灾,犹自散家财购荆扬粮米以赈饥民。”

“今岁青州水患,亦亲率士卒负土筑堤。”

“其本无过错,若骤易其职,恐寒将士之心。”

李翊此举,显然是要削泰山帮的兵权。

尽管臧霸在青徐经营的不错,甚至多次自己散财赈济百姓。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削你的兵权了。

不然,青徐的老百姓之后就只记得你泰山君了。

而忘了陛下的厚恩了。

李翊正色道:

“文远威震逍遥津,合肥之战以八百破十万。”

“岂不足当方面之任?”

“非谓文远不贤。”

陈登广袖微颤,檐外春风卷入,吹动他额前几缕霜色。

“然臧霸部曲皆泰山子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其在青徐势力庞大,今无故夺权。”

“譬若掘老榕之根而强植新松,恐生祸乱。”

“……正因为如此,才要军改。”

李翊霍然起身,腰间宝剑撞碎满地光影。

“尔等可知青徐军籍几何?带甲十万,舟舰千艘!”

“臧霸岁末奏报,竟言战马倒毙三成而新驹未补,舰船朽坏四十仍泊港不修。”

“——这泰山军,究竟是大汉的官军,还是他臧家的私兵?”

“如果长时间不管,到时候即便是朝廷的政令,也调不动他了。”

“军改非为刁难宿将。”

李翊指节捏得青白,目光似箭穿透雕花长窗。

“各州都督、军需官由中枢直派、将领家眷迁居邺城——”

“这几条条例,此前臧霸都不曾受选在内。”

“今日派文远赴任,带的是天子节钺,相府令!”

“不管有千难万阻,也必须执行!”

张辽猛然抬头:“若臧将军拒不交印?”

“那便是谋逆!”

李翊袖中虎符铿然坠案,惊起寒鸦蔽空。

“吾会令高顺领河南军,徐晃领河北军出琅琊,配合文远你赴任。”

“尔赴任之日,自有羽林郎持黄钺相随。”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