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投机不成反蚀米 言而无信惹祸端(2 / 2)
李成惊恐地问道:“你们……你们要干什么?”何斌笑道:“大人莫怕,我家首领并无恶意,只是想与大人好好谈谈。”
李成犹豫了一下,但理智还是让自己没有勇气反抗,只得扔下手中的剑。
那统领见李成缴械投降了,也是暗暗的松了口气,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刀。
李成叹息一声,最终还是无奈地跟着何斌上了城墙。陈衷纪看着李成,笑着说:“李成大君,这一仗打得可真是精彩啊。”
李成羞愧地低下头,朝陈衷纪行礼:“李成非王室主支,不敢称大君,称君即可。”
陈衷纪笑了笑:“李成君不要这么垂头丧气的嘛,我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情同兄弟,咱们之间啥话都好说,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没有什么事情是商量解决不了的。”
“大头领要商量什么事,还请明言。”
李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他不知道这“倭寇”首领到底有什么打算,但此刻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陈衷纪笑道:“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事,其实就是让你写一封信给你们的国王,我倭国的新天皇登基,让他把这济州岛送给我们的天皇做礼物。
另外,在用江南道来交换你一家人活命,你看这事情,都是些小事情?你能做得到。”
李成瞪大了眼睛,一脸惊恐:“这……这怎么行?济州岛和江南道都是朝鲜的重要之地,我哪有权力做这样的决定,国王也绝不会答应!”
陈衷纪冷笑一声:“李成君,你可要想清楚,你家人的性命可都在我手上。你若不答应,他们可就性命不保,你也别想有好果子吃,再说了,我们只是让你写这么一封信,又没让你下旨意,你担心个屁啊。”
李成的额头冒出冷汗,内心十分挣扎。他深知这条件苛刻至极,可又担心家人安危。
这时,他突然想到,若自己答应写信,说不定国王会派兵来迎救自己,那自己岂不就脱困了?
李成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对极了,当即就表示:“大头领,此事重大,我实在无法擅自做主,如果只是让本官写封信向国王请示?那倒是没有问题,国王同不同意?本君可保证不了。”
陈衷纪思索片刻,说:“不用你保证,你只管把文书写出来,盖上济州牧的大印和你的私信就行,你们的国王同不同意给,那是我们和他的事情。
行了,给你一天时间写信,剩下的就不用你管了。但记住,信要好好的写,写出了问题,你和你家人都得死。”
李成无奈点头,在城墙上开始写信,心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不知这封信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这李成的信还没写完呢,李魁奇,郭怀一就回来了,一千人的队伍,中间跟着四五百名朝鲜的俘虏。
陈衷纪忙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让你们去抓俘虏,就抓获这么几个人?”
李魁奇是一脸的无奈:“说来惭愧,老子也没想到,他们逃跑的速度会这么快,咱们是拼了老命的追,愣是没追上。
火枪,大刀,长枪也扔的到处都是,想打扫战场都难,一千人就抓回来了四百多人,二百多支火枪,一千多把长刀和长枪。其他人的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陈衷纪摇摇头:“可有什么伤亡?”
