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拦路虎,万贯悬赏(2 / 2)
“玄龄,你以为如何?”
房玄龄躬身答道:“陛下,魏驸马此举虽显张扬,但其意在为国开疆、畅通商路。
若能成,则益州、戎州乃至南诏,与我关中联系将大为紧密。
于国于民,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只是这万贯悬赏,确实引人瞩目,恐招非议。”
李世民不置可否,目光投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遥远的益州山水。
“非议?朕倒要看看,谁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传朕口谕,工部需全力配合,若有民间奇才能献计,经核实有效者,朝廷另有封赏。”
正如房玄龄所料不差,朝廷上众臣的反应不一。
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为代表的部分重臣,面色凝重。
下朝后几人聚在一起,长孙无忌捻着胡须低声道:
“魏家小子,行事愈发无忌惮了。万贯悬赏,邀买人心乎?彰显财力乎?陛下竟也由着他!”
而侯君集、程咬金等武将勋贵,则大多持乐观态度。
程咬金甚至在府中拍腿大笑:
“好小子有魄力!路修通了,以后揍南诏不听话的蛮子,岂不是更方便?
万贯钱算什么,打几仗就回来了!听说南诏国有不少宝贝,用不了多少天,区区一万贯就能赚回来。”
而皇子公主中,亦是暗流涌动。
依旧赖在长安的李泰,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魏叔玉哗众取宠。
齐王李恪则沉默不语,最近半年他观察魏叔玉的行事作风,越了解他越是心惊。
至于李治以及其它皇子公主,则对魏叔玉恨得牙痒痒。
该死的东西,宁愿将万贯赏给卑贱的匠户,也不愿意送给他们!
敌对世家与勋贵,则是另一番景象。
以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为首的世家,对此消息既惊且怒,又带着一丝不屑与焦虑。
“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益州至剑川的天险,是几座桥就能解决的?
万贯悬赏?哼,怕是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王家府邸内,有人冷嘲热讽。
“不可小觑。此子近年来屡有惊人之举,且每每成功。
若真让他办成了,其在陛下心中分量,在蜀地的影响力,必将大增,届时……”另一人忧心忡忡。
他们暗中商议,或设法阻挠,或准备看笑话。甚至派出自家豢养的工匠能人,试图摘取万贯赏金。
一些与魏叔玉有旧怨的勋贵,也抱着类似的心态,冷眼旁观等着他出丑。
长安城内,市井之间,此事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酒肆、茶楼、坊间,处处都在议论。
“听说了吗?魏驸马悬赏万贯,就为在西南那条恶水上架桥!”
“万贯?!我的老天爷,那得是多少钱啊!堆起来怕不是一座小山!”
“魏驸马真是活菩萨……啊不,是财神爷啊!这要是谁有这个本事,岂不是一夜暴富,几辈子不愁吃穿?”
“啧啧,那可是‘龙门险’,‘鬼见愁’的水域,多少船工都折在那里,修桥?谈何容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不定就有那隐居山林的鲁班后人呢!”
…
百姓们惊叹于万贯的巨额赏金,将其视为一场盛大的奇观,对魏叔玉的财力与魄力议论纷纷。
他们语气里充满羡慕、好奇与期待。也有务实者摇头叹息,认为赏钱虽多,却不好拿。
胡商聚集的西市,同样被悬赏消息震得呆若木鸡。
来自波斯、大食、粟特等地的胡商,嗅觉最为敏锐。
他们立刻意识到,一旦连接大唐腹地与南诏,乃至通往更南方天竺、骠国(缅甸)的商路打通,意味着何等巨大的商机!
“伟大的先知啊!如果桥能修成,我们从南边来的香料、宝石、象牙,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
“没错!通往蜀地的丝绸、瓷器、茶叶,也能更便捷地运往南方!这…这完全是条新的黄金之路!”
“妖孽的魏驸马,是我们商人的朋友,应该想办法支持他!”
“从未如此讨厌过我的肤色,真想能入大唐国籍。多么强盛的帝国啊,居然敢在大江上修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