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44章 防乱世台岛再扩军 袁都督诡计害文龙

第144章 防乱世台岛再扩军 袁都督诡计害文龙(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程风嘿嘿一笑:“管他有没有人移民,还是老路数,先把岛上有权有钱的砍光。

咱们再派人去安抚那些穷人,给他们些好处,把地分给他们,收他们税就行了。

至于移民,咱们慢慢的从国内搞人口就是,离咱们的移民还没有占主导,他们又有了有钱人,那就再砍一遍就是。”

种花桂英笑道:“那倒不是问题,这事就这么定下了,明天就开始安排。”

程风点点头:“明天就开始执行吧,告诉运兵的舰队,把人送上岛之后,就往各地去收粮食,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看着地图上的两座岛屿,程风自言自语:“希望这两岛上的土着战斗力能强一些,别在那么菜,多消耗一些算一些。”

……

六月初的程风在台岛上到处奔波,而远处的京师也热闹非凡。

自从三边总督兼陕西巡抚武之望死后,京城就吵吵闹闹好几个月,新的总督就是派不出来。

朝廷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派谁去当陕西三边总督呢?

满朝上下,谁都不愿意去。

因为官员们都清楚,如果户部发不足军饷,不管怎么做,谁去做,做这个三边总督都是没法活。

转眼三个月过去,新总督依然没有人选。

崇祯帝是天天问,时时问,可吏部的人跟皇帝玩躲猫猫,全都把头龟缩进去。

搁太平年岁这总督的肥缺,少说也得几万两银子打点才能捞到手。

今时不同往日了,今日的陕西三边可不是个好位置,谁去都明摆着是去送死!

谁接任那个位置,谁横竖都得死,要么死在缺粮断饷的流民乱兵刀下,被他们生吞活剥;

要么镇压失败,轻者被革职入狱,重者被千刀万剐。

无论哪一种死法,都会让你后悔生而为人,想想后背就一阵发凉。

官当不成,可以再等,脑袋可不像韭菜割了一茬,还能继续长回原样,这种送脑袋的差事,谁去谁是傻子。

可皇帝天天问天天问,都问了三个月了,吏部实在是躲不过去了,一咬牙终于推选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出任陕西三边总督。

杨鹤何许人也?

字修龄,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雒南知县、长安知县,万历四十年擢升为御史,上疏言事直率无忌,遭当事者排斥,引疾而去。

杨鹤是个御史,而且还是个非常称职,敢于直言的御史,这老头干御史非常的努力,每天没事就喜欢弹劾别人。

虽然弹劾的没什么是国家大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官僚私人生活作风,老头每天都弹劾的很开心。

虽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动不了那些官员的根本,但也搞的那些被弹劾的官员每天都很不开心。而那些没被弹劾的官员,听八卦也听得很开心。

就因为老头嘴碎,朝廷上下没有哪个看他顺眼。

杨鹤本来因为讨人嫌,天启朝时被排挤出朝廷回家养老。可崇祯上位后听人说起杨鹤的事迹,觉得杨鹤是名正人君子,又把他弄回了朝廷。

为了报答崇祯皇帝起用于田间的知遇之恩,杨鹤见国事衰败不堪,就劝崇祯要培养国家元气,说什么图治之要在于培养元气——如,小民元气、封疆元气,士大夫元气。

说得头头是道,崇祯听着欣喜异常,认为杨鹤有大才。

就说朝廷要培养元气这话,绝对在理,剑锋所指朝廷中相互攻讦,愈演愈烈的党争问题。

崇祯认为有大才,可他的言辞引起善于党同伐异的朝中大僚的反感。

正好这个送死的位置找不到人去,吏部众高人一合计,得了,既然皇帝这么喜欢他,三边总督就杨鹤去吧。

杨鹤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一个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的纯嘴炮,对于剿匪完全是一个门外汉。

当得知自己要去陕西当总督,杨鹤是诚惶诚恐,吓个半死,忙向皇帝辩辞:“臣没有勘定祸乱之才,亦未阅历边疆的经历,去担任三边总督的要职,恐难胜任。”

可这时候的崇祯皇帝找不到一个愿意去挑重担官员,满朝文武都推荐杨鹤去担任三边总督,自己也觉得杨鹤有大才,怎么可能同意他的推辞?