李魁奇摇头:“我们没有,刚开始冲锋,他们就把武器都丢了,人跑的到处都是,追不上的就拼命的逃,追上的转身又跪,都没给老子挥刀的机会。
也就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反应慢了些,被砍死了几十个,再然后就没机会。”
陈衷纪叹息一声:“咱们还是太大意了,没想到他们会不战而逃,反打了我们一个猝不及防。现在有两千多人逃掉,万一占山为匪,就咱们喝一壶的了。”
“那怎么办?人都跑了,只能慢慢的抓呗,反正岛就这么大,他又出不去,多花些时日,总是抓得完的。”李魁奇也很是无奈,只能找理由安慰自己。
傍晚,正在汉唐山马场休假的程风就得到了李成投降,他手下的三千府兵跑了两千多的信息。
程风朝陈衷纪几人笑笑:“论逃跑,还是朝鲜兵厉害,随他们去吧,这是一座岛,他们能逃到哪里去?过几天找不到饭吃就出来了。”
“公子,
“让那些倭兵在济州城休息两天,留下五百你们的人维护治安。其它的人就送他们回九洲岛去吧。
明天,你们把田川一郎几人一起带到马场,我们商议一下去出使朝鲜的事。”
第二天早上,陈衷纪,李魁奇,田川一郎几人骑马上了汉唐山,来到汉唐山马场,程风早已等候多时。
众人下马后,齐聚一堂商议出使朝鲜之事。
程风看着众人,神色严肃道:“我们费这么大的劲去套路李成,就是想找个合理的借口这做到全部拿下来。
现在李成投降了,他开出的转让文件我们也已经拿到了手。现在我们需要一个人领头去出使朝鲜,让朝鲜国王李宗知道这件事。
第一,他很看重李成一家的性命,同意用济州岛换李成,那咱们就先拿下济州全岛,其他的以后再说。
第二,他对李成的事不闻不问,一直装糊涂,不予回复。那我们等上几个月后,再由武进峰他们出面,把你们赶走,换成我们的旗帜,名正言顺的把这个岛纳入我们的版图。
第三,李倧想收复失地,派出他的水师攻打,那我们就顺手把他的釜山水师给灭掉,在捎带手的把釜山占据了,为全面光复朝鲜做准备。
这出使朝鲜的倭国使团,陈衷纪,李魁奇你们几人倭国话都说得很不错,可愿意担此重任?”
冒充倭国使团到朝鲜去耀武扬威,陈衷纪,李魁奇几人都觉得这个差事可以接。
陈衷纪笑道:“代表倭国人去出使朝鲜,我倒是没问题,只是几位兄弟不知敢不敢去?”
李魁奇,何斌,郭怀一哈哈一笑:“怕个屁呀,人死屌朝天,不死万万年。能到朝鲜去耀武扬威,老子们不怕。”
程风笑了,拍了拍手:“你们都愿意去,我真的很高兴。说明大家都有了大局观,这是件好事。
因为你们冒充的是倭国使团,所以必须要有几个真正的倭国人同去才妥当,田川君,你可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田川一郎拱手道:“公子,我熟悉朝鲜的风土人情与官场规则,愿为出使之事效力。
只是,我们未经过将军府的同意,就打着倭国使团的旗号到朝鲜去,万一被将军府知道了如何交代?”
程风点头:“甚好,你便作为主要使者。此次我们既要展现强硬态度,又要把握好分寸。
至于幕府将军那里,不用理他,每年你们倭国人冒充倭国使者到大明去骗吃骗喝的不在少数,多你们一队不多,少你们一队不少。
万一那幕府将军知道此事非要追究,大不了帮你们换个幕府将军就是,田川君也不是没有做幕府将军的才能。”
田川一郎听了程风的话,心中一动,若得大明皇帝相助,自己还真有机会成为幕府将军,那可是无上的荣耀。
他再次拱手,坚定道:“公子放心,田川定当竭尽全力完成出使任务。”
程风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此次出使,你们带上李成所写的信件,以作凭证。在与朝鲜国王谈判时,要据理力争,不可退让。
你不要怕得罪朝鲜国王,我们不怕朝鲜国王发飙,我们怕的是他不发飙。李倧家这个垃圾王朝,早就应该下台了。”
“公子,万一那个李倧发飙,不顾一切,非要把我们都宰了那可怎么办?”
