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新区蓝图与全局掌控(1 / 2)
会议室厚重的木门被推开时,常委们已陆续落座。
长条会议桌两端摆放着姓名牌,阳光透过高窗斜切而入,在深色桌面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张扬走进来,目光扫过全场。
市委书记林振华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桌面,神色平和;周晓梅坐在左侧第二位,翻看着手里的文件,眉头微蹙;郑伟民一身正装,坐姿挺拔,目光沉静;刘俊峰靠在椅背上,指尖转着钢笔,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市长来了,坐。”林振华抬手示意,声音平稳。
张扬点头回应,在自己的位置坐下。
身旁的章永年立刻递上一份装订整齐的材料,封面印着“城西新区建设规划补充方案”,边角标注着红色的“急”字。
“人到齐了,开会吧。”林振华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今天重点讨论城西新区后续建设,大桥已经通车,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成型,接下来该如何推进,大家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刘俊峰率先开口:“大桥通车是个好开头,但新区现在还是一片空地,没人气、没配套,企业不愿来,老百姓不愿搬,得想办法打破僵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建议先引进几个大型企业,建厂房、搞产业,有了就业岗位,自然能吸引人口流入。”
“产业是根本,但配套跟不上,留不住人。”顾维安接过话头,语气笃定:“新区要发展,不能只靠工厂,学校、医院、商超这些生活配套必须跟上。”
他看向张扬:“市长之前提过配套先行,我觉得这个思路可行。”
会议室里泛起低低的议论声。
有人赞同产业优先,认为没有经济支撑,配套就是空中楼阁;也有人支持配套先行,觉得没人愿意去一个连上学、看病都不方便的地方。
周晓梅放下文件,缓缓开口:“我觉得步子不能迈太大。财政压力摆在这儿,大桥建设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现在再大规模建学校、医院,资金缺口太大,容易拖垮财政。”
她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顾虑,不少常委纷纷点头。
张扬没急着说话,指尖轻轻划过面前的方案。
这场讨论的核心,不在于产业和配套的先后,而在于是否有魄力打破现有格局,真正激活新区的潜力。
“资金问题,我有方案。”张扬抬手示意,章永年立刻将补充方案分发给各位常委:“第一,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建设学校和医院,政府出地、企业出资,后期按比例分红;第二,盘活老城区闲置资产,拍卖部分低效用地,所得资金专项用于新区配套建设;第三,向上申请专项债,城西新区是省重点项目,符合申报条件。”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每一条都切中要害,瞬间平息了场上的议论。
“至于建设顺序,我的建议是——市政府先行搬迁,带动行政资源向新区倾斜;同步开工建设两所小学、一所中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分院;半年内完成核心区域路网和绿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