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太庙风云(2 / 2)
“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客气的。”
“上京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吗?”
沈庭之一直带兵留守在这里,所以他的消息并不灵通,还不知道李朝晖已经死了的消息呢。
不过他看到严彧带兵来了,就知道上京的事情都已经解决了,要不然严彧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虽然知道事情都解决,但是沈庭之还是忍不住想亲耳听,严彧告诉答案。
“是,都已经解决了,李朝晖的余党一个不剩,除了死了的,其余的全部都被擒获了。”
“而李朝晖本人,因为承受不住失败的压力,所以当场就从城楼上跳下去摔死了。”
严彧没有告诉沈庭之,李朝晖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死的。
一是因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二是因为严彧现在还拿不准,沈庭之和镇北侯对突然出现的安平,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所以他还是决定,让沈天娇来告诉沈庭之和镇北侯这件事情比较好。
听到李朝晖死了的消息,沈庭之愣住了,这还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他没想到云离一代风云人物李朝晖,竟然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短暂的失神之后,沈庭之又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静。
李朝晖如今死与不死都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后续的事情处理好,让朝堂之上不因为李朝晖的死,而生出什么变故出来。
“我走了,你要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派人去找春潮,她知道该怎么处理。”
跟严彧交换了情报之后,沈庭之就要离开了。
镇北侯此时一定已经知道了,李朝晖已经死了的消息了。
沈庭之现在要赶紧回去,和镇北侯商量对策才行。
上京不能生变,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好,二公子慢走。”
严彧自然知道,他和沈庭之各有使命要完成的,没有很多的时间站在这里闲聊的。
两个人匆匆别过,就各自去忙各自的了。
严彧刚走进太庙,等候多时的春潮就迎着他来了。
“严大将军。”
“嗯。”严彧的记性是很好的,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见过一面,就会记得的。
在宫里的时候,严彧是见过春潮的,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是沈天娇身边伺候,也是沈天娇很信任的人。
刚刚沈庭之走的时候,已经告诉过严彧了,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春潮来帮忙。
那么眼前这个,应该就是叫春潮了。
“现在里面是什么情况?”
“那些人昨日想借着祭天的机会,对陛下下手,妄想要通过武力把陛下囚禁起来,以此来要挟皇后娘娘。”
“但是皇后娘娘早有准备,提前就让二公子带兵在太庙做好了埋伏,昨夜经过一场厮杀之后。”
“二公子把所有的朝臣,和世家的家主们,全部都关押了起来。”
“不过是分开关押的,没有参与的关押在一处,参与的关在一处,那些策划的主谋都是单独关押的。”
昨夜的那场厮杀犹在眼前,让春潮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没有缓过来呢。
春潮一直跟在沈天娇身边,平日里别说是见识这种场面了,就是连亲眼见人提刀杀人都是没有过的。
昨夜那样的场面,春潮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撑过来的。
严彧听了春潮的话,心里也不由得感慨,沈庭之果然是镇北侯府的二公子啊,这处理事情的能力,还真是非常人能够比得了的。
“李知善和孙家的家主在哪里?”
严彧直接切入主题,他不想在这些人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早点儿把问题解决了,他也可以早点回去见沈天娇了。
等这里的事情结束之后,他马上就要回北疆了,留给他和沈天娇相处的时间也不多了。
北疆那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回去做呢,他必须要赶在沈天娇到北疆之前,准备好大战所需要的一东西。
“他们两个现在都关在了,太庙的地下储冰室里,不过是分开关的。”
动手抓人平息动乱的是沈庭之,可是负责后续一切事务的人却是春潮,所以这些人在哪里,春潮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我来的时候,皇后娘娘吩咐过了,没有参与谋逆的,和参与了谋逆但是认错态度良好的,全部都带回去,由她来处置。”
“那些参与了谋逆,态度还不好,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到底的,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刚才二公子已经和我说了,这次带头闹事的就是这个李知善和孙家那个老头了。”
“对了孙家那个老头,他叫什么名字?”
在战场上的第一原则就是,擒贼先擒王,只要敌方的主帅死了,那么剩下的哪怕是百万雄师,也会立马变成一团散沙。
那么在战场上使用的第一选择,在这里同样适用,只要把李知善和孙家那个老头子解决了,其他人的骨头跟着就会软下来了。
而且严彧认为很有必要,告诉在场所有的人,李朝晖已经死了的消息,彻底打破那些不轨之人心里的幻想。
让他们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好好的掂量掂量一下,自己以后该怎么做才是。
“孙家的那个老头,名叫孙峰,是上京城里出了名的刺头,难缠的很呐。”
提起这个孙峰,春潮就头疼的很,这孙家的老头,别看已经是一大把年纪了。
但是精神头却好得很,每次只要上京出点什么事,这老头绝对是一马当先,冲着最前头来宫里闹事。
沈天娇虽然生气,但是也拿他无可奈何,毕竟这老头子的年纪在哪儿摆着呢,要是处罚他的时候,他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过错立马都会成是沈天娇的了,所有的脏水都会泼向沈天娇。
但是这么放任不管的结果就是,孙家这老头越发的猖狂,仗着自己老,年纪大,就倚老卖老的到处作妖,给人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