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很平凡的一生吧? > 第820章 谋反的可能性

第820章 谋反的可能性(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晨光刚刺破临安府的薄雾,营地里的号角声还没散尽,李星群就跟着杨延昭的亲兵往帅帐走。脚下的青石板沾着露水,踩上去发着轻微的“咯吱”声,他垂眼盯着石板缝里冒出的细草,昨晚帐内的争论声却像潮水般涌进脑海——那些焦虑、挣扎与无奈,明明才过去几个时辰,却像在心里压了块浸了水的棉絮,沉得让人喘不过气。

他想起昨晚自己还俯在案前,指尖沾着墨汁,反复修改流民安置区的图纸。案上摊着三张草图,第一张画得太密,街巷窄得容不下两辆推车;第二张忘了留医馆的位置,被他用朱砂笔打了个叉;第三张刚把“惠民医馆”的标记圈在流民区东侧,李助就掀帘进来了,脸色是他跟着自己这么多年从没见过的凝重。

“大人,昭姬小姐来了,就在外间候着。”李助的声音压得很低,连平时总带着的几分轻快都没了,“她说有急事,连歇脚的功夫都没耽搁。”

“昭姬?”李星群手里的狼毫笔“啪”地落在纸上,墨汁晕开一片黑痕。他猛地直起身,椅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她不是在太原盯着工厂吗?怎么突然来了?还没让人通报?”

“小姐说怕走漏消息,让属下直接带她过来的。”李助侧身让开,外间的布帘被一只素手掀开,昭姬踩着青布裙角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海盐味——那是台州外海的海风留下的痕迹,李星群一闻就知道,她定是刚从战船上下来,连换身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昭姬比李星群大五岁,自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刚在太原站稳脚跟时就跟着他,对外是他的“义姐”,对内却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她早年在京城待过,见惯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后来跟着李星群经营海外商船,心思比谁都缜密。此刻她没了平时的笑意,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却依旧坐得笔直,从怀中摸出一封叠得整齐的密信,递到李星群面前:“先看看这个吧,看完你就知道我为什么急着来了。”

李星群展开密信,信纸是特制的桑皮纸,上面的字迹用的是情报组织独有的暗号,他看了两行,手指就开始发颤。密信里说,军机处早在半个月前就拟好了旨意,以“私分府库、擅调私兵”为由,要将他押解进京;传旨的使者范镇,带着两百禁军,三日前就从开封出发了,按路程算,此刻应该已经到了临安城外的驿站。

“我都自诬纵兵抢掠了,他们还不放心?”李星群把密信攥在手里,指节用力得泛白,信纸边缘被捏得皱成一团,“我把功劳都推给杨老将军,把府库的丝绸全分给士兵,连自己的俸禄都捐出去修流民房,就怕朝廷觉得我功高震主——他们到底想怎么样?”

昭姬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端起桌上的凉茶递过去:“先喝口茶,冷静点。你以为朝廷怕的是你‘私分府库’?他们怕的是你手里的东西——太原的工厂能造蒸汽船,能铸红衣大炮,你带出来的士兵个个能以一当十,这些才是他们的心病。”

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无奈:“前几日我在台州外海帮你拦方天定,徐兢的船队击沉了他十六艘船,本以为能把他活捉,结果还是让他借着风暴跑了。我在海上耽误了两天,等收到京城的消息时,范镇已经快到临安了。我连夜换乘快船赶过来,就是怕你来不及反应。”

“来不及反应?”李星群猛地站起来,快步走到帐门口,掀开布帘往海边的方向望——那里能看到几艘柳家商船的桅杆,是他早年让柳珏经营的,此刻却觉得那些桅杆像救命稻草,“我们现在就走!让徐兢的船队过来接我们,连夜去吕宋!柳珏和孩子们在太原,我让人快马加鞭去通知她,让她带着人从陆路去海边,我们在吕宋汇合!”

“走?怎么走?”昭姬的声音冷静得像冰,“你以为朝廷只会盯着你一个人?我在来的路上收到消息,圣旨从开封出发的当天,军机处就下了密令,让太原府的通判‘就近保护’柳珏和孩子们——说是保护,其实就是监视。你现在跑了,他们怎么办?念念才六岁,群丫头刚满四岁,卫卫还在襁褓里,你想让他们当人质?”