程风想了想道:“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我向你们保证,国家的英雄榜上,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你们的子孙三代会吃上皇粮,衣食无忧,三代之后考官都会有优待。”
陈衷纪几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几人起身对着程风深深地鞠了一躬:“有公子这个保证,我等再无后顾之忧,定应当勇往直前,死而无憾。”
几日后,田川一郎带着使团踏上了前往朝鲜的路程。一路上,他们精心准备着谈判策略。
四月初九,使团来到汉城,知道是倭国派过来的使团,朝鲜方面不敢大意,按照接待外国使臣的礼仪,把一众人等安排在了弘文馆。
三天之后的四月十二,国王李倧接见陈衷纪等人,田川一郎把李成的书信,以及签署了济州岛的赠送文件一并递了上去。
国王李倧收下文件,微笑着让内侍把陈衷纪等人送回了弘文馆,这才拿起李成的书信,文书细读。
看着李成的书信里的内容,李倧心中早已勃然大怒,只是表面不显,马上召集文武众臣上殿,把书信递给朝堂上的大臣观读。
朝堂之上,看过书信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强硬对抗,有的则建议先观望局势。
李倧也陷入了沉思,他要衡量一下利弊,此事关乎国家的尊严与领土完整,必须慎重决策。
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道:“王上,倭国此举实乃欺人太甚,我朝鲜虽国力不如倭国,但也不可轻易妥协。若答应割让济州岛,恐他国也会效仿,后患无穷。
老臣建议派出水师,重新夺回济州岛。”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然而,也有大臣担忧道:“可李成一家还在倭国手中,若不答应,他们恐会对李成一家不利,此举有违仁义。”朝堂上再次陷入争论。
李宗皱着眉头,心中烦闷不已。突然,一名大臣十提议:“王上,要不我们写求援信吧。请大明帮助我们抗击倭寇”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李宗思索片刻,缓缓说道:“现在的大明被建奴搅和的天翻地覆,自顾不暇,怕是顾不得我国的事了,请大明帮忙实在不明智。”
就在程风盘算朝鲜的时候,大明的西北陕西地区却发生了一件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事,诱杀已经投降的农民军将领。
因为杨鹤的安抚政策很有成效,意志本就不坚定的农民起义首领们纷纷接受诏安,数十支农民军队伍就地解散,参加过暴乱的农民不予追究,只是被遣返回原籍,陕西的平乱形势一片大好。
失去了民众基础的王嘉胤、张献忠、罗汝才在陕西难以支撑,相继战败,只得转战进入山西。
二月,朝廷调悍将曹文诏入山西平乱,四月,曹文诏于河曲击败王嘉胤,王嘉胤在败逃的途中被叛徒王国忠所杀,王国忠投降了曹文诏。
眼看着各地的农民起义就要被镇压下去,陕西的官老爷们得意忘形,开始对那些已经投降的农民军首领下黑手,
陕西参政刘嘉遇以办喜宴请客为由,诱杀已经投降,被封为千户官的王左挂,王左挂毫无防备,被砍死在宴席上,其妻儿父母十余口于家中被官兵乱刀砍死。
自从这刘嘉遇开了头,陕西各地的文官也开始对这些投降的农民军首领下手。
已经投向了朝廷的农民军首领,相继被各地官员诱杀,受其连累家破人亡的百姓高达千人。
朝廷这种出尔反尔的举动,让那些已经投降归家的农民军士卒开始恐慌,担心朝廷秋后算账。
加上崇祯四年的春季,依然是之滴雨未下,生存条件未能得到任何改善的农民又聚集在一起,再次扛起了反旗。
原本已经风平浪静的陕西再一次乱了起来,陕西巡抚杨鹤的安抚政策彻底的失败。
崇祯听闻陕西局势再度失控,雷霆震怒,立刻下旨斥责杨鹤办事不力。