可杨鹤从无带兵作战的经验,皇帝问他平乱方略,也只能以:“清慎自持,抚恤将卒而已”作答,这种回答感觉杨鹤去三边是去静修,而不是去平乱。

崇祯皇帝却恰恰欣赏他的这种为官清慎的作风,这是崇祯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可杨鹤这人完全是个真清高,真清流,除了那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别的本事一点没有。

成为一名出色的清流御史,每天找点别人的毛病,跟皇帝说一点道听途说,家长里短完全没有问题。

但这种只会动嘴皮子的迂腐文人决成不了统帅,别说是合格的统帅,就算是将就的统帅都不行。

但崇祯皇帝实在找不到人,也相信他是正人君子能办好事,还是选择用其所短,弃其所长,强行指定他担任三边总督一职。

杨鹤日后的悲剧,大致肇源于此。六月初,被逼无奈的杨鹤,见皇帝死活不改口,只能收拾起自己行囊,前往陕西赴任。

也就在杨鹤奔赴陕西的时候,也不知是哪一位大嘴巴子的,给崇祯进了东江镇消息,小皇帝才知道东江镇已经快一年没有得到朝廷一分一毫的补给。

这袁崇焕是怎么搞的,竟然会忘掉给东江镇拨付军饷,一年没有粮食补给,都不知道东江镇那几十万军民会饿成什么样子,崇祯帝不敢想象。

但小皇帝不愿意怪罪袁崇焕,总觉得他断绝东江镇的粮草肯定不是故意的,定是另有原因。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信任依然是百分之百的。

为了弥补对毛文龙的愧疚,崇祯帝发了一份圣旨对毛文龙的功绩进行表彰,并从内帑拨出白银十万两补偿东江军民。

六月中旬,袁崇焕收到了皇帝对毛文龙的嘉奖圣旨和十万两补偿银,看着那一箱一箱的银锭和手里的圣旨,袁崇焕心里有了主意。

六月十三日,袁崇焕带着皇帝的圣旨,又补充了十万两本来就该给东江镇的军饷,凑出二十万两银子,带着三千关宁兵来到金州卫西岸的双岛。

会选这个双岛,主要是这个岛距离金州卫近,距离旅顺口也近。

在岛上能合理的得到两个地方的消息,在岛上还看不见这两个地方的情况,便于疑惑敌人,确实是栽赃陷害,杀人越货的好地方。

六月十五日,袁崇焕到达双岛,就以阅兵为名,邀请毛文龙带兵前来双岛会面。

而这一天,远在台湾的程大少爷也乘坐戚继光号综合指挥舰,带着三艘护卫舰开始北上。

他要去东江镇去,确认一下有没有热闹可看,万一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那自己再乱来就玩大条了。

如果真有热闹可看,还可以顺带着到铁山镇扩招几千保安人员,保卫一下自己的私有财产。

……

东江镇的毛文龙收到袁崇焕的邀请,没有一点犹豫,更没有过一点怀疑。

上面的主管文官邀请自己双岛会面,还要检阅自己的军队,毛文龙不敢不去。

因为袁崇焕还要求自己要带着军队前去参加检阅,那肯定不会害自己。

就因为这一条,毛文龙也没往深处想,便也带了五千东江兵前往双岛。

程风提醒毛永诗,毛永喜几人说的话,他们是一点也没有说给毛文龙听啊。

其实那也自然,像那种掉脑袋的话,谁敢跟毛文龙说,别说毛永诗,毛永喜不敢,就是毛承禄也不敢。

这也是大少知道的结果,既然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大少为什么还要同这几人说?其实就是一个目的,强化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

