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李阳上任(2 / 2)
他翻开笔记本,指尖停在“道路修缮”那页:“昨天我去几个乡镇调研,看到不少村道还是土路,下雨后泥泞难行,老百姓反映强烈。我想把道路修缮作为近期重点工作,先从连接乡镇的主干道入手,您看可行?”
赵德山心里咯噔一下——他原以为李阳会先熟悉情况,摆摆“空降干部”的架子,没想到一上来就抓具体工作。
他脸上笑意不变,点头道:“道路问题确实是咱们县的短板,之前也想解决,可惜资金跟不上。
李县长有想法,咱们肯定支持,回头让交通局把相关资料报给你,咱们一起研究方案。”
他李阳背后是财政部,手里握着资源,跟他搞好配合,说不定能为安梁县争取到更多资金。
别看李阳只是不入常的副县长,三年后这小子回了帝都立马提一级,跟他一个级别!
还是财政部的正处级干部,这份香火情也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没必要因为一时的“话语权”,把关系搞僵。
散会后,赵德山特意把李阳请到自己办公室,从书柜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安梁县县域经济规划》,递了过去:“这是去年请省规划院做的,里面详细记录了咱们县的产业现状、资源分布,你先看看,对县里情况能多些了解。”
李阳接过规划,目光扫过封面的烫金字:“谢谢赵书记,我回去好好研究。对了,下午我想再去趟石桥镇,那里的村道问题最突出,想跟村干部、老百姓再聊聊,听听他们的具体需求。”
“应该的,深入基层才能摸清实情。”赵德山叫来县委办主任:“让司机送李县长去石桥镇,再通知镇里,不用搞迎接,就跟平时调研一样,让老百姓敢说真话。”
看着李阳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县委办主任凑过来:“赵书记,这李县长看着不像来混日子的,一上来就抓这么实的工作,会不会打乱咱们之前的节奏?”
赵德山靠在椅背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打乱节奏怕什么?只要能给安梁县办实事,能争取到资金,节奏乱了再调回来就是。
你没看出来?
李阳是干实事的料,而且他背后的资源,是咱们求都求不来的。
跟他处好关系,对安梁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想起上个月去省里开会,省发改委的同志私下跟他说:“有财政部的人去你们县挂职,是好事,多跟人家走动,争取把你们县的项目纳入部委的扶持清单。”
那时他还没当回事,现在见了李阳,才真正明白这话的分量。
下午的石桥镇,阳光有些刺眼。
李阳踩着土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村民王老汉家。
院子里堆着刚收的玉米,王老汉正坐在门槛上编竹筐,看到穿着衬衫的李阳,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局促地擦了擦手:“您是……县里来的领导?”
“我是李阳,刚到县里工作。”李阳在王老汉旁边的小板凳上坐下,接过老人递来的粗瓷碗,喝了口凉白开:“听说下雨天村里的路不好走,我来看看。”
王老汉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上个月我孙子发烧,下雨路滑,三轮车开不出去,只能背着去镇上医院,走了两个多小时,差点耽误了病情。要是路能修通,咱们老百姓能少遭不少罪。”
李阳把老人的话记在笔记本上,又问了修路的具体需求、能承受的筹资比例。临走时,他握着王老汉的手:“大爷您放心,路肯定会修,而且会尽快修,不会让老百姓等太久。”
回到县里,李阳立刻把交通局长叫到办公室。
看着桌上厚厚的道路现状报告,他指着其中一段:“这段连接石桥镇和柳溪镇的路,全长十五公里,涉及五个村,先列入首批修缮计划。资金方面,县里先凑一部分,我再跟市里对接,争取申请乡村道路扶持资金,实在不够,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交通局长心里犯嘀咕——安梁县财政紧张,凑钱谈何容易?
但看着李阳坚定的眼神,他还是点头:“我这就组织人做预算,争取下周把方案报上来。”
晚上,赵德山特意请李阳去家里吃饭。
妻子炖了只老母鸡,炒了几个家常小菜,两人坐在小院里的石桌旁,就着夜色喝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