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瓮津郡借机起事 小倭寇又起贼心(1 / 2)
五月初八,杨金尚得到准确消息,女真人已经越过汉江,会临汉城,正在准备攻打南汉山城。
出兵的时机到了,杨金尚当机立断,当天夜晚便发兵瓮津郡城。希望岛不到二十里,沿海岸线到瓮津港码头,不过百里路程。
杨金尚率领着军队,借着夜色的掩护,迅速而有序地登船,船只顺着海岸线,朝着瓮津郡疾驰而去。刚进亥时,已经看到了瓮津郡码头。
码头上,很多惊慌失措的百姓,他们已经知道了女真人的到来,都想逃到岛上去躲避战乱,可他们都是地主士绅家的佃户,主家不带他们逃离,他们无路可去。
一批批的富人带着自己的钱财最贴心的家人逃到了散落各处的海岛上。
码头上就正剩下那一批,帮主家搬点东西,干了活还不能上船的穷佃户们滞留在码头上苦苦哀嚎。
突然透过夜色,有人发现海面上出现了船只,很多佃户都伸长了脖子,希望那是主家派回来接自己上岛的船。
随着船只越来越近,佃户们透过微弱的月色,看着海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慢慢感觉不对了,因为那巨大的海船,数量还如此的巨大,就不是那些地主士绅能拥有的。
佃户们这一下不淡定了,他们不知道船上是什么人,让他们知道一点,不管是女真人的兵,还是朝廷的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好事,一个弄不好,大家的脑袋会被那些当兵的割去当充军功的。
佃户们不敢在码头上待了,纷纷收拾起自己的行李,也不管外面是什么情况,快速的逃离了这个码头。
在船上,杨金尚站在船头,目光冷峻地望着不远处的那座码头,头上还有很多的篝火,透过火光还能看见码,头上的百姓如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杨金尚看着码头上混乱的场景,眉头紧皱。他一挥手,下令道:“船只靠岸,先派懂朝鲜话的人上岸安抚百姓,不得扰民!”
船只缓缓靠近码头,李善玉,尹路正在民兵们的保护下先上岸。
因为瓮津码头比较小,停靠不了几条船,两栖登陆舰正在沿岸忙碌着,开始搭建临时码头。
看到登岸的不是军队,而是朝鲜百姓,原本慌乱逃窜的百姓突然感觉不那么害怕了,纷纷停下脚步。
他们有些好奇,不知道在大家都要逃到岛上避难的时候,这些百姓怎么会反其道而行。
看着那些百姓不再乱跑,尹路正快步走到人群中,大声说道:“乡亲们莫怕,我等是来抗金自卫军,是来抗击击女真人,保护大家安全的。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同胞,是自己人的队伍,不会伤害你们!”
百姓们面面相觑,半信半疑。这时,一个胆大的老者站了出来,问道:“您说你们是抗金自卫军。那你们是不是王上的兵?”
尹路正目光坚定地说:“阿波及,我们不是王上的兵,我们是受大明朝廷委派,来帮助各位父老乡亲的。
所以你们不要惊慌,我们的背后有大明做靠山,我们来了你们就安全了。”
百姓们听后,顿时欢呼起来,那老者都在颤抖,再一次确认:“你们真的是大明的天兵,真的是来帮助我们的?那你的朝鲜话怎么说的这么好?”
尹路正哈哈一笑:“阿波及,因为我也是朝鲜族人啊,我们这群人都是朝鲜族人,后面那些正在搭建码头的才是大明的军队,你们放心吧,他们来了,大家就是安全的。”
自从抗倭援朝以来,大明军队在朝鲜百姓中的口碑非常的好,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来的是大明的军队,百姓们的心顿时安定了下去。
让老者回过头去,对着那些站在外面的百姓大声的喊:“大家不要怕,是大明的天兵来了,我们有救了,大家先给天兵让一点地方,咱们明天就可以跟着天兵回家了。”
船头上,杨金尚看着这些百姓,被尹路正叽里呱啦的一阵安抚,原本惊慌失措的百姓顿时便安静了下来,从那些能看清容貌的百姓脸上好像还看出了喜意。
杨金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是得到了百姓的最初信任,只要自己干得好,又有百姓的支持,想要完成风哥儿交代的任务,胜算又要大上几分。
第二天,天刚亮,杨金尚便带着陆战队员直奔瓮津城,李善玉,尹路正带着民兵紧随其后。
刚看到瓮津城的时候,却发现瓮津城上浓烟滚滚,杨金尚心里咯噔一下,莫非这城被女真人占了?
顾不得其他,杨金尚马上下令,陆战队,快马加鞭先去查看情况。李善玉,尹路正带着民兵拉开安全距离,小心靠近。
陆战队快马加鞭,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便到达了瓮津城下,杨金尚还是第一次看到朝鲜的府城是什么样?