他提前的示警救不了毛文龙,但他卜先知的能力会在毛永诗,毛永喜,刘兴祚,毛承禄几人身上得到了无限的加强。

六月十八日,毛文龙在双岛见到了袁崇焕。

毛文龙上了双岛,与袁崇焕相互拜见之后,一起登上山来。

行路中,袁崇焕问起毛文龙随从的军官姓名,毛文龙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干孙子所以都姓毛。”

袁崇焕笑了,说道:“你们在海外劳苦多日,每月禄米也只有那么一斛,说起来痛心啊,大家都为国家尽力,可你们比他人吃苦更多,请受本都一拜。”

袁崇焕对着毛文龙的随行将官躬身行礼,毛文龙随行的将官感动得纷纷跪地,叩头道谢。

看着跪了一地磕头的将官,心中得意,自己在东江镇还是有威信的。

这让袁崇焕很是高兴,在岛上设宴招待毛文龙,奖赏众军士饮酒、行乐,这第一天就喝到了大半夜才罢。

饮酒间,袁崇焕同毛文龙商量,想要搞军队改革,更改营制,设立监司,问毛文龙意见。其实就是提醒毛文龙,要往东江镇安插钉子。

毛文龙没有觉得袁崇焕有别的意思,借着酒劲,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袁崇焕见毛文龙听不懂自己的意思。又尝试着用语言试探,让毛文龙主动放弃东江镇回老家当个富家翁。

没想到毛文龙却回答说:“以前最困难的时候,有想过辞官回家养老的意思。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在东江镇经营这些年来,对东部战事已经了如指掌,游刃有余。

等在经营几年,就可以掌握朝鲜的军队,再多加训练,便可以利用朝鲜军队对建奴两面夹击。可以一举而平之。”

毛文龙还想着找机会控制朝鲜的军队加强训练成为自己平定建奴的助力。一点没有辞官回乡退隐山林的意思。

这让袁崇焕更加不高兴,袁崇焕可是文官文官最会的就是演戏,袁崇焕心里的不高兴,一点也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六月十九日,袁崇焕再次邀请毛文龙饮酒作乐。毛文龙没办法推脱,只得舍命陪君子。

“报……”那酒席才喝了一半,便有哨兵大喊来报。

袁崇焕脸上露出了不喜:“让那传令兵滚进来搭话。”

有亲卫大喊:“传总督命令,外面的传令兵进帐说话。”

有传令兵上报军情,毛文龙也放下酒杯,看向帐外。

只见一名身穿铠甲,浑身是血的士兵跑进帐篷单膝跪下:“禀报都督大人,有建奴炉袭击金州卫城。金州卫告急,请大嘟嘟速派援兵派兵增援。”

袁崇焕大怒,站起身来:“贼子尔敢,来人啦。”

帐外一众将官走进大帐:“都督大人,未将在。”

袁崇焕命令道:“狗贼建奴敢趁本都督不在,带兵袭扰金州卫。你等速派两千人马增援金州卫。”

“末将得令。”众关宁将领转身出了营帐,开始集合人马登船,前去金州卫支援。

见两千人马离开了双岛,袁崇焕的人马只有一千还在岛上。原本可能还有一点点防备心的毛文龙放心不少。

送走了关宁兵,袁崇焕回到营帐招呼毛文龙继续喝酒继续舞。

毛文龙见袁崇焕对金州卫的战事也不着急,毛文龙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两人继续喝酒继续舞,直到夜晚酩酊大醉。

六月二十日清晨,毛文龙刚来到大帐同袁崇焕会面,又有通讯兵浑身是血的前来报告,金州卫战事吃紧,救援兵马不足,请求再派援兵。

袁崇焕面有难色。

毛文龙见袁大都督脸色不对,忙问:“大都督有何为难之处?”

