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柳庭恪献策(2 / 2)
祭祖可以暂缓,但官员短缺的问题却迫在眉睫。
顺德帝深知,若不解决,莫说祭祖,就连日常政务运转都要出问题。
他下令吏部呈报解决方案,吏部的回复更是让他头疼:空缺太多,现有官员已极限运转,尤其是各个郡县之地,许多涉及周党但罪行较轻的官员,因无人接手其政务,卷宗只能秘密压下,不敢轻易查办抓捕。
即便如此,所有人都已在加班加点的状态下硬撑,再坚持大半年等到恩科取士,恐怕各级衙门都要瘫痪。
顺德帝在早朝之上提出来,但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加开恩科,可是眼看着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总不能这个时候让举子们赶路上京赶考吧?
就在此时,柳庭恪再次献策。
“陛下,恩科取士,进士授官,至快也需到明年夏秋之际方能初步理事,远水难解近渴,臣有一法,或可暂缓燃眉之急。”
柳庭恪不紧不慢地说道,“可令各部院、地方州县,根据实际缺口,招募少量通晓文墨、熟悉庶务的底层临时人员,协助处理文书、账目等具体杂务。此等人员不授品级,只领少量津贴,称为‘行走’或‘帮办’。”
他顿了顿,见顺德帝若有所思,继续道:“待明年恩科之后,可从中择优,给予一部分转正名额,授予末流官职。但为防有人借此安插庸碌之辈、徇私舞弊,需定下一规:凡举荐‘行走’转正者,其上官需以自身前程作保,立下担保书。若此人在十年内犯下贪墨、渎职等大罪,举荐之上官需连坐受罚!”
顺德帝闻言,眼中顿时露出赞赏之色,此计妙啊!
既能迅速填补底层办事人员的缺口,缓解压力,又给了现有官员一点“甜头”——他们可以安排一些家族中学问不佳却有心仕途的子弟,或是门人故旧先行占位,相当于一个宝贵的“候补”资格。
但这“连坐”的紧箍咒又悬在头顶,迫使那些上官不敢随意举荐无能之辈,必须考量被举荐者的品行能力,否则便是引火烧身。
果然,此政一经推出,立刻得到了朝堂上下,无论是保皇派还是世家派官员的积极响应。
谁家没几个需要提携的子侄门生?
这简直是陛下送来的及时雨!
而且机制设计巧妙,让人钻空子的风险极大,反而促进了举荐的谨慎。
罕见的,这一提议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顺利通过,落实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之快。
朝堂上因为周氏倒台而紧绷的气氛,竟因此事的利益共享而缓和了不少,表面看去,竟呈现出一派难得的“共克时艰”的和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