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魂归故里!(1 / 2)
部队批准了钟跃民、张海洋和宁伟他们三人的探亲假,时间给得很足,一个半月,
这既是让他们好好休整,在某种程度上,也未尝不是对他们在老街事件上“功过相抵”后的一种无声补偿和安抚。
三人没有急着回京城享受难得的假期,而是自告奋勇,接下了护送王铁柱和满囤两位牺牲战友骨灰返回山东沂蒙老家的任务,
他们是一个战壕里滚出来的兄弟,送最后一程,是责任,更是情分。
一路辗转,火车轰鸣,长途客车颠簸。
当脚踏上临沂的土地,沂蒙老区,也是革命老根据地,越是到王铁柱和满囤的老家,三人的心情却愈发沉重,
与当地县政府和民政部门接上头后,一切按照烈士的规格操办,
县里也很重视,组织了简单的迎接仪式,随后便是按照当地习俗,操办葬礼,
王铁柱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几间低矮的土坯房,院子里的泥土地面坑洼不平,
家里除了年迈多病的父母,还有一个看起来憔悴不堪的妻子,以及两个懵懂的孩子,大的那个男孩约莫十来岁,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眼神怯生生地躲在母亲身后,
小的那个女孩,刚会走路,被奶奶抱在怀里,对着他们“咯咯”笑着,还不知事,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当覆盖着红旗的骨灰盒被郑重地交到王铁柱老父亲那双布满老茧,不停颤抖的手中时,压抑的哭声终于冲破了堤坝。
老母亲瘫坐在地上,拍着地面,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儿子的乳名,
王铁柱媳妇死死抱着骨灰盒,眼泪如同断线的珠子,无声地流淌,那巨大的悲痛几乎要将她单薄的身躯压垮,
两个孩子被这场景吓到,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
钟跃民、张海洋、宁伟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在一旁,默默地敬着军礼,
看着这人间至悲的一幕,看着这个因为顶梁柱倒塌而风雨飘摇的家庭,三个在枪林弹雨中眉头都不曾皱一下的汉子,此刻却红了眼眶,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
难受得紧!
除了部队发放的那笔一次性抚恤金,在这个年代,国家经济羸弱,数额并不算高,
离开前,钟跃民悄悄找到了王铁柱的媳妇,将一个厚厚的信封塞到她手里。
“嫂子,这……是我们几个凑得一点钱,您收好,拉扯孩子,照顾老人,用得上。”
钟跃民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撒了个谎,钱是他自己的,钱他并不缺,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两千块。
在1979年,绝对是一笔巨款。
王铁柱的媳妇愣住了,看着那厚厚的信封,连忙推拒,
“这不……不能要,不能要,部队已经给过了,这……”
“嫂子,您必须收下!”
钟跃民语气坚决,不由分说地将信封按在她手里,
“铁柱是我们兄弟,他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您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哥几个,
以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哪儿不用钱?您就当我们替铁柱尽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