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明兰祷祖承吉兆,廷烨闯关娶佳人(1 / 2)
元丰二年八月十六,天还没亮透,盛府后院的祠堂就已亮起了两盏琉璃灯。
灯花跳着细碎的火星,将供桌上的青铜香炉、果盘映得暖融融的,连那些刻着先人名讳的木牌,都少了几分生冷。
明兰身着一身石榴红的素面褙子,下系月白绫裙,鬓边只簪了支银质的缠枝纹簪子,手里捧着三炷刚点燃的线香,脚步轻得像怕惊着什么似的,缓缓踏进祠堂。
她走到供桌前站定,先将香举到眉心,垂眸望着那些排列整齐的牌位,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
“叩请祖宗明鉴:今朝我嫁,未敢擅专。”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几分刚睡醒的微哑,又藏着出嫁前的郑重,“叩请神明,万望垂怜。
男婚女嫁,理属自然;有节有庆,夫妇双全;无灾无难,永保百年,如鱼似水。”
念完祝词,明兰屈膝跪在蒲团上,将香插进香炉里。
动作间,裙摆扫过青砖,带起一缕细尘,她却没在意,只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起身时,房妈妈快步上前扶了她一把,低声道:“姑娘别急,吉时还早,回屋再让梳头嬷嬷拾掇拾掇,仔细发髻乱了。”
明兰点点头,指尖无意间触到袖口——那里缝着老太太昨晚塞给她的一小块暖玉,此刻正贴着肌肤,暖得人心安。
她抬眼望了望祠堂外,晨光已从东边的天际漫过来,将院墙上的爬山虎染成了金绿色,远处隐约传来仆妇们的说话声,夹杂着搬东西的响动,满是喜庆的热闹。
可她心里却像揣了块温温的糖,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藏着几分对未知的忐忑——顾家那摊子事,她虽听顾廷烨说过,可真要嫁进去,终究还是要自己应对。
“走吧,别让老太太等急了。”
明兰轻轻说了句,跟着房妈妈转身出了祠堂。
刚走到月亮门,就见丹橘提着个食盒跑过来,脸上满是喜色:“姑娘!前院来人说,顾侯爷的迎亲队伍已经到街口了!
鞭炮响得震天响,听说光马队就有二十多匹呢!”
明兰脚步顿了顿,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却没说话,只跟着房妈妈往寿安堂走。
刚进堂屋,就见盛老太太坐在窗边的圈椅上,手里捏着个玉如意,眼神却望着门外,见她进来,才笑道:“回来了?
快坐下,让张嬷嬷给你梳个‘飞天髻’,配你那套嫁衣正好。”
明兰刚坐下,就见王大娘子风风火火地走进来,手里还拿着块红绸子,嗓门比平时大了三分:“六丫头!可算盼到这日子了!
你瞧瞧这迎亲阵仗,比你五姐姐出嫁时还热闹!
顾二郎这孩子,是真上心!”
说着,就把红绸子往明兰手里塞,“这是给你盖头的料子,上好的蜀锦,我特意让刘妈妈挑的!”
明兰接过红绸,指尖触到上面细腻的绣纹,笑着道:“多谢母亲。”
正说着,就听前院传来一阵更响的鞭炮声,紧接着是仆妇们的欢呼:“迎亲的进门啦!
顾侯爷亲自来啦!”
此时前院已是人山人海。
盛府的大门敞开着,顾廷烨身着一身大红的喜服,腰束玉带,胸前挂着金箔打造的喜花,身姿挺拔地站在台阶下。
他身后跟着一群伴郎,沈从兴、段德庆、耿进中几人都穿着簇新的官服,一个个笑容满面,身后还有十几个家丁抬着聘礼箱子,红绸裹着,看着就气派。
“顾大人,这想娶我们家六姨妹,可没那么容易!”
一个声音从门内传来,众人抬头一看,只见沈括穿着一身青色的公服,手里拿着个算盘,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他是盛家五姑爷,按规矩该第一个拦门。
顾廷烨见是他,立马笑着拱手:“五姐夫,许久不见,您这气色倒是越来越好。
不知您要考我什么?”
他早知道拦门是规矩,提前做了准备。
沈括走到他面前,把算盘往旁边的石桌上一放,淡淡道:“我也不为难你,就考你一道算术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他是工部员外郎,最擅长这些,随口就出了道题。
顾廷烨一听,顿时皱了皱眉。
他是武将,平日里打交道的都是兵法布阵,哪懂这些算术?
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也没算出个所以然来,只好苦着脸道:“五姐夫,这题也太难了!
我要是答不上来,难道就见不到明兰了?”
沈括看着他窘迫的样子,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却没松口:“规矩如此,答不上来,自然是不能进的。”
顾廷烨见状,连忙从怀里摸出一个锦盒,递到沈括面前,压低声音道:“五姐夫,我知道您喜欢研究历法,这里面是我托人从西京找来的汉代历法手抄本,您瞧瞧,能不能通融一下?”
沈括打开锦盒一看,里面果然是一本泛黄的古籍,纸页都透着年代感,眼睛顿时亮了。
他研究历法多年,早就想找一本汉代的手抄本参考,没想到顾廷烨居然能弄到。
他合上锦盒,抬了抬手:“罢了,看在你有心的份上,进去吧。”
顾廷烨松了口气,刚要往里走,又被一个人拦住了。
这次是文炎敬,他穿着一身浅绿色的儒衫,手里拿着支毛笔,笑着道:“顾侯爷,沈姐夫考了算术,我就考您点文的。
如今正是秋日,您就以‘秋’为题,作一首诗吧。”
顾廷烨一听是作诗,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他虽是武将,却也是进士出身,作诗还是有点底子的。
他沉吟片刻,望着院外飘落的几片梧桐叶,朗声道:“金风送爽入庭闱,梧叶飘黄映日晖。
此日良辰迎淑女,同心共话此生归。”
诗刚念完,身后的沈从兴就率先鼓起掌来,大声道:“好诗!
顾二哥这诗,既有秋景,又有喜事,绝了!”
段德庆和耿进中也跟着起哄,一时间前院热闹非凡。
顾廷烨很懂事的给对方送了一块品相不错的徽墨做礼物。
文炎敬接过礼物,点点头,笑着道:“顾大人好才思,这诗做得不错。”
说着,就侧身让开了路。
顾廷烨刚要道谢,就见一个身影从门内走了出来,正是徐子建。
徐子建身着紫色的公服,腰间佩着金鱼袋,身姿挺拔,气场十足。
他一出来,原本喧闹的前院顿时安静了不少,沈从兴几人见了他,都连忙收敛起笑容,拱手道:“见过徐枢相。”
徐子建抬了抬手,淡淡道:“今日我不是枢密使,是盛家的大女婿,来拦门的。
顾二郎,想娶我六姨妹,得先过我这关。”
顾廷烨知道徐子建不好对付,连忙拱手道:“大姐夫有何吩咐,尽管说,我一定照做。”
他心里清楚,自己之前拿如兰做幌子的事,徐子建肯定知道,今日这关怕是不好过。
徐子建走到他面前,正色道:“你也是进士出身,我也不为难你,就出两个对子,你能对出其中一个,我就放你进去。”
顾廷烨一听是对子,顿时苦了脸。
他知道徐子建的才学,当年在广云台,徐子建用对子赢了不少人,他哪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