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十万甲抛如雪融(2 / 2)
为何……为何事情会走到这一步?
不仅仅是大金的国运,还有他个人的前途,为何会如同笼中飞鸟一般,无论朝哪个方向努力,都难以挣脱?
温敦奇志想了片刻,但一来他的确是中人之姿,二来他又被两翼金军的动静吸引了注意力,不由得放弃了思考。
在高安仁将消息第一时间传回到完颜雍处时,徒单克宁当机立断,不顾大部分人犹豫与部分人反对,直接下令将忠孝军扔在战场上断后,其余所有兵马,全部后撤。
不要回真定府,直接回燕京,能走多少是多少。
这仗已经没办法打了。
温敦奇志只是静静看着两翼金军骑兵飞速退却,汉军骑兵开始追击,随后就感到有些无趣,在喊杀声逐渐巨大的战场上,从马鞍旁取出之前刘蕴古交给他的硕大信封。
之前由于担心这封信乃是家中亲人所写的劝降信,因此温敦奇志根本不敢将其打开,生怕会影响到战事。
但如今倒也无所谓了。
温敦奇志撕开信封,从其中倒出厚厚一迭信纸,在混乱的战场上细细阅读起来。
如果在平日战场上,指挥官如他这般放弃指挥军队,那纯粹就是找死,不过此时忠孝军已经处于完全防守的姿态,各个部将也都是沙场老将,倒也不用他来操心作战。
与此同时,刘淮站在何字将旗之下,正在笼着手与何伯求埋怨:“这几日我都快累死了,此番也只是将缴获的金鼓旗帜带过来罢了,此战还是你来指挥,我在最后给你压阵。”
何伯求有些哭笑不得,却也只能点头以对:“那好,还请大郎君在此处观战。”
罢,何伯求仔细看了一下战场局势,缓缓下令:“令,武成军与陈州军从金贼忠孝军两翼绕过去,不要管身后,跟着骑兵追击那些逃跑的金贼。”
“再传令给各部的炮兵营,速速前来。这王八壳难以攻进去,我就不信大炮也轰不烂!”
不过最轻的五斤炮几乎全都被刘淮拉去获鹿了,如今跟着何伯求大军一起行动的,只有更加沉重的十斤炮与二十斤炮,因此速度极其缓慢。
刚刚才表示自己不想费脑子的刘淮立即补充了一句:“让我带来的骑兵也一起参与追击。”
何伯求立即点头,指了指管崇彦:“管统制,你与白马军、辽骑营一起出击,不要脱离轻骑支援的范围。
我只有一个军令,只要完颜雍在跑,你就给我死追到底!”
管崇彦精神大振,随后率领近五千骑兵,从忠孝军两翼绕过,重新整军后,向北追击。
温敦奇志被这一幕吸引片刻,随后却只是微微摇头,就继续阅读信件。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河北平原何等辽阔?忠孝军当道列阵,只能起到一部分迟滞作用罢了,哪里能将所有汉军全都堵住呢?
不过只要能迟滞一部分汉军,牵制一部分汉军,也已经足够了。
温敦奇志看完兄弟叔伯给自己写的书信,双手有些颤抖着翻看起最后一封,也是自家娘亲亲笔写下的书信。
只是读了一遍,温敦奇志就呆愣当场。
出乎他意料的是,书信中竟然没有劝他投降给汉王的言语,只是劝他遵从本心,愿意与家人团聚也好,愿意为主上尽忠也罢,只要不会在今后余生中后悔,那就放手去做。
阿娘永远支持你。
就在温敦奇志将书信念了几遍,几乎将其中文字全都背过时,有将领浑身浴血,从阵前飞奔而来。
“将军!一个时辰了!该退的也退了!汉军也绕过去许多!咱们已经尽力,对得起太祖他老人家了,降了吧!”
温敦奇志抬头看了看日头,随后从亲卫手中拿过‘温敦’大旗:“正该如此的,拿着我的大旗,去寻汉王投诚吧。”
金将大喜,接过大旗之后,将其倒持在手中,就要向阵前赶去。
然而只是奔出数步,就只听到身后一阵惊呼声,金将慌忙回头,却只见,温敦奇志用那面书写着‘忠孝’二字的大旗盖住头面,随后干脆利的将一把解腕尖刀插进了喉咙。
金将目瞪口呆,一时间慌乱难言。
虽然早就知道忠孝两难全,但竟然会艰难到这种程度吗?
金将在这一刻想要转身回去,保住温敦奇志的尸首,与汉军厮杀到底。
然而他一转头,又看到了众多军卒惊慌失措的目光,想到终究不能让这些儿郎们全都丧命,也只能咬紧牙关,流着眼泪去往阵前投降了。
伴随着金军最后的抵抗力量崩溃,汉军身前的道路终于变得畅通无阻。
大军追亡逐北犹如风卷残云,金国名师大将不能自持,精兵悍卒难以立足,彻底不可收拾。
决定河北幽燕归属的获鹿真定之战,终究以汉军全面大胜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