一道五六米高的土墙围着一城,那城门上也没有城门楼子,光秃秃的,显得非常寒酸。
城里浓烟滚滚,隐约还能听到哭喊声和叫骂声。外面的城门大开,完全就是不设防的样子。
城里还有惊慌无措的百姓刚逃出城外,抬头却看见了杨金尚的骑兵,逃出城的百姓顿时被吓得站住了,惊慌的退在了大路的两边,稀里哗啦的,跪得到处都是。
不了解城里的情况到底如何,杨金尚也不敢贸然进城,叫来一位朝鲜族的士兵上去询问情况,是不是女真人已经进城了?
结果得到的消息是,女真人没进城,只是因为城里当官的都跑了,一下子没了秩序,城里的地痞流氓全都跳出来,杀人放火,抢劫财物。
得到了这个消息,把杨金尚气的满嘴都喷国粹。
杨金尚在那里喷国粹。保加宽也没有劝阻,同张洪迎一商量,马上下令:“所有人,马上进城,会朝鲜话的兄弟们喊着点,告诉城里的百姓,大明天兵来了,街道上戒严,各家各户全部回家。
凡是打家劫舍者,强抢民女者,杀人放火者,马上抓捕,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陆战队和民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如猛虎下山般冲进瓮津城。
城里一片混乱,地痞流氓们正肆意妄为,见到突然出现的军队,不少人吓得呆立当场。
很快,城里各处都响起了:大明天兵来了,街道上戒严,各家各户全部回家。
凡是打家劫舍者,强抢民女者,杀人放火者,马上抓捕,敢反抗者格杀勿论的通知。”
听到这个消息,普通百姓的心安静了,可那些地痞流氓心里却有些慌了。
部队进城,很快就控制了局面,队伍开始组织人手灭火。
看见那些被烧毁的房屋,被砸坏的铺面,杨金尚心中怒火更盛,带着人先占领了瓮津郡郡守府。
等到李善玉,尹路证等人带着民兵进了城,瓮津城全城的治安才被彻底控制下来。
局势一安稳,杨金尚马上下令:“传我命令,让懂朝鲜话的到各街各巷去喊话,让百姓们举报那些参与了打砸抢放火石的人。
这些混蛋,敌人还没来,就先把自己人给霍霍成这样。”
这话很快传遍了全城,有大明军队撑腰,城里的百姓也不怕了,纷纷走出家门,到郡守府去举报。
很快参与了打砸抢的地痞流氓纷纷抓捕起来,城中的治安也迅速的归于正常。
百姓们见大明的军队如此迅速地恢复了秩序,都对他们感激不已,纷纷跪地谢恩。
瓮津城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黄金上估摸着,其他的城市可能也差不多,必须马上出发,到那些城市去搭救百姓。
李善玉带着四千民兵留了下来,开始着手梳理瓮津城的大小事务。
杨金尚带着六团和四千民兵直奔海州,保家宽带七团和四千民兵赶往载宁,八团张迎洪带八团和四千民兵冲向三泉。
大同江以西的四大城市很快就落在了程风的手中。
占领四大城市之后,陆战队员们迅速向大同江沿岸集结,扼守住几大交通要道,准备把建奴阻挡在大同江以东。
各城市的民兵自卫军在站稳脚跟后,新任瓮津郡守李善玉,民兵武装部部长尹路正联合发出第一条政令,鼓励四城及周边村镇百姓,自行组织民兵自卫队,利用手中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为武器,开始联防自保。
这个时候的各城区里,大户基本上都跑光了。除了那些穷的啃土的贫民,就只有大户人家留在家里守家产的家奴们。
没有那些达官显贵捣乱,对城市的控制反而更加容易起来。瓮津郡官方的政令一出,得到了各村各寨百姓的响应。
百姓们哪里知道瓮津郡的郡守已经换人,几百年的惯性思维都是听官府和地主老财的。
现在地主老财们都跑光了,自然需要听官府的,现在官府都说了,有强盗来犯,虽然有明军帮大家挡住大多数的敌人,但难免会有少数的敌人流窜抢劫杀人,百姓能不能活命还得靠自己。
指望不上官府的军队保护,百姓也没办法,只能听官府的话,拿起锄头镰刀,各村各寨开始结寨自保,革命的火种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被点燃。
北京文华殿,崇祯帝高坐龙椅,他刚刚召见了贵州布政使朱芹,得到了贵州已经全境光复,西南安奢民乱已告平息。
酋首安邦彦已经授首,其子安位擒拿永宁酋首奢崇明投降,自赎其罪,现在安位,奢崇明已经押解到京,等待朝廷的发落。
崇祯皇帝很高兴,着刑部判审理奢崇明起兵反叛明之罪,罪当如何,按律裁决。
叛首安邦彦不识大体,不报国恩,协从奢崇明起兵反叛,念其并非主谋,又以身死罪消,其子安位拨乱反正,协助朝廷擒拿酋首奢崇明将功补过。
贵州水西土司安氏职位由贵州宣慰使司降格为水西宣慰使司,管辖范围由贵州全境改变为水西全境,水西宣慰使由安位袭任。
得到皇帝的判决,安位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虽然把自家的管理权限降了一大格,但全家老小的命总算是保住了,至于老舅奢崇明一家,他是管不了了。
折腾了十七年的奢安之乱总算是平定,崇祯皇帝心情比较好,这才想起来,还有一个朝鲜国的使者也在等待着觐见,崇祯帝大手一挥:“宣朝鲜使者入朝觐见。”
黄门官一路宣传:“皇上有旨,宣朝鲜使者入朝觐见。”
“皇上有旨,宣朝鲜使者入朝觐见……”
大殿正中,朝鲜使者郑斗源跪在地上,对着崇祯皇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描述朝鲜的惨状:“陛下,救救朝鲜吧,倭寇又在大举进攻朝鲜,我等下邦小国实在抵挡不住,我王派遣下官前来天朝求救。
前日又得到消息,野人黄台吉又趁火打劫,带着女真蛮兵再次入朝鲜抢劫,朝鲜现在是腹背受敌,四处烽烟,大明要是不出手援助,朝鲜就要亡国了。求求圣明的陛下,救救我朝鲜吧。”
看着叛乱平定的好心情顿时也就没了。
自己的军队在辽东就节节败退,刚刚平息的陕西民乱,今年又在开始冒头,大明自己就自顾不暇,哪里腾得出手来去支援朝鲜。
可朝鲜的使臣就跪在面前,作为宗主国,小弟有难自该伸出援手,不然有损大国威望,可大明现在哪里还有可以一战的兵?