袁崇焕说道:“刚才有通讯兵来报,金州卫建奴势大,我方援兵不足解围,请求再派援兵,可本都手上只有一千兵马,这可如何是好?”

毛文龙见袁崇焕急切的十样子,便安慰道:“总督大人不用担心,下官也带了些人马过来,也是可以增援的。”

袁崇焕叹了口气:“估计也只能这样办了,要不毛大人借我两千人马前去支援金州?”

毛文龙笑道:“总督大人客气了,守土保国是我等本职,保卫金州卫也是东江的职责。”

见袁崇焕自己竟然客气到这种程度,竟然不是下令让自己直接派兵去支援,而是向自己借兵。

就袁大嘟嘟的这个态度,毛文龙就算心里有点点小怀疑也不可能存在了。

为了支援金州卫,毛文龙的五千兵马派出去了两千,与袁崇焕的一千兵马去增援。

总算有了援兵,袁崇焕的心情也好起来,什么话不说,拉上毛文龙继续喝酒继续舞,这一天又把毛文龙灌了个酩酊大醉。

要说金州卫是不是真的有女真人在攻打?别说,还真有。

就在毛文龙登上双岛的第二天,女真人管控的复州城就派出了二千骑兵,五千步兵把金州卫围了个水泄不通。

把只有两千守兵的金州卫吓个半死,知道袁大都督在双岛,急慌慌派出人员去求援。

说来也是奇怪,整个金州卫被女真人围得水泄不通,但那些通讯兵总是能巧妙的逃出去求救兵,不知道是那些通讯兵太厉害还是女真人太瞎。

六月二十一日,毛文龙陪同袁崇焕刚吃过午饭,又有通讯兵来报,金州战事不利,需要增援,但这个时候,袁崇焕手里就只剩下几十名亲卫。双岛上有兵的只有毛文龙了。

毛文龙也知道袁崇焕手里的兵全部都派出去了。自己要是不派兵增援,这仗怕是要输。自己那两千士兵可就死得冤枉了。

毛文龙想着自己和袁崇焕都在岛上,就算那建奴再强横,他们也打不到岛上来,自己身边留着这么多士兵也没用。

毛文龙朝袁崇焕拱手:“总督大人,下官还有人马三千,可以前去支援。”

袁崇焕非常感动:“毛大人真国家栋梁也。”

毛文龙叫来传令兵,下达了支援金州的命令。

最后的三千人马调去了金州,毛文龙身边也就只有二三十名亲卫了。

看着最后的三千人马离岛,袁崇焕心情又好了起来,又拉着毛文龙继续喝酒继续舞,毛文龙就这样又被灌翻。

六月二十二日,大清早的,袁崇焕先在山上设了帷帐,命令参将谢尚政等安排身穿铠甲的士兵埋伏在帐外。才派人去请毛文龙前去大帐观看将士们射箭。

不是说袁崇焕的士兵都调到金州前线去了吗?那双岛上怎么还有士兵可以做埋伏?

其实这就是袁崇焕第一天派出去的那两千人马,在金州卫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双岛,成为这一天的伏兵。

毛文龙来后,手下的二十名士兵不能进帐,全部被拦到了外面。

毛文龙独自一人走进大帐,袁崇焕与毛文龙寒暄了几句。便说:“我明天就要出发回去了,这海外的事情全寄托在您身上了,请受我一拜。”

袁崇焕对毛文龙拱手行了一礼,毛文龙哪敢接受,也慌忙回礼相谢。

袁崇焕看着毛文龙,笑问:“毛大人,本督前日与你说的告老还乡养老,你果真不愿意?”

毛文龙苦笑:“总督大人,毛某今年才五十有三,还能为朝廷再守几年疆土,现在告老,还为时过早。”

见毛文龙还是冥顽不灵,袁崇焕突然变脸,大喊一声:“来人,把此贼拿一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