杨鹤惶恐不已,急忙上书辩解,称是地方官员行事不当,诱杀以降乱民,引起百姓恐慌,才导致局面恶化。
但崇祯心意已决,根本不听解释,将杨鹤革职查办,新任陕西巡抚洪承畴闪亮登场,陕西的平乱迎来了血雨腥风。
与此同时,曹文诏在山西继续围剿农民军残部,张献忠、罗汝才等人被迫四处流窜,处境艰难。
而李洪基并没有去投奔舅舅高迎祥,而是带着他的一千多人马,在抢劫了十几家大富之后,并没有去攻打什么县城,而是一头扎进了吕梁山,找了一块险峻之地,占山为王,练兵去了。
曹文诏把个山西翻来覆去犁了好几遍,从李洪基的山寨前走过好几回,也只是把它当成普通的山匪,不予理睬。
而在朝鲜,李倧仍未做出最终决策,朝堂上的争论也愈发激烈。
田川一郎等人在弘文馆等待着李倧的答复,他们深知此次谈判至关重要。
陈衷纪私下对田川一郎说:“若朝鲜坚决不答应,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强硬手段。”
田川一郎点头,目光坚定,他明白这不仅关乎此次出使的成败,更关乎背后程风的谋划能否实现。
而远在汉唐山马场的程风,也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四月十二,也就是陈衷纪他们到达汉城的那一天,运送物资去海参葳的舰队返回浪漫岛基地,南海舰队船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后南下,返回台湾。
东海舰队增加了海军学院的二十二艘西洋盖仑船,新学员们预备着参与东海舰队以后的军事行动,增长些突战经验。
四月十五,朝鲜王李倧经过和大臣的商议,决定朝鲜不妥协,动用武力强行收回济州岛。
四月十六,田川一郎收到了朝鲜的正式回复,同一天,田川一郎陈衷纪,李魁奇等人也被赶出了弘文馆,并被勒令当天离开朝鲜。
顺利完成了任务,激怒了朝鲜的国王,自己还保住了脑袋,陈衷纪,李魁奇兴高采烈,开开心心的登上了船,一点被别人驱赶出境的囧境都没有,直接把朝鲜负责驱赶的官兵,看的莫名其妙。
李倧在驱赶了倭国使团之后,觉得需要找一下帮手,虽然他们早在好几年前就和大金签了兄弟之盟,在找帮手打架这方面李倧不相信大金,觉得还是大明要靠谱一些。
于是派遣了大臣郑斗源出使北京,希望在抗击倭寇方面得到大明的支援。
……
倭国江户,幕府将军德川秀忠跪坐于大堂之中,仔细的聆听对马岛守将信使的描述。
信使详细讲述了朝鲜方面联合西夷舰队攻击对马岛守军的罪行,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描述的要多惨有多惨,德川秀忠听得心都跟着颤抖。
听见信使的控诉,眼神闪烁不定,摸着下巴思索思索半晌才问:“你们是如何确定那些西夷船是帮朝鲜的?”
信使跪坐于地,信誓旦旦表示:“我们很多人都看得清楚,那西夷人的船上挂着朝鲜的旗帜和红毛人的旗帜,几十条船都是那样,不会错的。”
德川秀忠气的牙齿咔咔响:“朝鲜这是不顾“己酉条约”了,公然向我们宣战吗?要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还以为我德川秀忠是好欺负的。”
此时,一旁一大名躬身说道:“将军息怒,当前是要商议应对这突发的事件,朝鲜此举若是当真,恐会对我对马岛驻军不利。我们应当立即派出兵力支援,加强对马岛的防御。”
德川秀忠微微点头:“朝鲜竟敢如此对我,不可坐视不管,对马岛如果丢失,于我大大的不利。既然朝鲜不仁在先,就别怪我德川秀忠不义在后。
传我命令,向对马岛增派二万兵力,务必要拿下整个对马岛,把岛上的朝鲜兵赶到海里去。”
谋士领命而去,开始召集人手,调兵遣将,准备在对马岛发起行动。
汉城,李倧也在积极的调动军队,只等大明方面有了支援,釜山的水师到达全罗左道的丽水港,到时再派出一万精锐队伍,登陆济州岛剿灭倭寇。
他并不知道,这时候的德川秀忠也在摩拳擦掌,要在对马岛给朝鲜军队迎头一击,报朝鲜撕毁条约袭击倭国士兵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