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2 / 2)
“必须尽快抢修,否则整个基地的供电都会受到影响!”赵振邦对着身边的学生们大声喊道,声音几乎被风雪淹没。
传统的抢修方案需要动用大型机械进行打桩加固,但他们只有最基本的手工工具。
时间紧迫,根本不可能等待救援。
“怎么办?赵校长,咱们没法子啊!”一个学生焦急地说道,脸上写满了绝望。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赵振邦咬了咬牙,努力保持冷静。
他四下环顾,试图找到一丝灵感。
突然,一个年轻学员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赵校长,不如……不如学凉山的孩子,用冰做支撑?”
“用冰做支撑?你疯了吗?”另一个学员嗤之以鼻,“冰那么容易融化,怎么可能支撑得住这么重的杆塔?”
“不试试怎么知道?”那个学员涨红了脸,争辩道,“只要我们把融水注入模具冷冻成型,再在里面嵌入钢筋网加固,就可以制成临时的承重柱!”
赵振邦的心中一动,他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凉山孩子用冰块搭建房屋的报道。
那些孩子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将冰块作为建筑材料,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可以试试!”赵振邦当机立断,“大家分头行动,找模具,运水,准备钢筋!”
众人虽然心中存疑,但还是按照赵振邦的指示行动起来。
他们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模具,有铁桶,有木箱,甚至还有废弃的轮胎。
他们用脸盆,用水桶,一趟又一趟地从附近的河流里运来冰冷的河水。
他们将钢筋网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小心翼翼地嵌入模具之中。
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他们忙碌了一整夜。
二十四小时后,冰体逐渐凝固,形成了一根根晶莹剔透的临时承重柱。
众人小心翼翼地将冰柱嵌入塌陷的塔基之中,随着最后一根冰柱的就位,摇摇欲坠的杆塔终于稳住了身形。
赵振邦蹲在塔下,用粗糙的手掌轻轻地抚摸着冰桩上清晰的纹理,感受着冰冷的寒意。
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也充满了骄傲。
“以前我们教他们怎么修,现在他们教我们怎么想……”赵振邦低声对身边的人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同一时刻,在广西百色山区,刘桂香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
乡镇医院里,一台昂贵的进口ct机突然瘫痪了。
屏幕上弹出一个冷冰冰的提示框:“设备已禁用,请联系供应商解锁。”
“该死的,又是这招!”刘桂香狠狠地骂了一句,心中燃起一股无名怒火。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了。
那些外国公司总是利用技术优势,随意锁死他们的设备,以此来敲诈勒索高额的维护费用。
如果是在平时,她或许只能无奈地选择妥协。
但现在,她绝不会轻易放弃。
“我就不信,我们中国人就不能自己修好这台ct机!”刘桂香咬了咬牙,心中暗暗发誓。
她立刻召集了本地的农机修理工、摩托车师傅和家电维修工,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土法大会”。
“各位师傅,咱们的ct机被锁死了,现在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技术把它修好!”刘桂香开门见山地说道。
“ct机?那玩意儿太复杂了,俺们可不会修!”一个修理拖拉机的老匠人摇了摇头,一脸为难。
“是啊,刘医生,这ct机跟俺们平时修的那些东西可不一样,里面全是高科技!”一个修摩托车的师傅也跟着附和道。
“我知道,ct机很复杂,但我不相信它就真的那么高不可攀!”刘桂香坚定地说道,“咱们虽然不懂ct机的原理,但咱们懂机械,懂电路,懂各种各样的土办法。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众人沉默了片刻,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要不咱们把ct机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构造?”一个大胆的年轻人提议道。
“不行,ct机太精密了,随便拆开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匠人立刻否决了这个提议。
“那咱们能不能绕过那个锁死程序,直接控制ct机的运行?”另一个修理家电的师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绕过程序?怎么绕?”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个师傅,
那个师傅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俺也不知道,就是突然想起来,以前俺们修拖拉机的时候,如果发动机电脑坏了,咋办?咱就绕开它,直接供油!”
“直接供油?”刘桂香的脑海中顿时闪过一道灵光。
她猛然意识到,或许他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绕过ct机的控制程序,直接控制它的运行。
“好主意!”刘桂香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咱们就试试这个办法!”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拆解ct机的控制电路,仔细研究每一个元件的功能。
他们用继电器阵列模拟原始的触发信号,手动调节扫描的进度。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触发方式。
当刘桂香按下启动按钮的瞬间,ct机发出了一声沉闷的轰鸣,屏幕上缓缓显现出第一张肺部影像。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护士激动地哽咽起来,“这机器……喘得像老牛耕田。”