崇祯看看左右文武:“各位臣工,朝鲜之事该当如何?”
兵部尚书熊明遇出班:“陛下,辽东局势紧张,且粮草军饷不齐,朝中已经无兵可派,朝鲜之事,怕是鞭长不及。”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陛下,朝中现在既无粮草,亦无存银,援助朝鲜之事,怕是千难万难。”
工部侍郎高弘图出班:“陛下,工部兵杖局材料钱粮短缺,兵器生产不足,供应自家边军亦有很大缺口,想援助朝鲜,恐心有余力不足也。”
崇祯帝一看这几位,心里明了,就是找自己要钱,可自己穷得叮当响,那内帑老鼠都已经搬家,他又不是神仙,从哪里变得出钱来。
崇祯看了一眼首辅周延儒,周延儒的专长就是溜须拍马和搞党争,如何治理天下,他是真的不懂。
看见皇帝看自己,周延儒只得出班,硬着头皮提议:“陛下,朝廷现在无钱无饷,想要援助朝鲜就得解决钱粮问题,才能提议其他,臣以为,不如陛下从内帑先划拨一些钱粮与解燃眉之急……”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便看见皇帝的脸色都绿了。
次辅温体仁一看崇祯皇帝的脸色,便知道周延儒这话没说好,心中顿时大喜。
自从两人联手,把钱谦益排挤出了朝廷,温体仁以为自己与这周延儒联手,在朝堂上便不会再有敌手。
没想到这周延儒过河拆桥,搞走了钱谦益后,便开始对自己下黑手,温体仁好几次不察,差点栽在周延儒的手里。
温体仁一直想找一个机会表现自己,说明自己的本事比周延儒强,虽然他也不知道从哪里搞出钱粮来,但他知道给别人挖坑,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面爬。
虽然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搞到钱粮,但他知道可以给谁挖坑。
温体仁心中早有成算,见周延儒吃瘪,那小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温体仁斜跨一步,朝崇祯皇帝拱手一揖:“陛下,臣有一人,可解当前困境。”
见是温体仁,崇祯皇帝,眼前一亮:“温爱卿你说。”
温体仁道:“陛下,虽然朝中无钱无粮亦无兵。但我大明并非无兵可用,四川的秦良玉,旧港的朱桂英都有强兵。
特别是旧港朱桂英,既有钱粮,又有水师,土司兵战斗力也强,我等在京城也亲眼见过。
陛下不如下道圣旨,调旧港朱桂英率兵援朝,这样既解了朝廷的困,也解了朝鲜的燃眉之急,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看一看旧港的忠心。”
崇祯皇帝绝对有理,眼睛一扫,环视左右:“温爱卿所言重,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内阁大臣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三人没有自己好的提议,早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见温体仁的提议,皇帝是否很感兴趣,三人对视一眼,同时出列:“臣等附议。”
一看内阁五位成员,四位都支持这个方案,朝中文武也不是傻子,自己没本事提出更好的建议,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全都站出来高呼:“臣等附议。”
看见满朝文武都支持温体仁的这个提议,崇祯皇帝对温体仁不免高看了一眼,这个温爱卿果然比周延儒有本事,是个能干实事的人,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这一刻,温体仁的形象似乎都高大起来了。
浪漫岛,程风还在等待插手朝鲜的时机,结果就收到希望岛传来的消息,说是瓮津一带的地主老财们全都跑到海岛上去避难了。
战争结束他们定会返回原籍,怕是会对土地改革产生重大干扰,李善玉询问,下一步当如何处理?
看到这条消息,程风大喜,既然这些有钱人都跑到海岛上避难,那上了岛就别回去了。
程风马上让人叫陈衷纪,郭怀二人。二人得到传讯,快马加鞭,跑到程风面前:“公子有什么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