“人质?”李星群的脚步顿住,后背瞬间出了一层冷汗。他想起上个月柳珏写的信,说念念已经能背《三字经》了,还在信里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说是“给爹爹的兵”;群丫头总缠着俞飞鸿,要学“造能打坏人的枪”;卫卫夜里总哭,得抱着他哼太原的童谣才能睡着。这些画面在脑子里一闪,他攥着布帘的手就松了,“那……那我们就反了!去太原,带着工厂的人起兵!我就不信,凭着蒸汽船和红衣大炮,还打不过朝廷的禁军!”

“反?”昭姬摇了摇头,从案上拿起李星群画的流民安置图,指着上面的街巷,“你反了,这些流民怎么办?他们刚从方天定的蛊毒里逃出来,好不容易有个地方能住,你一起兵,临安又要打仗,他们还能活下来几个?”

她走到李星群面前,眼神里满是恳切:“你是现代人,最清楚战乱的苦。三国乱世,五胡乱华,人口减半,土地荒芜,你想让大启也变成那样?再说,我们现在根本没准备好——太原的工厂,你只给了工匠们‘蒸汽动力’的原理,他们摸索着造蒸汽机,造出来的机子十台有三台是坏的;子弹的火药配比,你只说了‘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工匠们不知道怎么提纯硝石,造出来的子弹有一半打不响。这样的武器,怎么跟朝廷打?”

李星群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他知道昭姬说的是实话——他穿越前只是个普通大学生,学的是历史,不是工程学。当初想造蒸汽船,他只记得“蒸汽推动活塞”的原理,画了张粗糙的图纸,工匠们花了三年才造出第一艘能下水的船;想造红衣大炮,他只知道“炮管要厚、火药要足”,结果第一批造出来的炮,试射时炸了三根炮管,还伤了两个工匠。他提供的只是“点子”,却没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标准化的零件,没有专业的技术工人,产能和质量根本上不去。

“那你说怎么办?”李星群颓然地坐回凳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摸着案角,“总不能等着范镇来抓我吧?我是现代人,我不能像古代的将领一样,把身家性命交给一个封建皇帝——谁知道庆历帝会不会像赵构杀岳飞一样,先把我骗进京,再找个理由砍了我的头?”

“所以才要找大家商量。”昭姬拍了拍他的肩膀,对李助道,“去请俞飞鸿小姐和云莘兰师姐过来,就说有紧急军务,让她们立刻过来。”

李助刚走,帐内就陷入了沉默。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布帘上沙沙作响,李星群看着案上的流民安置图,心里像被猫抓一样——他想起破城那天,一个老妇人拉着他的衣角,说她的儿子被方天定抓去炼毒人了,只求能给儿子立个衣冠冢;想起一个小姑娘,抱着一个破布娃娃,说想住个不漏雨的房子。这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在他心里,让他既不想放弃百姓,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家人。

没等多久,俞飞鸿和云莘兰就匆匆赶来。俞飞鸿是柳珏的姐姐,常年在太原管着工厂,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短打,头发束在脑后,脸上还带着点煤灰——显然是刚从工坊里出来,接到消息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云莘兰则穿着一身素色医袍,手里还提着药箱,想必是正在给流民看病,被李助硬拉过来的。

“星群,这么晚了叫我们来,出什么事了?”俞飞鸿刚坐下,就拿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我刚在工坊里看工匠们造子弹,这批硝石纯度不够,怕是要返工——”

“子弹的事先别说了。”李星群打断她,把密信递过去,“朝廷要抓我进京,柳珏和孩子们在太原被监视了。”

俞飞鸿接过密信,看了两行,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落在桌上,茶水洒了一地。“什么?他们敢!”她猛地站起来,短打的衣角扫过凳子,“我们在太原造武器,为的是帮朝廷平叛,他们倒好,卸磨杀驴!不行,我们得反!把工坊里的人都召集起来,拿着枪跟他们拼了!”

“反?怎么反?”云莘兰接过密信,看完后脸色也沉了下来,“我们现在有多少武器?太原的工坊每月最多造十万颗子弹、两百发炮弹,这还是加班加点的产量。朝廷的禁军虽在平叛中折损了不少,但还有几十万兵力,加上地方军,我们根本打不过。再说,北方还有齐国,西方还有西凉,我们一反,他们肯定会趁机来攻,到时候腹背受敌,百姓们又要遭罪了。”

“我也不赞成反。”云莘兰放下密信,语气里满是担忧,“我这几日给流民看病,见了太多生离死别。有个孩子,父母都被方天定的毒人杀了,现在只能跟着奶奶过;有个妇人,丈夫死在战场上,肚子里还怀着孩子。他们刚有个安稳的地方,若是再打仗,这些人该怎么办?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人口减半,你想让大启也变成那样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